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画作分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298958575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儿童画作分析 在幼儿园里,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儿童在社会交往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有别于一般儿童,他们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绪焦虑、行为偏差,或很少与同伴交往,甚至游离于同伴群体对这些边缘儿童,我们尝试用嬉戏治疗的方法扶助他们缓解心绪焦虑,校正行为偏差,使他们回归主流群体 嬉戏在儿童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嬉戏能得志儿童的心理需要,让儿童获得自由和喜悦;嬉戏是儿童表达情感的最正确途径,是成人了解儿童心理需要的窗口嬉戏治疗就是为儿童创设一种充分受到崇敬、完全放松和自由的嬉戏情景,让儿童通过嬉戏将曰常受到的挫折和困扰表现出来,将内心的焦虑、慌张、畏缩、退缩等不良体验发泄出来,将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表达出来 笔者运用儿童中心嬉戏疗法对一名边缘儿童(以下简称A)举行了13次嬉戏治疗A在嬉戏中自由玩耍,在玩弄各种玩具、玩水玩沙、绘画、建构等过程中一点点地将问题“玩”了出来其中绘画是非言语交流和问题图形表征的一种形式,是儿童常用的宣泄情感的方法,对嬉戏治疗具有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呈现A在几次嬉戏治疗中的绘画作品来分析A发生的变化。

      一、A:一个孤独的边缘儿童 A对周边环境缺乏安好感,经常表现出退缩、被动、自我封闭、自卑、胆小、焦虑等,畏缩或不容许上幼儿园,对教师和同伴置之不理,回避与他人的目光接触,拒绝被他人拥抱,不能与他人亲近 在幼儿园里,A留神力不集中,不能理解教师的要求和指令,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广,活动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不能正常开展想象性嬉戏;行为刻板且固执,对自己的座位以及使用的物品等存在偏执现象;念旧,拒绝崭新事物;动作进展不协调,回响慢,动手才能差;常展现嘴咬、手抓、脚踢、拳打等伤害同伴的行为 由于存在发音不清、口吃等语言障碍,A不能领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因听不懂别人的问话而答非所问,或重复别人的语言,或自言自语A不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只能用自己的名字指称自己A不能顾及别人的想法,在嬉戏中会不合群、焦虑、展现攻击性行为,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不能与同伴友好互动,常因交往不畅或失败而不容许与同伴交往A常游离于同伴群体,自身玩耍由于缺乏社交技能,A往往遭到同伴的拒绝或排斥,不能融人同伴群体 在活动中,其他儿童会与教师在语言、身体动作、目光等多方面举行交流,A却很少或几乎不能与教师发生类似互动行为,犹如自己与活动根本就没有关系。

      二、问题:在重复中呈现 儿童的画是儿童潜意识的表现,画面上的符号或色调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凭借画面上的线、形、色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儿童的心理状况,了解儿童的需求、家庭关系、攻击性的倾向等,有助于我们研究和诊断儿童的问题行为 A的绘画才能较强,在嬉戏室里表现为热爱绘画心理学家和艺术治疗师罗宾认为,孩子们绘画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掌管绘画的方法或表现自我,也有可能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和表达心绪问题 儿童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颜料和纸来抒发情感,反映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描绘人物的时候,心绪积极的儿童通常会画一些人很喜悦地在一起举行有意思的活动若一个儿童的绘画题材和样式一成不变,那么该儿童的心绪和行为可能存在一些奇怪现象在家庭中受到关爱的儿童比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儿童更倾向于用图画来表现家庭A在家庭中备受关注,由于父母工作忙(父亲经常出差),A一向由老人用心呵护家庭成员之间时常由于教导观念或教导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分析A在整个嬉戏治疗过程中展现的几幅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A与环境的关系,洞察A内心的感受。

      A在第五次嬉戏治疗时去了绘画区,他先用绿色颜料在纸上肆意涂画,再加上一点咖啡色,就画成了“树”(图1);在第六次嬉戏治疗时A用黑色水彩笔在纸上草草地画了几笔(图2)从这两幅画来看,A可能是在探索环境的安好度,其内心是冲突和焦虑担心的这两幅画与其后面的画相比,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A从第七次嬉戏治疗时开头在绘画中重复表现“爸爸在北京照相”的主题这是由于A在暑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北京这次一家人的旅游是A最难忘、最开心的体验随着画画次数的增加,A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图1、图2、图3是A在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三次嬉戏治疗中画的“爸爸在北京照相”从整个画面来看,三幅画的主要片面是一样的:左上角是一个太阳(根据德国柯赫 对画面的有关分析,笔者认为居于画面左上角的太阳可能表示A对男性、父性的印象较好),右上角是两朵云,中间是一个人,即A的爸爸A 每次都会边画边说:“爸爸在北京照相,在天安门照相,有太阳公公,由于北京是夏天,不会下雪 在第七次嬉戏治疗中,A用大红色水彩笔画了一幅“爸爸在北京照相”A在画画时不许笔者靠近他,这样他貌似在心理上感到更加安好。

