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课程教学教案设计.docx
5页《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课程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课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 (ppt展示) 学生认真回答问题 以提问形式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 (二) 探索新知 1、师:关于绝对值和不等式的两个问题,大家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板书:2.2.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2、师:大家回忆一下|a|的几何意义(ppt展示) (板书:一、|a|的几何意义 数 a 的绝对值|a|,在数轴上等于对应实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例如,|-3|=3,|3|=3. (ppt展示) 3、师:问题:(ppt展示) (1)解方程|x|=3,并说明|x|=3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试叙述|x|>3,|x|<3的几何意义,你能写出其解集吗?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请大家试归纳写出 |x|>a, |x|<a(a>0)的几何意义及解集. (板书:二、|x|>a与|x|<a的几何意义) 结论:(ppt展示) |x|>a的几何意义是到原点的距离大于a的点,其解集是{x|x>a或x<-a}. |x|<a的几何意义是到原点的距离小于a的点,其解集是{x|-a<x<a}.(ppt展示) 学生结合数轴,理解|a|的几何意义。
对于每个问题都请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 (1)|x|=3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对应实数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3,这样的点有二个: 对应实数3和-3的点; (2)|x|>3的`几何意义是到原点的距离大于3的点,其解集是﹛x|x>3或x<-3﹜; |x|<3的几何意义是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点,其解集是{x|-3<x<3﹜. 学生结合数轴进行讨论,作出回答. 类比旧知识,教师提出新问题,学生解答 逐步帮助学生推出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解法,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三) 应用新知 (板书:三、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ppt展示)练习1 解下列不等式: (1)|x|<5; (2)|x|-3>0; (3)3|x|>1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x|>a与|x|<a两类不等式的解法 (四) 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ppt展示) 例1:解不等式|2x-3|<5 分析:可采用整体代换思想,设z=2x-3,则由|z|<5,可得-5< z <5,所以 -5<2x-3<5,然后求解。
解:由|2 x-3|<5,得 -5<2 x-3<5, 不等式各边都加3,得 -2<2 x<8, 不等式各边都除以2,得 -1<x<4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4} 例2: 解不等式|2 x-3|≥5 分析:可采用整体代换思想,设z=2x-3,则由|z|≥5,可得 z ≥5或z≤-5,所以2x-3≥5或2x-3≤-5,然后求解 解:由|2 x-3|≥5得 2 x-3≤-5或 2 x-3≥5, 分别解之,得 x≤-1或 x≥4,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 x≤-1或 x≥4} (板书: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总结) (ppt展示) 1、|a x+b|<c (c>0) 的解法:先化不等式组 -c<a x+b<c,再由不等式的性质求出原不等式的解集 2、|a x+b|>c(c>0)的解法:先化不等式组a x+b>c 或a x+b<-c,再由不等式的性质求出原不等式的解集 师:在解|ax+b|>c与|ax+b|<c (c>0)型不等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a的正负当a 为负数时,可先把a化成正数再求解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观察教师的解题步骤,斌按规范解题。
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总结出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步骤 通过启发学生,尽量让学生结合两例题自己归纳出解法,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五) 巩固练习 (ppt展示)练习2 解下列不等式 : (1)|x+5|≤7 ; (2)|5 x-3|>2 让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做 采用示错式教 学,展示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减少学生解题时出错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六) 归纳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ppt展示) (1)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关键是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2)去绝对值符号时一定要注意不等式的等价性,即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不等式(组)与原不等式是等价的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刻的认识 (七) 布置作业 (ppt展示) 必做题:P50,A组第2题, 选做题:B组第1题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分层布置,照顾到全体学生;B组第1题有一定的难度,激 发学生挑战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