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第二单元.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98599431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同时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练习生活的内容之中本单元的主要知识:1、 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 、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2、 化学基本概念3、 几项化学实验操作教学重点: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2、原子、分子的概念;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 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教学思路: 教材在介绍每一课题的内容时使体内各国对实验现象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的讨论、归纳、联想、分析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结各课题内容的雅典,因此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实验和探究、联系现实、挖掘本质、把握几组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掌握要点,也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单元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2个家庭小实验、3个活动与探究即一个调查与研究,它们对培养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中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起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实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考分析: 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与原子的恩准区别以及水的组成、水灾自然界的分布、谁的污染与防治等内容是本单元考察的重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即吸附、沉淀、过滤、蒸馏也是本单元考察的内容有关本单元的内容多以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活、生产实际的选择、填空等题型出现,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开发及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开放性简答题及探究性学习命题的热点,是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脚好题材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四、教学准备: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情景: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 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⑵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一贴,二低,三靠讲解并实验: 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制作过滤器 3、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教材P55图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板书:二、除去不溶性杂质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⑵蒸馏(后面补充)讲解并实验: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硬水软水的概念。

      硬水和软水如何来区分呢?请设计方案小结: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易产生泡沫 的硬水出示图片了解硬水的危害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呢?我们刚才所用的软水是蒸馏水,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蒸馏是重要的实验操作,它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通过实验来制取蒸馏水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教学拓展【反思】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展示:一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问题:你认识水吗?请大家谈谈对水的认识设问: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认识水的!展示史实: 《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只是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知识链接:2000多万物质100多种元素数十万个英文单词26个英文字母点疑: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就足以说明,不同的物质之间有着相同的基本成分,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成分问题: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可以继续分解吗? 追问:你也认为水不可以分解吗?(教师手拿一杯水)过 渡: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呢?让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看课本演示: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讨论问题:水可不可以分解,为什么?化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不过,正如大家所想的,判断水是否分解还得找出实验中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生成的气体会是水蒸汽吗?强化问题:如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体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展示史实: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板书: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知识链接: 氢气(H2)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252℃时,能变成无色液体,在-259℃时,能变成雪状固体,氢气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组织交流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强化问题) 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 ? ?介绍史实: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氧气都不可以再分了,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板书:水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 氢元素 氧元素提问:那么,水的组成呢?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2O )、 氢气(H2)、氧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区别吗?讲授新知:我们可以把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提问: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呢?将你找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在方框呢?比比看,哪个小组在一分钟内找的又多又准!展示:单质 化合物 H2 O2 H2O教师组织学生组间交流。

      教师指出学生书写的一些物质: CO2、P2O5、Fe3O4、MnO2、CO、SO2……, 大家发现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特点?教师:好,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物质归为一类,叫做氧化物物质家族丰富多彩,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些物质教学拓展【反思】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三、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P68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投影] 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问题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过渡] 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