      由于A执意要将画拿回家,笔者同意A下次将画带回来A回家后把那幅画藏了起来,这可能是A寻求心理安好的一种方式妈妈让A另外画了一幅画交给我这幅画与A在嬉戏室里画的那幅画内容相差不大,我就用它来代替A在第七次嬉戏治疗时的画 三、变化:在细节中显露 尽管三幅画在绘画的主题、风格和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三幅画中的人物都在画面中间,身体动作也差不多,但留心查看,我们可以察觉大量细节静静发生了变化 变化一:眼睛在图3和图4中,爸爸都是戴眼镜的,而图5中爸爸不戴眼镜了,且额头上多了一颗星由此我们可以推测A虽然画的是爸爸,实际上表现的是自己的问题随着嬉戏治疗的深入,A在幼儿园已能操纵自己的一些行为,并加入一些集体活动,教师给A发了一颗五角星画面实际上表露了A内心的喜悦可见,同样的绘画主题,在不同的心境下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变化二:嘴唇从图3到图5中,A画嘴唇所用的笔墨越来越少图3中人的嘴唇是弯月形的,看似在笑;图4中人的嘴唇是歪的,犹如在生气;图5中人的嘴唇是张开的,貌似在说话柯赫研究指出,描画的笔迹能反映不同的信号,用笔粗重,象征攻击性较强;笔墨呈棍棒型,那么说明行为、思想受到了禁锢,或内心处于敌对状态。

      A从画厚厚的嘴唇到画张开的嘴唇,说明他通过嬉戏缓解了自己对口吃的焦虑心绪,开头变得自信了根据教师反映,A已经开头加入集体活动,并热爱上幼儿园了 变化三:鼻子图3中的鼻子犹如“大于”号“>”,图4中的鼻子是“3”形的,而图5中已没有鼻子了 变化四:身体从图3到图5中人的身体逐步由胖到瘦或由大到小,但并无过多的细节特征班克(Bank,1948)等人研究察觉,人物形象的大小与自尊或者个体适应才能有关儿童通过绘画象征性地表现自己,往往在画人物形象时会画出反映自己情感的一个自我形象如A一开头是画爸爸的,之后就将自己情感中的自我形象投射到爸爸身上,所以爸爸就被越画越小了我们还可以从图5 中“爸爸不戴眼镜了,而额头上多了一颗星”的事实来印证画中人物就是A的自我形象 变化五:衣服在图3和图4中爸爸穿的是分成上下两片面的带点衣服,图5中人穿的衣服是一体的,突出了纽扣,一共有12颗之多总之,画面上由用力点击的点状图案过渡到平和的线条 变化六:云朵三幅画面中都有两朵白云,它们所处的位置根本一样,但从线条的温和度来看,从图3到图5云彩的边界逐步趋于平缓。

      这同样反映在人物双手和太阳光彩的变化上 这些变化说领略什么,它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呢?一些社会学家揣测,绘画之所以在个体摈弃抑郁过程中作用明显,是由于绘画作品可以占据一些因失落而空出的物理空间A通过自己的绘画让我们感受到他貌似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宁静与轻松,通过想象找到了用其他方式得不到的喜悦从画面内容来看,A用笔最多的是嘴唇,反映出A其实很在意自身的缺陷在幼儿园,由于口齿不清,不能很好地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惦记别人笑话自己,A往往用动作来代替语言与人交流,有时由于动作过猛,被同伴误认为是打人 在第八次嬉戏治疗时,A画了四幅画(见图6、图7、图8、图9),一共画了五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也不管是站着的宝宝还是坐在澡盆里洗澡的宝宝,他们的嘴唇都被涂得厚厚的这其实是A对自己口吃感到焦虑的一种无意识表现罗恩菲尔德(Lowenfeld,1947)研究察觉,假设儿童对人物形象的某一片面不断浮夸或歪曲,往往是由于儿童这一部位不正常或有障碍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