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谈谈斯宾格勒与他的俄国先驱.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829131
  • 上传时间:2022-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谈谈斯宾格勒与他的俄国先驱=“news_bd”>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一1936)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西方的没落》问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8年,出版后立即震撼了整个欧洲文化界,使他一夜成名斯宾格勒在这本书中提出的文化形态史观(亦称历史形态学、文化形态学)备受世人的青睐,直到今天在学术界仍有一定的影响,成为众多学者不断讨论和研究的对象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斯宾格勒成名前大约50年,就已有一位俄国学者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与他极为相似的理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欧洲的命运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这位学者就是19世纪的俄国思想家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   丹尼列夫斯基(1822一1885 )1869年,一部名为《俄国与欧洲》的作品在彼得堡问世,它的作者就是丹尼列夫斯基从表面上看,《俄国与欧洲》一书讨论的主要是俄国与欧洲的关系—俄国知识分子最为关注的话题然而,丹尼列夫斯基从俄国与欧洲的问题入手之后,逐渐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文化观点,也就是文化历史类型概念,并用它来分析各种文明类型(尤其是斯拉夫文明和欧洲文明)之间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解读俄国与欧洲的问题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这个文化历史类型就是后来使丹尼列夫斯基在俄国内部和西欧学术界成为知名人物,并为斯宾格勒后来的文化形态学奠定了基础的系统文化理论   1920年,德译本的《俄国与欧洲》在柏林问世,它使广大西欧读者知道了丹尼列夫斯基的名字虽然后人的研究表明,这一版本的翻译水平并不高,而且出现了不少错误,但无论如何,它使《俄国与欧洲》一书在哲学历史悠久且传统深厚的德国得以公开亮相两年后,斯宾格勒的两卷本著作《西方的没落》修订版正式出炉这部书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一方面是由于斯宾格勒对高傲自大的欧洲文明进行了指责并断言其正在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书中的许多观点与俄国学者丹尼列夫斯基的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西欧人,尤其是德国的读者们,对丹尼列夫斯基的兴趣变得高涨起来,于是,西方学术界逐渐出现了一股研究斯、丹二者联系的热潮,有些人认为丹尼列夫斯基是斯宾格勒的先驱   关于斯宾格勒在撰写《西方的没落》之前是否读过《俄国与欧洲》的问题,俄罗斯和西方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无法在斯宾格勒的书中找到引用丹尼列夫斯基原话的地方,所以至今仍未明确,斯宾格勒是否研究过丹尼列夫斯基的著作,那位德国思想家独立得出与丹尼列夫斯基相同或相似的论断也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也有资料显示,在斯宾格勒的图书馆里摆有俄文原版和法语译本的《俄国与欧洲》气况且,丹尼列夫斯基的确曾在《俄国与欧洲》一书中提出过西方正在衰败的观点,所以很难得出斯宾格勒没有读过丹尼列夫斯基著作的结论目前,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斯宾格勒熟悉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和乡土派的思想观点,还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过阿克萨科夫兄弟和其他斯拉夫主义者的话于是,以美国社会学家皮季里姆亚历山大洛维奇索罗金(1889一1968)为首的一派认为,斯宾格勒至少是大体上了解《俄国与欧洲》这本书的   那么,斯宾格勒和丹尼列夫斯基究竟在哪些问题上所见略同,又在哪些问题上各抒己见呢?通过对文化历史类型与文化形态史观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斯宾格勒与丹尼列夫斯基理论体系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二者都将文化或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丹尼列夫斯基认为,历史不仅仅是各国家和民族从产生到消亡的发展过程,更宽泛地说,它还是许多区域文明出现、形成、发展、灭亡的过程;五彩缤纷的世界历史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多种文明和文化类型共同发展的结果所以,不仅存在着发展程度的概念,而且存在着人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发展类型历史的自然体系应该建立在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历史类型的区分上,它们是划分出不同发展程度的主要基础,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也只能得出这些文化历史类型,而不是历史现象的总和。

      rsquo;,①同丹尼列夫斯基一样,斯宾格勒也认为人类没有普遍的历史,有的只是各自的文化,所以他采用历史形态学的方法对文明进行了考察斯宾格勒强调,历史形态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孤立的政治和经济现象,也不是民族和国家,而是无所不包的文化,世界历史就是文化、文明的历史用他的话说就是,世界历史,是各大文化的历史,’;各大文化才是主体、是始因、是起源③在此基础上,他们二人都将全世界的文化分为若干种类型由此可见,二者在以文明为单位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只是他们所划分出来的文化种类略有不同罢了   第二, 二者都反对线性历史观,及古代一中古代一现代的传统历史模式丹尼列夫斯基认为,已有的线性历史观和传统的世界历史三分法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件具有绝对性质的全人类事件,以至于可以将整个人类的历史划分成不同的部分这种研究体系是对历史轨迹多样化的绝对扭曲,完全是由某些历史学家杜撰出来的一种人造体系提出这种划分方法的那些欧洲历史学家,在把这种思路引入历史科学时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民族的状况,他们只是基于一点—人类的文明史是从欧洲开始的这种傲慢自大的态度使他们将产生于欧洲之前的所有文明统统归入到最初的古代史中,而将后面的两个历史时期都纳入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轨道中。

