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2.docx
4页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之《洛神赋图》鉴赏 黄文丽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一、 教材解读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味新课程标准下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湘教版鉴赏课程《追求美术家的视线》目标就是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本课设计为单元型课程,课程一“语文”课堂,一课时,解读曹植的洛神赋赋文并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兴趣选择某一段落进行线描稿创作;课程二鉴赏课堂,一课时,追求美术家的视线,欣赏一代画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课程三创作绘画课堂,三课时,根据自己创作的线描稿进行修改完善,用水彩的方式创作学生心中的洛神赋图本课为单元课程中的鉴赏课,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鉴赏《洛神赋图》,通过“文”“图”对应欣赏,深入解构图像的方式,追寻艺术家的创作视线,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
体悟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和深远意长设计为单元课程是突破教材思路,寻求新的方法建构,将学生自我创作和艺术家创作作为联系的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魅力所在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阅读洛神赋,欣赏洛神赋图,尝试用手绘线条的形式,创作出源于对赋文想象的“洛神赋图”局部,掌握中国长卷画鉴赏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赏一赏”,欣赏、感知、体悟洛神赋图的美学元素和审美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画长卷的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体悟“六法”的中国画意味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文化中“文”与“画”的转译,掌握中国画长卷的鉴赏方式难点:感受顾恺之绘画的魅力,体会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四、 课堂准备学生:笔、橡皮教师:ppt、洛神赋图画册、白纸探延伸五、 课堂构架赏画卷识图像读赋文 合作探究,掌握鉴赏方式 识图分析,探寻方法众览全卷,品画味欣赏作品, 讲解分享 解构图像,追寻艺术家的视线 感受内涵,理解文化阐述评价,引出主题探“文俊”“画雄”内在联系审美判断与形式语言六、 教学活动一、引课题(一)欣赏作品, 讲解分享上节课我们阅读了赋文,同学们也根据赋文创作了你想象中某一部分的洛神赋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同学的作品 图1 图2 图3 图41.请图1作者说说当时创作的灵感为什么这么创作的?2.请图3作者说说你当时创作的想法与感受二)阐述评价,引出主题听了这两位同学的分享你觉得你的如何?(交流评价)在曹植之后的一个世纪,一位天才的画家,把文字中的美丽邂逅变成了画面,这个画家是谁?这幅画是?引出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深入走进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二、赏画卷 (一)众览全卷,品画味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传世名画,但是原作已经遗失,现存的9幅洛神赋图都是后人摹本,本堂课我们欣赏的是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我把画卷带来了,请远观,有何特点?画卷横572.8cm,纵27.1 cm画卷为设色绢本,画面以连续式构图由右向左展开,这也是古代中国画长卷的观赏方式这样的卷轴形式有利于观赏和收藏二)探“文俊”“画雄”内在联系大家可能有疑问既然不是顾恺之原作,现在我们欣赏它有何意义?我们从画卷中找答案,乾隆爷爷在画卷中题词“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不仅将摹本所摩底本确认作顾恺之所作,而且含蓄地概括了一代“文俊”之洛神赋与一代“画雄”之洛神赋图间深刻的审美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这十大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思考画家是如何来创作的?如何用绘画来诠释赋文?画卷是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人物画故事画卷, 我们将画卷细分为5幕10景,分别是5幕邂逅,定情,情变,分离,怅归,10景分别是休息、惊艳、嬉戏、众灵、彷徨、备架、离去、泛舟、夜坐、东归三、识图像 (一)识图分析,探寻方法跟大家分享惊艳这一段我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其中一景1.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看到了什么?2.赋文是怎么写的?3.顾恺之是如何描绘曹植看的见洛神而侍从看不见的?相传以前有人问顾恺之画画常不点眼睛,他回答“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由此可见,他对刻画眼睛十分严谨追求传神写照,这也是国画绘画中的一种精髓板书:传神写照)(二)解构图像,追寻艺术家的视线1.再往下看赋文,还出现了那些物像?2.画卷中有这么物像么?3.这些物象是如何排列组合的?4.物象分布在画幅高低不同的位置,形成视觉动线上的起伏变化,大小比例的变化创造了视觉上的韵律感这样的韵律感只是在画面中么?【设计意图】将“文”“图”结合进行比较分析鉴赏,一层一层了解画面所蕴含的物像及其产生的艺术性的韵律效果,这也是中国画中讲究的起承转合,传神写照的艺术追求。
三)审美判断与形式语言 1.从美术的形式语言去分析画面,你觉得顾恺之是如何表现的?2.分组讨论交流,分别为三组:技法、设色、构图板书:技法、设色、构图)3.(技法)线条在画面中的运用,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描绘水纹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请找一找?4.表现不同状态有何作用?5.(设色)画面中颜色如何运用?6.这些颜色的运用和分布起到什么作用?7.(构图)画卷的构图有何特点,物像如何分布?8.景与景之间的连接是靠什么?9.画面中物像的比例关系?10.一个景成逆时针弧线形设计的作用?【设计意图】根据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惊艳片段的形式语言分析,交流讨论,解析画卷的形式美感构成原理,培养欣赏方法,提高鉴赏水平与能力四、探延伸(一)合作探究,掌握鉴赏方式 根据惊艳片段的学习方式,打开平板上的洛神赋图进行自学,可选感兴趣的片段或是自己创作的片段进行比较鉴赏 (二)感受内涵,理解文化 1.学生交流分享,相互评价2.学生总结与感悟3.教师总结与评价,介绍顾恺之整个画面给人以诗的情境,从诗到平面绘画语言的迁想妙得中国绘画讲究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尽显于卷中。
洛神赋图对洛神赋的移借,曹植寄托了生命之爱的深切体味,出于对女性之美和男女之情的动人迷醉,顾恺之将这种性情偏爱延伸向人性的深层,升华为爱的精神体验顾恺之,中国画的奠基者,古人云“苍生以来未之有也”在他之前,画家只是工匠,从无人重视,名字都失传了在他之后,琴棋书画为文人及社会推崇,得以青史留名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乾隆皇帝的题词“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的含义了这便是艺术家的视线,在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扬长补短,在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共同的滋养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形成自我的艺术视线设计意图】根行自我学习,不仅巩固知识点,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如的运用,颠覆常规的给予课堂,注重学生学会之后的反馈与运用更深层次的理解顾恺之笔下的洛神赋图,追求艺术家的视线,领会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