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于十八大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看法.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46908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9.0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信工电Ⅱ113 班龙鑫6100311113 对于十八大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看法今年 10 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 务新要求摘要:在当代社会, 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 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 神家园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 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回顾二十世纪 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 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 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 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 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 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 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 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 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 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 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 也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积极 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 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 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 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 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 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 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 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 标,不仅要发展经济, 完善民主法制, 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二、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 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 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 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 有力的精神支撑、 良好的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任务,也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考。

      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 和最高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内 容十分丰富,其思想要点主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合实生物的辩证法和而 不同的价值观 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 多少年来, 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对人们的 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为 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使我们和谐社会的 构建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和”文化的思想, “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 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 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 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 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1] 适应时代 发展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吸收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资源,对于建设和谐文 化,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 持续过程,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着力于用和谐的方式化解矛盾,最大限 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这是建设 和谐文化的总体思路和哲学思考建设和谐文化, 还要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要从基本规范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使崇尚和谐、 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育与人为善, 乐于助人的道德情 感,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互 谅互让,友好协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 创造关爱他人, 团结互助, 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这是和谐文化的具体操作和实践落实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 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其竞 争性和凝聚性作用; 就要弘扬中华文化, 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 资源性作用;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创造性,增强整合性, 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但那时候人还是有 精神的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可精神却变的空虚了,特别是庸俗、低俗、媚俗成 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与关注当前的问题一是功利化,一是低俗化而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为急功近 利,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于是就没有了格调,没有了品位,没有了境界,甚至 没有了底线那种靠“出位”靠“雷人”哗众取宠,靠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来吸引 眼球的做法, 再也不能任其泛滥, 非下大力气加以根本扭转不可中国哲学史上 有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的争论, 我觉得对于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来说,知难行亦难,知行合一最难知固然重要,但行更重要,行胜于言特别 是面对相当浮躁, 十分功利的社会现实, 让我们都来身体力行, 做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践行者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让全体 人民共享文化改革与发展成果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也是文化消费的主 体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文化发展出人才出精品,而且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内容 充实,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