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文学之《楚辞》修改.ppt

7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72441240
  • 上传时间:2024-08-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90.50K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含义与背景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经历第三节 屈原代表作:《离骚》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 宋玉 第一节第一节 楚辞的含义与背景楚辞的含义与背景战战国国时时期期出出现现的的楚楚辞辞,,和和西西周周至至春春秋秋时时期期的的《《诗诗经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初源,合称为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初源,合称为““风骚风骚””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姜亮夫.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993 楚辞补注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宋)洪兴祖.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31983屈屈原原集集校校注注. .金金开开诚诚、、董董洪洪利利、、高高路路明明. .中中华华书书局局19991999楚辞集注楚辞集注. (. (宋宋) )朱熹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79楚辞集解楚辞集解. (. (明明) )汪瑗汪瑗. .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994山带阁注楚辞山带阁注楚辞. (. (清清) )蒋骥蒋骥.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84离骚草木疏(四卷)离骚草木疏(四卷). .(宋)吴仁杰(宋)吴仁杰 . .四库本四库本楚辞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 .潘富俊、吕胜由潘富俊、吕胜由. .上海书店上海书店20032003楚辞源流选集(楚辞源流选集(5 5册)册). .周殿富译注周殿富译注. .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003 一、楚辞的含义1、楚辞的定义:(p111段3)“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载《史记·酷吏列传》。

      此时“楚辞”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间祭歌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史记·酷吏列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汉书·朱买臣传》: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2、“楚辞”的多重含义:(1)诗体:战国时楚地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如《九歌》(民间集体性创作);(2)作品:屈原和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新文体所写的一些作品,如《离骚》、《九辩)(作家个性创作);(3)书名:由这些作品选辑而成的一部文集:《楚辞》专书) 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曾注《离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谈及屈原作品如下:《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等所作楚辞体以及自己的《九叹》,辑成一书,取名《楚辞》。

      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并收入自己所作《九思》 这是今本《楚辞》的基本篇目 《楚辞》目录:离骚经第一、九歌第二、天问第三、九章第四、远游第五、卜居第六、渔夫第七、九辩第八(宋玉)、招魂第九、大招第十(屈原或景差)、惜誓第十一(贾谊)、招隐士第十二(淮南小山)、七谏第十三(东方朔)、哀时命第十四(严忌)、九怀第十五(王褒)、九叹第十六(刘向)、九思第十七(王逸) 楚辞形成的原因楚辞形成的原因n楚地的民歌为楚辞的产生在艺术形式上提供了基础;n楚地盛行的巫教渗透于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n楚辞的产生还与楚国的音乐、方言的影响分不开; n n宋黄伯思《翼骚序》云:“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楚虽蛮夷,久为大国,春秋之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习,幸其固有文化,尚未沦亡,交错为文,遂生壮采 二、二、 楚地民俗文化楚地民俗文化楚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产物:楚国最早具有的或吸收的是夏商周的中原文化,在江汉建国并开拓领域之后,与南方土著民族相交往,不可避免的相互吸收和融合,逐渐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代表南方文化系统的楚文化。

      从所谓“楚人”的构成来说,它包括所谓的“九夷八蛮”,即南中国诸多部族、民族,如越、巴、苗、濮、氐、羌等,他们和楚国的创建者共同形成了楚民族 在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这种崇尚巫风的习俗,既有夏商文化的遗迹,更有南方文化的特色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做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而在“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巫风更是浓烈这种巫风是和当时当地的宗教密切相关的蛮俗遍布,巫风盛行,熏染了整个楚文化 楚国国势强大:“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马万骑,栗支十年”;文化兼容并包:“在楚国之北的好多周朝封国,楚国之南的各方国部族,都被囊括于此文化圈内”;楚人独特的文化品质:强调意志自由和感情至上、强调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对人生的积极执着态度;以上这些楚文化的特质共同构成了楚辞产生的精神基础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n n地理环境与楚辞关系密切: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在语言声调与音乐方面,楚地有“南音”系统,即后来通称的“楚声”;(语言载体) 北人重史,南人重巫——重史则重人事,务实际;重巫则多虚幻,充满神秘的氛围;(激发了楚辞绚丽的想象与系统的象征)楚文化中的宗教、舞蹈、绘画、音乐以及建筑园林等内容也都是“楚辞”表现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楚辞又成为楚文化的文学载体。

