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构建思维导图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_4.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30886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2.3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构建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体会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图解工具与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运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既可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运用地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主题词:思维导图地理复习实践体会一、问题的提出在多年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令人困惑,虽然也尝试各种方式解决,但实际收效甚微1. 运用不同方式讲解地理学很多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时,学生多数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过后其认识就模糊不清,甚至很快遗忘2. 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对熟悉的问题能解决,但对类似新问题不知如何思考,缺乏知识迁移能力3. 面对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对地理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业不做或抄袭,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本人认为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内容多,许多学生感到地理知识零散繁杂,他们自己很难理清地理知识间的线索以及它们内在的联系因此,他们只能将地理知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头脑中,不会应用由于缺乏应有的组织,学习的知识以无序的状态储存在大脑中,时间长了就会遗忘。

      我想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把地理学知识组织起来,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效率,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通过多方收集各种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本人认为构建思维导图, 是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二、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整个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要素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图,图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图像等来表示即把所学到的地理学知识组织在这样连结而成的图形上,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图, 这种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图就是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类别、结构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所以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把书由厚读薄的方法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实践1、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实践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学习地理的起点和归宿,从近几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往往是是综合题地必然构建(特别是2011 年浙江文综高考地理试题两大题都为区域地理综合题),对学生要求较高。

      面对庞杂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对比较紧张的复习课时,大多数学生对区域地理要全面完整掌握就十分困难,更多的只局限在对区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上,缺少知识的整合与相互联系,特别是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不能有机结合,缺少思维方法的训练, 导致分析应用能力等较弱, 考试中得分率低而构建思维导图,建立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系统掌握下面是以中国地理《西北地区》为例的思维导图构建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构建, 理清了我国西北地区各自然环境要素知识之间及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对区域地理知识的零散的、简单、重复的记忆转变为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系统把握,从而提升地理原理的应用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和分析的方法,以熟悉度方法应对高考中不太熟悉的区域,提升驾驭问题的能力2、思维导图在第一轮系统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中的实践在高三复习中,常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轮系统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的时候游刃有余,但在二轮碰到综合练习反馈中却败下阵来究其原因,我们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反复大量练习训练学生,把他们当成了“知识容器” ,结果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考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单一的、零散的知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当知识应用时就不能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框架,不能应用知识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 而思维导图构建, 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记忆力, 增强其理解力, 就能自我建构知识网络 因此,在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用思维导图呈现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图如“大气环流”是文科学生地理学习难点,它包含“热力环流” 、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 “季风环流”等多块内容,非常复杂,而且难以理解,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如果构建成如下思维导图(见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降水少地形闭塞深居内陆干旱植被水文生物荒漠、草原内流河、内陆湖耐旱植物、耐渴动物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工业采矿业、城市点状、带状人口少;分散交通铁路为主外力风力作用温 带 大陆 性 气候光照强、温差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上图是我在“大气环流”复习时整理形成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大气环流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有多变少,所学的课本优厚变薄,而且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3、思维导图在二轮专题复习中的实践高中地理进入二轮专题复习阶段, 根据地理图文并茂、 点多面广的学科特点, 如何教会学生组织知识网络,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何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知识碎块,创造性地解决地理实际问题,本人在《气候》这一专题中进行了实践。

      首先按学习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你认为气候这一块专题要掌握哪些内容?使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来,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及教师补充按照气候类型、特征、分布、成因、判断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教师构建思维导图(见下)接下来就是按照思维导图进行演绎,并进行对应的练习训练与讲解,使得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同时刺激思维连绵不断地自主流动这样的学习,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复习效果事半功倍气候天气类型(名称)特征(气候要素描述)分布(空间位置 )成因分析气 候 类型 分 布图示( 建 立抽 象 模式)纬度位置 —— 太阳辐射气压带、风带位置 ——大气环流(水分)海陆、地形位置等——下垫面(影响大气水热状况)气候图表(如何判别)人类活动地球的球体形状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地球的自转运动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理想分布对气候的形成影响以大陆西岸最明显气 压 带 与 风 带 的季节移动地球的公转运动海陆的块状分布气 压 带 与 风 带 的块状分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因素季风环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的形成影响以大陆东岸最明纬 度 不 同 的 热 力 环 流 差 异(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黄赤交角的存在思维导图在专题复习阶段的运用把昔日书本知识的传递让位于建构,灌输让于探究,其优势体现在:①能帮助学生在复习时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在整理上把握知识。

      ②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4、思维导图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高三阶段会有很多练习需要我们老师去帮助学生进行讲评,但在讲评练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仅定位在“理解题目,解答问题,熟悉题型”层次上,而且部分教师通过此类题型循环重复训练,依靠多次重复达到 “会”的目的,可惜的是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学生课业负担,还容易使一部分好生产生厌恶心理实际上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法例题: 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信息,回答问题1)结合题中信息,分析甲国中流经A、B两城市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乙国流经路易港和C地两河的水文特征的共同点3)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上述 3 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先不用急于讲评并给出答案,而让学生边审题边构建思维导图,指导并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思维导图见下)月份A城平均降水量 (mm ) B城平均降水量( mm )一月58.2 210.3 七月121.9 41.4 A B 甲8008201008060河流 城市1 4 7 10 月140 100 60 20 30气温 / ℃2010降水量 /mm1 4 7 10 月300 200 100 30气温 /℃2010降水量 / mm路易港C地乙C 路易港57030′57045′20000′20015′20030′从上述思维导图中我们理清了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A、B两城市一月、七月降水量表可以描述流经 A、B两城市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A城汛期为夏汛, B城汛期为冬汛。

      根据 路易港和 C地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可以判断乙国流经路易港和C地两河的水文特征的抓哟差异为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较丰富;汛期为夏汛同样从甲、乙两国水系图可以判断水系共同特征:河流流向均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河流短促成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岛屿面积狭小,地势起伏较大五、构建思维导图实践体会(一)积极的方面1、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到高三阶段,地理复习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很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它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管理与应用系统化,这样学生思考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做到触类旁通,而且分析问题比较周到全面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导图的实施,它删除了冗长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的内容,不仅加速知识的累积,而且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改变了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

      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有助于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笛卡尔说过: “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描述对象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谁能蕴藏量大或小大或小有(春夏秋冬)或无大或小有或无;长或短大或小描述内容降水状况补给类型、 气候特征补给类型、 气候特征植被覆盖率、土质气温状况流量、落差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洗形态支流数量长或短自()向()向心、放射、树枝多或少或无河道的弯曲平直或弯曲描述对象描述内容描述依据涉及长度的信息地势特征、方向信息涉及面积的信息地形、地势特征直接据图读出直接据图读出河 流 特 征大或小描述依据利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把地理学科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同几何图形有机结合来解决相关问题,使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方法更加活跃,几乎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可以扩展到极致这非常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多次训练学生也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学生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实践中的困惑1、这种模式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既要“备知识”,要求我们教师有丰富知识,对某知识点相关内容发散要尽可能广;又要“备学生” ,教师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2、一些学生不愿意运用思维导图,问原因是怕麻烦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是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去构建?如何使思维导图构建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学生个体认知情况相结合?参考文献: 1、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杨艳君京海淀区蓝靛厂中学2、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东莞地理教研网3、 《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提高生物学习效率》大朗中学邢赟4、 《整理和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方法》余姚四中郑伟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