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教学初探.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597148573
  • 上传时间:2025-0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1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教学初探    【Summary】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是中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要掌握的两项关键能力,但长期以来,阅读审美教育在一线语文课堂上较为缺失本文通过对语文学科领域中的“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进行界定,发现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和不少共通之处,并提出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的共同推进策略Keys】阅读理解;阅读审美;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审美教育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产生了不可取代的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本中真善美,并以此为基础内化、影响学生自身审美精神境界,滋养、完善学生人格在语文能力体系中,阅读理解能力是处于核心层面的一种能力,它是学生在长期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因此,寻找合适的途径将“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相结合,将为语文审美教学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语文学科领域中的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一)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的内涵与意义《心理学大辞典》 对“理解”的界定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1]因此可以得出,从心理学上来看,“理解”是一种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的心理活动,理 解是人脑思维功能的结果,既是人脑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又是人脑思维活动的表现和产物。

      具体到阅读领域中,有研究者认为,理解就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很显然,阅读理解能力关乎阅读的质量与效果,更关乎一个人的阅读层次和水平,甚至还关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学习与工作2.阅读理解的发展层级阅读不是一个平面的单维结构系统,而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综合结构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解能力成分的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主要倾向于对能力结构成分的细化国内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其中,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章熊先生把阅读理解分为四个发展层级:复述性理解,能正确把握局部和细节,整体和主要内容及内容的发展过程;解释性理解,能对读物的主要概念、重要局部或细节的寓意做出正确解释;评价性理解,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出评价,能对读物的主要内容、主要概念、观念、局部或细节与主体的关系、作者意图、读物的客观价值、得失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能联系相关的读物进行比较评价;创造性理解,了解和发展读物的各种用途、所涉及的新概念、观念、思想或方法,并能就上述内容提出新的、不同的或相反的见解 复述性理解能力相当于一些专家学者们所说的“认读能力”或 “感知能力”,主要指向的是对字面的理解和思考。

      比如对文章内容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进行理解,也即对文章内容中作者明显陈述的东西进行理解解释性理解能力是“理解能力”或“阐释能力”,主要指向对隐含在文章里层的东西进行理解,也就是思考作者的弦外之音评价性理解能力即“评价能力”“评论能力”“评鉴能力”或“鉴赏能力”,主要指向在文章字面意义进行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性质、思想、可信度等作出冷静而又客观的价值判断创造性理解能力相当于“创意能力”“批判性能力”或“扩展能力”,主要指向在分析、评价文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不同于原文本的独特观点和见解,或者是发现了新的问题,亦或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探索出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二)阅读审美1.阅读审美的内涵与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2]具体到阅读教学中,阅读审美是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按照一定的要求,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因素,以情感为中介,进行涵咏、体味、联想和想象等,从而获得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培养起富有个性的审美素养和富有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不是外加的任务,而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没有审美,人生是残缺的;没有美育,语文教学是片面的就听、读的内部语言来说,它是思维的符号,工具和外壳;就说、写的外部语言而言,它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就语文的内部而言,它又充满着思想精神,充满着意趣倾向和审美情感它是语言形式的应用实践性和语言内容的审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体,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接受着文本的外部语言形式,同时也接受其内部的审美情感教育2.新课标中阅读审美的层级要求在界定“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本概念同时,新课标还据此提出了三条课程目标,从中能总结出课标对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三个层级要求:首先,增进学生美感体验审美体验是形象的直觉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形象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审美体验的直觉不是一种盲从,而是一种扎根于审美主体的自身文化、学识、教养的高级“直觉”其次,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审美情趣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各种现象和事物以及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作的直接的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和所取的审美态度。

      主要通过个人主观爱好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人们审美选择的倾向性而审美品味与审美情趣相类似,指个人审美的品质,趣味,情操和修养再次,培养独特的审美的表达与创造能力审美表达是审美、艺术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愿望,是主体在审美体验、意象创造中的情志的反映,艺术表现是通过形象塑造对思想、情志的物态化审美表达与创造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现实的审美关系、对现实的态度和审美创造的能动性二、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的关系(一)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的相似之处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发现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均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性和层级性在阅读理解的四个层级中,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来看,与“复述性理解”相关的动词主要有“识别、回忆、辨认、复述”;与“解释性理解”相关的是“举例、分类、归纳、概括、分析、比较、推测、说明、领会”;“评价性理解”,是“判断、评判、评估、赏析”;“创造性理解”,则是“质疑、联想、计划、生成”而阅读审美的三个层级,是从“体验”到“品析”再到“表达创造”因此可见,阅读理解的形成和阅读审美的培养都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处于后位的发展层级无法逾越前位发展层级达到此外,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各自的发展层级之间存在着多处相似,它们都是一个从“感知感受”到“深入理解、分析”,再到“表达创造”的过程,这就说明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之处。

