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贸易地理三+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9837532
  • 上传时间:2018-08-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6.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 区的形成和转移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n对外贸易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 程度的发展,出现了可供交换的商品并且部落与氏 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社会分工,彼此生产不同的产 品以进行交换n奴隶社会虽然有了商品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换,但 由于这些交换大多发生在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真 正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很少n四大文明古国n封建社会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用于交换 的商品范围与数量不断扩大,真正促进了国际贸 易的发展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n公元11世纪-15世纪是欧洲社会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阶段,欧洲内部最重要的区域贸易中心主 要出现在佛兰德尔、汉撒同盟、以及意大利北部 的威尼斯、佛罗伦萨1、佛兰德尔-毛纺织手工业中心 “香槟集市” —当时较为典型的具有全欧洲意义 的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这个集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 贸易中心的形成,这个中心就是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 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域和意大利北部的 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2、汉萨同盟-德国北部 3、 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 兰 —形成了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中心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一、地理大发现 1、1487年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3、1497年达·伽马新航路的发现 4、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现象,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n商人们渴望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财富;n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n航海技术的成熟。

      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影响: 第一、地理大发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欧 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 料 第二、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彼 此孤立发展的局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有助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 第三、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生产要素之 间的流动 第四、地理大发现后,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 下降,原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 荷、比、英、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 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产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主要标志是1733年英 国兰开夏的钟表匠发明了飞梭;1764年珍尼纺纱机(带动纱 锭越来越多);1769年水利纺纱机的发明和运用(极大的降 低了成本,提高了织布的效率);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一艘轮船,英国仿造成 功并大规模的使用;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 ,使得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代;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 条铁路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机器大 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产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落后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资产阶 级追求更高利润的需求,为此,他们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技 术、采用机器大规模生产并提高产品质量产业革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对生产力的影响n对生产关系的影响n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的优势失去 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 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原因:187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还不 太成熟的产业找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促使各 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孕育了新技术的诞生 二次科技革命首先产生于美国和德国,是 从冶金技术开始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 的发明、利用和新的炼钢技术其中电和发 电机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的使用内燃机 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 展和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继英国之后,美 德法都以重工业为主要国家2、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的加剧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4、资本主义的生产地域体系开始形成四、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 步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世界贸易中心区有一个从欧洲地中海沿岸 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的过程,本世纪出现了 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

      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原因:20世纪60-90年代,日本、亚洲四小龙、 东盟、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发展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 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 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 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 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 后国家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4、重要的交通位置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 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 四小龙5-7% 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n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 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2000年居第七位n日本、中国、台湾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n金融实力大增,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成为世界最重 要的金融中心n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APEC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 的47%。

      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 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 济政策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 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 型经济 2、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 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 这一优势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 国人才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 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Continue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1、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 脆弱 2、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4、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 是一种挑战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 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

      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 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 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 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 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 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 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 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 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 ,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 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 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 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 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n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 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 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 ,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 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 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 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 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 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 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 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 往西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