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鲁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提纲梳理.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28440631
  • 上传时间:2024-0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83.37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汛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编写人:王育平 周丽华 杨梦莹【使用方法:自主学习 小组互查】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整合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较高—低—较高”模式(过渡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较高低死亡率高低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高较低低人均寿命短有所延长继续延长进一步延长人口增长快速增长极为缓慢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工业化初期,欧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原因原始社会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国家人口政策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口流动是批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如外出旅游、度假、开会等;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人口迁移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主要表现:①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③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

      ④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人口流动1、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4、我国的人口流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民工流”5、流动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6、人口流动的作用:(1)增强社会活力2)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2)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2、人口移动的效应:(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④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但两个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 2、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1)数量:1 2.9 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 1 %2)密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2、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2)特点:①最显著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不等于人口合理容量1、①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②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③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④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等三个特点,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丰富程度②科技水平③经济发达程度④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⑤技术水平⑥资源基础⑦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1)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2)在一定历史阶段,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4.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坚定的实施“控制人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①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 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②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决温饱的穷国更加贫困,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③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发达国家①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②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1. 人口分布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居住时间和移民历史、政治因素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经济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2)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4、城市化的新特点: ②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②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③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④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的标志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特点原 因发达国家①起步早①工业化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②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③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④起步晚,发展快④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⑤城市化水平低⑤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⑥城市发展不合理⑥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阶梯上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谷地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