      n n刘师培:“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地,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作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多为言志抒情之作《南北文学不同论》)n n梁启超:“《诗经》乃中原遗声,大端皆主于温柔敦厚,属极质正的现实文学;而《楚辞》为南方新兴民族所创之新体,大端将情感尽情发泄,属富于想象力之纯文学 凤舞九天 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绘一身着宽袖长袍侧身左向而立的妇女,双手合什,袍裙曳地其头部上方有引颈张喙的凤鸟,作展翅腾飞状主题为引魂升天 T形帛画 1972~1974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共五幅,一为 T字形 ,帛画分三段分别描绘 了天上 、人间 和地下的不同景象 主题仍为引魂升天内容丰富,构图繁复而不紊乱线条流畅,色彩富丽,为汉代绘画之精品 n n虎座凤鸟漆木架鼓 n n1979年在湖北隋县出土的虎座凤鸟悬鼓,做功精细,表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越王勾践铜剑 n n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

      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 n n曾侯乙编钟 n n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n n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n n错金鄂君启铜节 n n1957年在安徽寿县曾发现“鄂君启节”,就是楚怀王发给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节为青铜制,有两组,每组原为五枚,合之成竹筒状上面有错金铭文,写着持节者所拥有车船、通行路线等事项持此节者,在沿途各驿站,可以免费食宿 n n王子午铜鼎 n n淅川县出土的“王子午”铜鼎有铭文84字,是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物 n n曾侯乙铜冰鉴 n n湖北省博物馆藏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冰鉴为重要祭典或宴请重要宾此冰鉴为重要祭典或宴请重要宾客时使用铜冰鉴为方鉴内套方形尊缶,方鉴底客时使用铜冰鉴为方鉴内套方形尊缶,方鉴底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使缶不能摇动灌酒挹(自动倒下卡紧,使缶不能摇动灌酒挹(yìyì)酒)酒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设计巧妙方鉴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设计巧妙方鉴四面和四角各有一条攀附状的龙作耳,龙尾部又四面和四角各有一条攀附状的龙作耳,龙尾部又有小龙缠绕,并附有两朵小花点缀其上,状貌十有小龙缠绕,并附有两朵小花点缀其上,状貌十分俏丽,铸作精细,是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分俏丽,铸作精细,是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

      盖内铭刻作品盖内铭刻“ “曾侯乙作持用终曾侯乙作持用终” ”方鉴与方方鉴与方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季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季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冬季则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冷食物,冬季则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的“ “冰箱冰箱” ”,也是最早的,也是最早的“ “烤箱烤箱” ”《《楚辞楚辞· ·招招魂魂》》::“ “挫糟冻饮,酎(挫糟冻饮,酎(zhòuzhòu)清凉些 ”冰鉴冰鉴旁边有漏酒的漏斗,即是去糟的设备旁边有漏酒的漏斗,即是去糟的设备 第二节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经历屈原的生平经历一、生平:(参考一、生平:(参考《《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名平,字原又,屈原,名平,字原又,《《离骚离骚》》::““名余曰正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则兮,字余曰灵均祖先屈瑕,为楚武王熊通祖先屈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之子,受封于““屈屈””地,乃以地,乃以““屈屈””为氏 (赵(赵逵夫先生逵夫先生《《屈原和他的时代屈原和他的时代》》则上溯至楚武王熊则上溯至楚武王熊渠之子熊伯庸)渠之子熊伯庸) 屈原生卒年说法纷纭(生年,教材采用浦江清先屈原生卒年说法纷纭(生年,教材采用浦江清先生说:楚威王元年,公元前生说: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339年正月十四日;卒年正月十四日;卒年,采用郭沫若说:顷襄王二十一年,终年年,采用郭沫若说:顷襄王二十一年,终年6262岁)岁) 汉代最早提到屈原的,是西汉初年的贾谊《吊屈原赋》。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最早提及屈原作品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后有司马迁、刘向、班固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n n屈原大事记,据赵逵夫先生说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十年升任楚怀王左徒秋,屈原首次出使齐国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十六年张仪自秦赴楚,劝怀王亲秦绝齐,以割商於之地六百里的空言为饵,怀王信之屈原力谏不可轻信,怀王不听,命其不得参与朝政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楚怀王受骗入秦,被扣留,在位三十年楚立太子横,是为顷襄王屈原劝王毋行:“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怀王不听 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 怀王死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屈原于本年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屈原两次离开郢都,一次是在汉北,楚怀王疏远之时;另一次是在江南,楚顷襄王放逐之地 屈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人生的进取模式,其内容包括:n n忠君爱国;n n独立不迁;n n上下求索;n n好修为常; n苏轼:“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 第三节第三节 屈原代表作: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不计“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二句(据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订为衍文),共373句2477字 n n离骚纂义.游国恩主编;金开诚补辑;董洪利、高路明参校.中华书局1980n n离骚笺疏.詹安泰.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一、解题:一、解题:n n“离骚”二字解释多种常见的几种解释: 司马迁“离忧”(罹)、班固“遭忧”、王逸“别愁”;游国恩“牢骚”、钱钟书“排解忧愁”、李嘉言“骚为地名”,徐仁甫《古诗别解·自叙》说:“《离骚》,旧解遭忧,为动宾关系;解别愁,为偏正结构……屈原曰:‘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离、疏分言,疏、骚双声,是离骚即离疏”,“为平列结构”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认为是楚方言的联绵字,“离骚、骚离皆楚之方言矣声转则为愺恅(cǎo lǎo ),《广韵》云心乱 二、写作时间:二、写作时间: 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即楚怀王时期n n壮年说:司马迁《史记》、刘向《新序·节士》、 班固《离骚赞序》、王逸《楚辞章句》均持此说。

