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docx
7页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1:1划分组别后对照组(n=60)配合优质护理,观察组(n=60)联合肝病治疗仪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症状缓解有效率差异结果:(1)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干预前两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月后观察组ALT、AST、TBiL、HA、LN及PC-Ⅲ较同期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缓解有效率:观察组干预后腹胀、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辅助效果,可在积极辅助延缓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同时,维护肝脏残余功能,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价值确切关键词:肝病治疗仪;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效果慢性乙肝是临床常见病毒性感染疾病,肝细胞为HBV病毒主要攻击细胞,患者可由病情进展所致弥漫性肝损伤逐步诱发肝实质纤维化进展,病情晚期存在肝硬化及肝癌高转化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药物治疗是慢性乙肝主要控制性治疗手段,可在多联抗病毒、保肝治疗后延缓患者病情进展,维护肝脏功能,但药物治疗需患者保持良好治疗积极性,以有效发挥药物效果,且长期药物治疗毒性损伤及耐药风险,仍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故良好辅助性治疗的配合对患者病情预后改善或具有积极意义[1-2] 因此,为探讨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1:1划分组别后对照组(n=60)配合优质护理,观察组(n=60)联合肝病治疗仪各组男女比例均为1:1,且年龄区间一致(20~60岁),均为慢性乙肝初诊、初治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已明确肝硬化或肝癌恶性转化者1.2方法患者均在对症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各组临床干预措施一般护理:即在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完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及药物治疗护理,确保患者可自主积极服药、按时入院复诊肝病治疗仪:取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治疗仪,浙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672号)实施治疗。
引导患者仰卧后,调节光能发生器角度、高度后对准肝区(距离15~20cm),于中指或食指连接脉搏传感器后,选择“全调制/全功率”模式治疗,30min/次,1~2次/日,连续治疗14日为1疗程治疗期间需注意高温损伤、仪器接触等不良事件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症状缓解有效率差异1.4统计学方法观察指标数据资料经整理、录入后,取SPSS24.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性,如统计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对比干预前两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月后观察组ALT、AST、TBiL、HA、LN及PC-Ⅲ较同期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对比( ±s)组别时间ALT(U/L)AST(U/L)TBiL(μmol/L)HA(ng/ml)LN(ng/ml)PC-Ⅲ(ng/ml)对照组干预前225.65±165.24157.56±102.3726.13±6.54682.54±262.05418.85±182.65328.85±123.58干预后72.65±25.1373.05±25.4122.03±5.21326.56±115.27362.27±105.48285.65±102.57观察组干预前226.03±164.85158.02±101.8926.15±6.52683.01±260.58419.24±183.05329.41±124.92干预后42.03±17.8251.02±16.4718.25±3.12212.57±102.57289.54±95.29229.54±76.85t(干预后)7.69895.63544.84695.72253.96323.3911P(干预后)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92.2症状缓解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干预后腹胀、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2表2症状缓解有效率对比(n,%)组别n腹胀肝区疼痛食欲不振对照组6080.00(48/60)68.33(41/60)85.00(51/60)观察组6096.67(58/60)86.67(52/60)98.33(59/60)8.08635.78266.9818P0.00450.01620.00823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干预前两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月后观察组ALT、AST、TBiL、HA、LN及PC-Ⅲ较同期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缓解有效率:观察组干预后腹胀、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一般护理实施对慢性乙肝患者而言,虽可在各类干预措施实施基础上有效维持患者临床治疗积极性,以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发挥,但对于患者病情改善缺乏实质性改善影响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的应用,则可在经红外线照射,以局部热效应促进肝脏循环功能后,提升肝细胞自我修复能力,以配合药物治疗及临床护理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具备临床可行性[3-5] 综上所述,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辅助效果,可在积极辅助延缓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同时,维护肝脏残余功能,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价值确切。
参考文献:[1] 史娜,宋娟丽,王静,等. 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恩替卡韦及乙肝抗纤汤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41(5):322-325. [2] 张振涛.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治疗的临床评估[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3):111-112. [3] 黄敬泉,王传香,黄平. 膈下逐瘀汤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9):110-111. [4] 邓洁. 优质护理服务对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132-133. [5] 赵红艳. 优质护理用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341-34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