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初学者学习口决.doc
7页会计初学者学习口决一、编口诀记忆法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读起来既琅琅上口,又合仄押韵,便于理解掌握如经济合同的内容可以编成“一标两量价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一标”指标的,“两量”指质量和数量,“价酬金”指价格和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指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短短两句话,囊括逐项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稍加联想,内容便心知肚明了 二、数字组合记忆法 用书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如: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公司上市的条件之一:公司开业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如: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企业购进的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可以按买价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准予从销项税中抵扣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如: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万元;公司申请上市的条件之一:公司股票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三、缩字记忆法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干,以点带面。
如:材料采用实际发出的五种计价方法,即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可取每种方法的首字浓缩成“先加移个后”;股票发行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浓缩成“三公两同”等等 四、列表格记忆法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取表格的形式来加深理解,这样形象直观,便于掌握 五、对比记忆法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既是债权人,同时也是债务人,所以涉及债权、债务的有关业务,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掌握如:购买债券(投资)和发行债券(筹资)的溢价、折价摊销的账务处理,很多人感到头痛其实只要通过对比,抓住如下要领,就不难理解了无论发行或购买债券,支付和收取的利息,均按票面价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高于或低于面值的溢、折价摊销,调整其在借贷双方的方向和科目名称发行债券,溢价摊销数额在借方,折价摊销数额在贷方;购买债券的溢、折价摊销正好相反 六、归纳总结记忆法 对每科用书,复习一两遍后,适当做一些归纳总结,相同类似的要点、重点收集在一起,一方面掌握全面,防止遗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一个框架,以框架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
如:在财务管理中,主要由筹资、投资、分配三大块组成,每块包括目的、种类、应考虑的因素、方法等小模块组成,各个小模块下面再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分支,层层分解这样的财务管理知识结构体系便在脑海中形成了会计初学者学习口诀在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
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第一句指出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属于跨期摊提费用,二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
第二句指出了二者在资金耗费时间先后的区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可能是制造费用,也可能是管理费用等,主要是期间费用,所以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其借方主要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以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二者都属于货币资金四、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
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 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 借:应收股利 5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 40,000 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应收股利 25,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35,000 如果分派值1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 =-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
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五、利用口诀理解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