      二)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相互促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能力的链条上具有传输带的作用有效发展理解能力,既能提高阅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处理速度,也能提高他们对文本信息的阅读获得感与精神丰盈度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能有效促进阅读审美的发展,为阅读审美的发展进行能力上的铺垫而阅读审美,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拔高,阅读审美在发展过程中,能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并非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融合共生的因此,单独偏向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能力的阅读教学都是片面、不完整的,处于教学一线的语文工作者们必须探索有效、全面的策略来寻求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的共同推进三、阅读理解与阅读审美教学的共同推进策略(一)语言感知,强调审美体验在语文教学中,作为阅读审美与阅读理解客体的教材,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因此,学生要了解内容,就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感知去领会它所表达的意义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根据词汇意义构造形体的表意文字,汉字是世界古老文字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自源文字,通过阅读与积累级各种汉字汉语现象的分析和比较,充分体验汉语和汉字的丰富和优美,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阅读审美的首要步骤。

      我们更要强调的是,通过具体作品中具体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品味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能力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从“炼字”的角度进行鉴赏: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通过对诗句的重要字词赏析,想象那如在眼前的雄浑壮观的大漠奇景,感受诗人苍凉孤独的心境,在思维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二)渲染情境,展开审美想象在教材中,不同的阅读文本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作者往往通过叙写自己对大自然或生活的所见所闻,融入切身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思而想象,是人从现实世界达到理想世界的桥梁,是学生回归自我、体验自我的一种途径;审美想象,是审美移情的深刻化,是情感的物化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必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将语言符号具体还原为带有情感色彩的画面,进行感知、理解,使学生从中得到审美愉悦感,增进对文章的情感理解。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写了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将荷塘与月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显了环境、景物之美,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教师如果仅从修辞的角度对景物描写进行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到这朦胧、幽静景物描写背后作者的情思此时,教师要适时搭建有关朱自清人生活动轨迹的支架,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感受“星星、荷花、青雾”等平常之物,所呈现出的美是作者当晚之独见,是他平日里所未能发现的荷塘,是他此时此地心灵世界里独有情绪的物化此外,教师还能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活信息,渲染情境三)深入感悟,培养审美鉴赏品味审美鉴赏力是指对美的事物的分辨识别和整体领悟评价的能力,它是在较为深刻、独特的审美感受、想象、体验等基础上,进行理性因素相对突出的高层次审美活动,对文本形成一定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如在《散步》这篇课文中,“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短短一句话,两处使用了“我的”,看似多余,却强调了这次散步的人数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侧面说明了这种散步情况并不多,所以令作者格外珍惜,珍惜着眼前的温馨的画面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抓住这些表面上看不简洁且矛盾的语言处,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推向语言的奥秘之处。

      教师可以通过文本替代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原文进行尝试改写,如“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等,从中体会到语言表达简洁与否带来的的区别优秀的作家,往往用精准的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精微的感觉和知觉,用贴切的言语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在看似平常无奇的语言中却蕴含深刻的哲理情思中学生知识能力有限,思维能力及事物认识能力也不强,在阅读鉴赏中容易浅尝辄止教师应该多强调文本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不停阅读、不停领悟文本情韵中,透过文字表面看到文本美的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四)鼓励创作,推进审美表达表达与交流是对审美体验、审美鉴赏的一种检验,也是审美主体创造美好的一种实践语文课程在指导学生从作品中体验到的美感中认识美的标准和情趣外,还必须鼓励学生用语言将自己体验到的美感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检验,也是自己创造美的一种实践审美创作和表达是学生在对文本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能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升级与内化例如,黄厚江老师在教授《孔乙己》时,设计了不止一次写作活动他让学生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