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可编辑).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551499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7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的多样性使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文化习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国传统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民俗活动 1、拜太岁 太岁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源于古代中国民间的天体崇拜,与岁星(木星)有一定的关系,由道教继承发展为拜太岁信仰常见的化煞解厄方法,大多数以在正月初八举行当代拜太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城隍庙、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香港蓬瀛仙馆等道观 2、五福 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传统习俗中,五福(蝠)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时,我们衷心祝愿各位把下面的五福搬回家 3、满月酒 满月酒,是指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而设立的酒宴中国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渡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 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这就是“满月酒”的来源现如今,人们为庆祝宝宝出生一个月而设立酒宴,这个仪式便称为“满月酒” 传统礼仪习俗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清明 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 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 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 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 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5 /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