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槽板配线安装施工工艺艺标准.doc
8页槽板配线安装施工工艺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干燥室内的电气照明及小负荷用电设备的明配线工程常用槽板有两种,一种是木槽板,另一种是塑料槽板2 施工准备2.1 原材料要求2.1.1 塑料线槽:由槽底板、板槽盖板及附件组成,它是由难燃型硬聚氯乙烯工程塑料挤压成型,严禁使用非难燃型材料加工选用塑料线槽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型号、规格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氧指数不应低于27%;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及防火涂料以上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变形现象,并有阻燃标记和产品合格证,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2.1.2 绝缘导线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敷设导线的线蕊最小允许截面:铜导线为1.0mm2,铝导线为2.5mm22.1.3 螺旋接线钮: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选择相应型号的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2.1.4 LC型压线帽:应具有阻燃性能氧指数为27%以上,适用于铝导线2.5mm2、4mm2两种,适用于铜导线1mm2至4mm2结头压接,分为黄、白、红、绿、蓝五种颜色,可根据导线截面和根数选择使用(铝导线绿、蓝;铜导线用黄、白、红)。
2.1.5 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规格相应的同材质套管2.1.6 接线端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2.1.7 木砖:用木材制成梯形,使用时应做防腐处理2.1.8 塑料胀管:选用时,其规格应与被紧固的电气器具荷重相对应,并选择相同型号的圆头螺丝与垫圈配合使用2.1.9 镀锌材料:选择金属材料时,应选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圆钢、扁钢、角钢、螺丝、螺栓、螺母、垫圈、弹簧垫圈等,非镀锌金属材料需进行防锈和防腐处理2.1.10 辅助材料:钻头、电焊条、氧气、乙炔气、焊剂、调和漆、防锈漆、橡胶绝缘带或粘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石膏等2.2 主要机具2.2.1 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电工常用工具、活扳子、手锤2.2.2 钢锯、钢锯条、喷灯、锡锅、锡勺2.2.3 手电钻、电锤、万用表、兆欧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2.3 作业条件2.3.1 配合土建结构施工预埋保护管、木砖、预留孔洞2.3.2 屋顶、墙面及地面油漆、浆活全部完成2.4 作业人员主要施工人员:电工,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操作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弹线定位线槽固定线槽连接槽内放线导线连接绝缘摇测线路检查槽板盒盖→ → → → → →3.2 操作工艺3.2.1 弹线定位:3.2.1.1 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线槽配线在穿过楼板及墙壁时,应用保护管,而且穿楼板处必须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地面不应低于1.8m;过变形缝时应做补偿处理。
3.2.1.2 弹线定位方法:按设计图确定进户线、盒、箱等电气器具固定点的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路中心弹线,分匀档,用笔画出加档位置后,再细查木砖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应及时补齐然后再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埋入塑料胀管或伞型螺栓弹线时不应弄脏建筑物表面3.2.2 线槽固定:3.2.2.1 木砖固定线槽:配合土建结构施工时预埋木砖;加气砖墙或砖墙剔洞后再埋木砖,梯形木砖较大的一面应朝洞里,外表面与建筑物的表面齐,然后用水泥沙浆抹平,待凝固后,再把线槽底板用木螺丝固定在木砖上,见图3.2-1所示3.2.2.2 塑料胀管固定线槽:混凝土墙、砖墙可采用塑料胀管固定塑料线槽根据胀管直径和长度选择钻头,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上钻孔,不应歪斜、豁口,应垂直钻好孔后,将孔内残存的杂物清净,用木锤把塑料胀管垂直敲入孔中,并与建筑物表现平齐为准,再用石膏将缝隙填实抹平用半圆头木螺丝加垫圈将线槽底板固定在塑料胀管上,紧贴建筑物表面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同时找正线槽底板,应横平竖直,并沿建筑物形状表面进行敷设木螺丝规格尺寸见下表,线槽安装用塑料胀管固定见图3.2-2所示。
木螺丝规格尺寸标号公称直径(d)螺杆直径(d)螺杆长度(L)743.8112~70844.7122~7094.54.52162~851054.88182~1001255.59182~1001466.30252~1001667.01252~1001887.72402~1002088.43402~10024109.86702~120图3.2-3伞型螺栓构造3.2.2.3 伞形螺栓固定线槽:在石膏板墙或其他护板墙上,可用伞形螺栓固定塑料线槽,根据弹线定位的标记,找好固定点位置,把线槽的底板横平竖直的紧贴建筑物的表面,钻好孔后将伞形螺栓的两伞叶掐紧合拢插入孔中,待合拢伞叶自行张开后,再用螺母紧固即可,露出线槽内的部分应加套塑料管固定线槽时,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伞形螺栓安装做法,伞形螺栓构造见图3.2-3所示3.2.3 线槽连接:线槽及附件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紧贴建筑物固定点最大间距见下表槽体固定点最大间距尺寸 固定点型式槽板宽度(mm)20~406080~120固定点最大间距(mm)中心单列双列双列800———1000———8003.2.3.1 槽底和槽盖直线段对接:槽底固定点间距应不小于500mm,盖板应不小于300mm,底板离终点50mm及盖板离终端点30mm处均应固定。