      他的观点是,无论是罗马、希腊、中国、印度、埃及,还是欧洲和俄罗斯,都具有自己的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事实上只有在某一种类型或文明的内部才能区分历史运动的不同形式,也就是古代史、中世纪史和新时期史这些词所表示的意义rsquo;,⑥斯宾格勒也在《西方的没落》中写道:由于那个把历史分割为‘古代一中古一现代,的不可信、空洞而又毫无意义的架构完全统治了我们的历史思考,以致我们这个从日耳曼一罗马帝国时代起才在西欧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文化,竟不能觉察到自己在高级人类的历史中的真正地位,也不能判断出自己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将来的各文化将很难相信这一历史架构的真实性,它那直线进化的观念、那毫无意义的对比,越来越显得荒谬不堪这一架构,不惟限制了历史的领域,更坏的是它还支配了历史的阶段rsquo;,⑦无疑,在这一点上,斯宾格勒与丹尼列夫斯基是一致的   第三, 二者都抨击欧洲中心论,主张文化多元论丹尼列夫斯基运用文化历史类型理论对当时备受推崇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世界万物存在的多样化法则决定了,无论哪一种文化历史类型都只是人类精神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各种文化历史类型都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只有特色不同之分,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别。

      即使是某一种文化历史类型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程度,也不应赋予它绝对的、普遍的性质这样做会使其他文化历史类型受到忽视,甚至会导致一些民族失去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应该反对一种文明或一种文化来统治世界,否则,人类社会就会丧失走向成功和完善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多样化rsquo;,⑧因此,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文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与欧洲文明同时存在、并独立于欧洲文明之外的还有其他的许多文明;同样,认为只有欧洲文明最发达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文明可以与欧洲文明相媲美,因为在世界的所有区域都存在着非常善于发展、不太善于发展和完全没有发展能力的国家⑨而斯宾格勒虽然身为欧洲文明的成员,却并没有从狭隘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出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化类型—即使是最优越、最强大的文化类型都无法最终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它种文化之上他说,在这一流行的西欧历史架构中,我们成为所有世界假想的中心各伟大的文化,皆环绕着以我们为中心的轨道上运行在我的系统中,不承认古典文化或西欧文化相对于印度、巴比伦、中国、埃及、阿拉伯及墨西哥文化而言有何特殊地位因这些分别存在的文化,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并不弱于古典文化,而且经常在精神的伟大及力量的飞腾方面超越了古典文化,⑩;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我发展形式世上并不只有一种雕塑、一种绘画、一种数学、一种动物学,而是有许多种,每一种的清纯之处皆迥异于其他⑩。

      所以说,同丹尼列夫斯基一样,斯宾格勒也抛弃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观,主张以多元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文化   第四, 二者都采用有机理论的观点,把文化的形成比作一种自然变化,认为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起伏不平的循环过程丹尼列夫斯基把每一种文化历史类型都看作自然界的有机体,遵循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由童年到少年,由少年期到成熟期,然后衰老和消亡斯宾格勒也认为文化是一个有生有灭的有机体,它像植物一样,在一块有确定风景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代每一种文化就如同每一种植物,各有其独特的花蕊或果实,各有其独特生长与凋落的方式;每一种文化都要经过如同个人那样的生命阶段,每一种文化各有其孩提、青年、成年与老年时期⑩在斯宾格勒的理论中,他把世界历史视作一幅漫无终止的形成与转变的图像,一幅有机生物的奇妙的成长与萎缩的图像⑩这无疑与丹尼列夫斯基的自然主义观点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斯宾格勒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的确都与49年前丹尼列夫斯基所阐述的理论惊人地吻合,这充分说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思想继承著名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就曾肯定地说:丹尼列夫斯基是斯宾格勒的前驱,他表述了与斯宾格勒十分近似的思想。

      尽管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但斯宾格勒和丹尼列夫斯基二人的文化思想却又各具特色,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两人在理论构建中使用的核心术语不同丹尼列夫斯基在自己的理论中创造了文化历史类型概念他所说的文化历史类型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机体,是由掌握某一种语言或几种相近语言的任何部落或民族的大家庭组成的,生来就独具特色,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风俗、习惯、服饰、生活方式、社会性娱乐和个人娱乐,是人的群体或整个人类在宗教、社会、风俗、工业、政治、科学、艺术⑩等各个层面发展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斯宾格勒在自己的文化形态学理论中运用的术语是高级文化他把文化区分为原始文化和高级文化,认为前者并非真正的文化,而只是后者出现的一种背景,高级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他对这一术语的解释是:高级文化乃是一个单独的巨大有机体的觉醒存在;它不但使习俗、神话、技术、艺术都从属于它,而且使附着于它本身的民族和属类,都成为一个单独的形式语言和单独的历史之容器rsquo;,⑩不难发现,这种语言用词上的差异并不影响斯、丹二人在文化理念上的相通性   第二, 在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两人有着不太一样的看法。

      斯宾格勒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封闭的、独立的,构成文化整体的各种要素,无论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不具有内在的联系,即使发生联系,也只是表面的交往换句话说,斯宾格勒基本上否定各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而丹尼列夫斯基在自己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中,并没有否认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碰撞,虽然他也强调构成交化类型的根本要素是不可传达的(在这一点日也们看法一致),但他并不否认构成文明的其他文化要素可以在不同文明类型之间进行传达的可能性,以及作为整体的一种文明对其他文明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丹尼列夫斯基非常具体地论述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接触和传播的三种表现形态,并明确表示,异质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对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斯宾格勒的理论中有合理的成分,但他过分夸大了文化的差异性,丹尼列夫斯基在这方面的看法要比斯宾格勒更为合理一些   第三, 在预测人类文明前景的问题上,两人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丹尼列夫斯基是相信历史不断进步的乐观主义者,而斯宾格勒则具有典型的悲观主义情绪丹尼列夫斯基在文化历史类型理论中专门阐述了自己的进步观,他认为:进步并不是要所有民族走到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它很快就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