      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中又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似是作于襄王时n n晚年说: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屈原作品介绍》:“《离骚》作于顷襄王朝再放江南之时,……屈原至少已过六十 三、篇章结构:三、篇章结构:《离骚》是屈原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诗突出刻画了诗人志行高洁、不改初衷的人格形象,表达了对佞臣当道、国政日蹙的深广忧愤,抒发了对故土深沉缠绵、欲舍不能的刻骨眷恋1、两部分:(1)开篇-岂余心之可惩,对已往历史的回溯;(2)女媭之婵媛兮-篇末,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朱冀《离骚辩》云:“蜷局回顾,正为‘怀’字写照不行,亦只是说马,所以妙绝便把己之系心宗国,不忘故君,一一俱在言外吞吐曲终余韵,真觉意味无穷 篇终乱辞重申诗人的志向,知音难求,报国无门,离国不忍,当自我放逐,效法彭咸,终老故土贺宽《饮骚》云:“彼彭咸已往,前依其遗则,今则从而居,所谓九死不悔也故都固不可怀矣,而沅湘犹楚水;当朝秦暮楚之日,何王庭不可曳长裾?惟屈子一人以一死报宗国、酬先人太史公所云‘可与日月争光’,信哉,信哉!” 《离骚》以不同于《诗经》的面貌诞生于楚地,既展现了楚地神巫文化与中原礼乐文化的不同,也体现了作家的鲜明个性和写作匠心。

      贯穿全篇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熔铸上古神话和历史人物于一炉的瑰丽想象,运用楚地方言句式的纯熟自如,抒发情感或如火山喷发,或如曲水呜咽,如在目前,无不深深打上了屈原天才的个人印记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赞云:“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采云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质,艳溢缁毫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篇幅宏伟),其思甚幻(想象奇瑰),其文甚丽(文辞绚丽),其旨甚明(主题鲜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四、《离骚》的艺术特色1、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抱负远大、志行高洁;身系宗族、情怀故土;遭际坎坷、矢志不渝2、深刻的比兴寄托: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文心雕龙·辩骚》:“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 3、特别的语言形式:(1)句式:六言为主(去掉语助词“兮”),句中第四字多为虚词、代词等。