三线槽的槽底应用双钉固定槽底对接缝与槽盖对接缝应错开并不小于100mm3.2.3.2 线槽分支接头,线槽附件如直通,三通转角,接头,插口,盒,箱应采用相同材质的定型产品槽底、槽盖与各种附件相对接时,接缝处应严实平整,固定牢固见图3.2-4所示3.2.3.3 线槽各种附件安装要求:盒子均应两点固定,各种附件角、转角、三通等固定点不应少于两点(卡装式除外)接线盒,灯头盒应采用相应插口连接线槽的终端应采用终端头封堵路分支接头处应采用相应接线箱安装铝合金装饰板时,应牢固平整严实图3.2-43.2.4 槽内放线:清扫线槽放线时,先用布清除槽内的污物,使线槽内外清洁放线时,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边放边整理,导线应顺直,不得有挤压、背扣、扭结和受损现象绑扎导线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不允许采用金属丝进行绑扎接线盒处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0mm线槽内不允许出现接头,导线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从室外引进室内的导线,在进入墙内的一段应用橡胶绝缘导线,严禁使用塑料绝缘导线同时,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3.2.5 导线连接:应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最小,机械强度不降低,并恢复其原有的绝缘强度连接时,应正确区分相线、中性线、保护地线。
检查正确方可连接1)导线连接应具备的条件:a.导线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b.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c.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d.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导线做电气连接时,必须在接线后加焊、包缠绝缘层2)剥削绝缘使用的工具及方法:a.工具使用:由于各种导线截面、绝缘层厚薄程度、分层多少等不同,使用的剥削工具也不同,常用的工具有电工刀、克丝钳和剥线钳,一般4 mm2以下的导线原则上使用剥线钳,使用电工刀时,不允许用刀在导线周围转圈剥削,以免芯上留下连续伤口b.剥线方法(a) 单层剥法:用剥线钳剥线b) 分段剥法:一般适用于多层绝缘导线的剥削,如编织橡皮绝缘芯,用电工刀先削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12 mm的绝缘层,线芯长度根据接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长度而定c ) 斜削法:用电工刀以45角切入绝缘层,当切进线芯时停止用力,改变刀面的角度,沿着线芯表面向线头端部推出,然后把残存的绝缘层剥离线芯3)单芯铜导线的直接连接:a.绞接法:适用于4 mm2及以下的单芯连接将两线互相交叉,用双手同时把两芯线互绞两圈后,将两个线芯在另一个线芯上缠绕5圈,剪掉余头,见图3.2-1图3.2-1 单芯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做法示意图b.缠绕卷法:有加辅助线和不加辅助线两种,适用于6 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直接连接。
将两线相互合并,加辅助线一用绑线在合并部位中间向两端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然后将两线芯端头折回,在此向外单独缠绕5圈,与辅助线捻绞2圈,将余线剪掉,见图3.2-2图3.2-2 缠绕卷法示意图(4)单芯铜线的分支连接:a.铰接法:适用于4 mm2以下的单芯线用分支线路的导线向干线上交叉,先打好一个圈节,以防止脱落,然后再缠绕5圈分支线缠绕好后,剪去余线b.缠卷法:适用于6 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分支连接将分支线折成900紧靠干线,其公卷的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单圈缠绕5圈后剪断余下线头5)多芯铜线的连接共有三种方法——单卷法、缠卷法、复卷法首先用细纱布将线芯表面的氧化膜清除,将两线芯的结合处的中心线剪掉2/3,将外侧线芯做成伞状分开,相互交叉成一体,并将已张开的线端合成一体a.单卷法:取任意一侧的两根相邻线芯,在结合处中央交叉,用其中的一根线芯作为绑线,在导线上缠绕5~7圈后,再用另一根线芯与绑线相绞后把原来的绑线压住上面继续按上述方法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最后缠卷的线端与一条线捻绞2圈后剪断另一侧的导线依次进行注意应把线芯相绞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b.缠卷法:与单芯铜导线直线缠绕连接相同。
c.复卷法:适用于多芯软导线的连接把合拢的导线一端用短绑线做临时绑扎,以防止松散,将另一端线芯全部紧密缠绕3圈,多余线端依次成阶梯形剪掉另一侧也按此方法处理6)多芯铜线分支连接a.缠卷法:将分支线折成900紧靠干线,在绑线端部适当处弯成半圆形,将绑线短端弯成与半圆形成900角,并与连接线紧靠,用较长的一端缠绕,其长度应为导线结合处直径的5倍,再将绑线两端捻绞2圈,剪掉余线b.单卷法:将分支线破开(或劈开两半),根部折成900紧靠干线,用分支线其中的一根在干线上缠绕3~5圈后剪断,再用另一根线芯继续缠绕3~5圈后剪断,按此方法直至连接到双根导线直径的5倍时为止,应保证各剪断处在同一直线上c.复卷法:将分支线端破开劈成两半后与干线连接处中央相交叉,将分支线向干线两侧分别紧密缠绕后,余线按阶梯形剪断,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 (7)铜导线在接线盒内的连接:a.单芯线并接头: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台约12mm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其连接端缠绕5~7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b.不同直径的导线接头:如果是独根(导线截面小于2.5mm2)或多芯软线时,应先进行涮锡处理,再将细线在粗线上距离绝缘层15mm处交叉,并将线端部向粗导线(独根)端缠绕5~7圈,将粗导线端折回压在细线上。
c.安全型压线帽:(a) 铜导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种颜色,分别适用于1.0~4.0mm2的2~4根导线的连接其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8~10 mm(按帽的型号决定),清除线芯表面的氧化物,按规格选用配套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剥长加倍),直至填满为止,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层应和压接管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用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