      单句末用“兮”字,偶句末字往往押韵,使上下两句成抑扬顿挫的连贯态势,诵读节奏摇曳多姿,增强了语言表现力n n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n n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修辞:夸张、对偶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第四节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屈原的其他作品一、《天问》 1、《天问》是屈原第二长诗,共374句,1553字,172个问题戴震《屈原赋注》:“问,难也天地之大,有非恒情所可测者,设难疑之 2、内容与艺术特点(1)内容:先问天地万物之形成,次问历史人事之兴衰,最后表明对楚国现实政治的伤痛2)特点:一问到底,节奏明快,感情激烈四言句为主;四句一组一韵 “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最为难解之作清夏大霖《屈骚心印》:“其创格奇、设问奇、穷幽极渺奇、不伦不类奇、不经不典奇一枝笔排出八门六类,堂堂井井,转使读者没寻绪处,大奇大奇!然不得其解,便是大闷事 以咏史为内容,史与论兼备,情与理相融的作品它的宏富的内容和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博大精神的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积极救亡的爱国热忱 二、二、《《九歌九歌》》1、篇目及得名:(1)《九歌》共11篇,包括:《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2)A、“九”,多也,非实指B、《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其他为九歌闻一多说) 《九歌》应是楚地民间祭祀歌辞,屈原加以修订润色《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又,“奏《九歌》而舞《韵》兮,聊假日以媮乐 2、内容:(1)祭歌:《东皇太一》、《礼魂》2)恋歌:《东君》(太阳神)与《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寿命之神)与《少司命》(主子嗣之神);《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与《山鬼》(山神) 3)挽歌:《国殇》 3、艺术特色1、人神相恋的特殊情感形象2、原始戏剧的浓重表演色彩1)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2)巫、神扮相及分角演唱3、歌辞清丽,意境奇幻,韵味深长《招魂》乱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湘夫人》开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妙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三、三、《《九章九章》》1、解题:《九章》包括《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涉江》、《哀郢》、《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怀沙》(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思美人》、《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桔颂》、《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这些作品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因而多为单行作品,在西汉初年,它们还被人视为单行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中就记载了《怀沙》、《哀郢》等,并无《九章》之称西汉末年刘向的《九叹》有“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之语,一般认为,当是刘向编辑《楚辞》时,合此九篇为一组,命名为《九章》 2、(1)《桔颂》:四言诗、咏物诗《桔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咏物诗此诗围绕着楚地特产桔树进行细致描写,并借物喻人,借物咏志,表达了屈原对故乡楚国的深沉依恋和终身一以贯之、超拔流俗之上的高洁志向 此诗在《楚辞》中篇幅短小,通篇采用四言句式,有可能是屈原早年受《诗经》影响而写的作品其突出特点是咏物与喻人、咏志吻合无间,深情自然流露,无斧凿之痕林云铭《楚辞灯》说得好:“句句是颂桔,句句不是颂桔,但见原与桔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2 2))《《涉江涉江》》自我形象与自我形象与《《离骚离骚》》参看:参看: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寿,与日月兮同光溆浦山林一段与溆浦山林一段与《《山鬼山鬼》》参看:参看: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愁苦而终穷 (3)《哀郢》关于《哀郢》,歧说甚多,在此采用明代汪瑗《楚辞集解》所创、王夫之《楚辞通释》所辩之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早已远放的屈原闻之,悲悼故都而作,追叙自己九年前离开郢都一路向东漂泊的情景,表达了无日或忘、至死不渝的故土之思 关于屈原的作品,姜亮夫分为三类解读:n n《离骚》《九章》——大多有事可据,是其创作重心,带有自传性,乃情愫与事实之纠合而成篇;n n《天问》——是其思想与学术造诣、批判精神的表现;n n《九歌》——从民间祀神乐曲整理加工而成,是代人或代神表述,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屈原的影响屈原的影响n n政治思想——爱国行为与品行操守n n文学创作: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屈原之辞,诚博远矣。

      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n n开创了个性化的文学;n n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n n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n n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n n提出了“发愤以抒情”的悲剧理论;n n形成了中国山水文学发展的基础; 宋玉一、生平屈原弟子说争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汉书·艺文志》:“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汉书·地理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 零星记载如:《韩诗外传》(卷七)、《新序·杂事》(第一)、(第五)、《楚辞章句》(卷九)等 二、作品:二、作品:1、《九辩》(1)长篇抒情诗155句,1500多字《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原是古曲之名,宋玉旧瓶装新酒,古题创新制《楚辞章句》:“辩者,变也《周礼·大司乐》郑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辞通释》:“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

      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九辩》本古辞,玉取其中,创为新制 ((2)《九辩》的悲秋感遇主题: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晰非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n n这一段诗章可谓是耳目一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仅仅末后的四句就已经明白无误的开武帝《秋风辞》之先河,夺曹丕《燕歌行》之先声整个建安时代,难道不正是在这高屋建瓴的诗风之下吗?“白杨多悲风”(《古诗十九首》)、“高台多悲风”(曹植《杂诗》)、“高树多悲风”(曹植《野田黄雀行》)、“江介多悲风”(曹植《杂诗》)这些名章秀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那么“悲哉秋之为气也”以下这么集中的大段,登山临水,羁旅远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课无责有,寂寞求音虽万金难买了林庚《屈原与宋玉》) n刘禹锡《秋词》:n自古逢秋悲寂寥,n我言秋日胜春朝。

      n晴空一鹤排云上,n便引诗情到碧宵 2、《高唐赋》、《神女赋》:(收入《文选》卷19,清代何焯:两赋当相次合看,乃见全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 3 3、、《《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好色赋》》汤炳正汤炳正《《“ “左徒左徒” ”与与“ “登徒登徒” ”》》((《《中华文史论丛中华文史论丛》》19811981第三辑)第三辑)此赋写对好色的三种不同态度,折中于儒家此赋写对好色的三种不同态度,折中于儒家“ “发乎情,发乎情,止乎礼义止乎礼义” ”楚大夫登徒子指责宋玉貌美善言而好楚大夫登徒子指责宋玉貌美善言而好色、危及楚王后宫,楚王问宋玉,宋玉辩才无碍,色、危及楚王后宫,楚王问宋玉,宋玉辩才无碍,轻松回应了前两项指责:貌美乃天生,善言乃师教轻松回应了前两项指责:貌美乃天生,善言乃师教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在“ “好色好色” ”与否,这是个人主观意志、生与否,这是个人主观意志、生活作风相关,因此楚王揪住再问宋玉以极度的夸活作风相关,因此楚王揪住再问宋玉以极度的夸张、对比巧妙回应:美绝天下的邻家女子张、对比巧妙回应:美绝天下的邻家女子“ “登墙窥登墙窥臣三年臣三年” ”,我宋玉至今未许;登徒子之妻形体丑陋,,我宋玉至今未许;登徒子之妻形体丑陋,卷耳、暴牙、遍体生疮、不良于行,你登徒子居然卷耳、暴牙、遍体生疮、不良于行,你登徒子居然还能乐在其中,生了五个儿子,究竟是谁好色呢?还能乐在其中,生了五个儿子,究竟是谁好色呢?正出使楚国的章华大夫闻而有感,进言楚王,描述正出使楚国的章华大夫闻而有感,进言楚王,描述自己的一场桑林惊艳,得出自己的一场桑林惊艳,得出“ “目欲其颜,心顾其义,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扬《《诗诗》》守礼,终不过差守礼,终不过差” ”的折中原则。

      的折中原则 n n这篇短赋虽如李善所言,略有“讽于淫”的意旨,但并非此赋精妙所在毋宁说,这是一篇全力以赴娱乐楚王的虚构作品,同时展现了宋玉妙绝的文思除宋玉、楚王外,楚大夫登徒子、秦章华大夫都未必实有其人,而极有可能是虚构的人物形象,借此展开虚拟的对话,因此李善注云“此赋假以为辞”,可谓一语中的全篇的亮点集中在宋玉对被指“好色”的巧妙应对,“至于好色,臣无有也”,实际上是精心构思,欲扬先抑果然楚王被吊起了胃口,甚至故意严肃此事:快说,说得有道理就留下,没道理就自己引退罢宋玉的从容、楚王的好奇,跃然纸上 n n进入正式应对,宋玉的妙语如天外长风,冉冉而进入正式应对,宋玉的妙语如天外长风,冉冉而至,勾人心痒:天下美女之最在楚国,楚国美女至,勾人心痒:天下美女之最在楚国,楚国美女之最在臣里,臣里美女之最在隔壁究竟如何美之最在臣里,臣里美女之最在隔壁究竟如何美?宋玉从容侧写:?宋玉从容侧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天生丽质,,天生丽质,纤秾合度,不待粉饰,乃是无法言喻的理想美人纤秾合度,不待粉饰,乃是无法言喻的理想美人。

      接下来才略加正面描写:接下来才略加正面描写:““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当受当受《《诗经诗经··卫风卫风··硕硕人人》》写庄姜之美的启发,而宋玉点到即止笔锋写庄姜之美的启发,而宋玉点到即止笔锋一转,夸张美人之笑的魅力,无可抗拒:一转,夸张美人之笑的魅力,无可抗拒:““嫣然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此处当亦受此处当亦受《《硕人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启发,而以观者倾倒的启发,而以观者倾倒之状侧写笑容之美,实乃自出手眼,令人拍案叫之状侧写笑容之美,实乃自出手眼,令人拍案叫绝而一句转折绝而一句转折““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许””,又把人的翩然联想从容拉回宋玉的,又把人的翩然联想从容拉回宋玉的““不好不好色色””宋玉对夸张手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又宋玉对夸张手法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又加之以对比,美则美至极点,丑亦丑到极处,两加之以对比,美则美至极点,丑亦丑到极处,两相映衬,乃是引发喜剧效果的巧妙手法相映衬,乃是引发喜剧效果的巧妙手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