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仓内干燥技术规范.doc
8页I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71—×××× 粮油储藏 仓内干燥技术规范 Grain and oil storage-Regulation of drying in bin (征求意见稿) (2008年10月) ××××-××-××发布 1.1.1.1 ××××-××- ××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T ××××—××××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南京财经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王双林、付鹏程、杨国锋、叶真洪、赵小军GB/T ××××—×××× 1 粮油储藏 仓内干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仓内干燥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设计要求,操作管理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稻谷和玉米的仓内干燥,小麦、大豆等其它粮食的仓内干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1 粮油储藏 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11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仓内干燥 drying in bin 就仓干燥 drying in bin 在储干燥 in-store drying 将新收获的粮食存放在配有机械通风系统的仓内,使用自然空气或加热空气(一般升温5℃以内) 作为干燥介质,对仓内高水分粮食进行机械通风干燥,干燥完成后继续在该仓内储藏 3.2 单位风量 airflow rate 每小时每立方米的粮食通风体积量,用q表示,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立方米[m 3 /(h•m 3 )] 3.3 安全储藏期 safe storage period 许可储藏期 acceptable storage period 粮食在发生品质劣变之前的最长储藏时间,在此时间内粮食的干物质分解达到0.5% 3.4 固定风道 immovable air-ducts 风道位置在通风过程中保持不变,如地下槽、地上笼 3.5 可移动风道 mobile air-ducts 风道位置在通风过程中可根据通风需要移动,如单管通风、组合立管通风。
3.6 组合立管 assembled upright air-ducts 若干通风管通过螺纹连接组合成一根支风管直立(或略倾斜)布置于粮堆内,若干支风管与主风 管连接形成一组,由一台风机对其集中供风 4 一般要求GB/T ××××—×××× 2 4.1 人员 操作管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技术规范,设备操作熟练 4.2 仓房 4.2.1 粮仓的维护结构应能够安全承载粮堆及环境的动、静荷载 4.2.2 满足储粮防潮、隔热、气密的要求 4.2.3 进出粮方便,废气排出通畅采用可移动风道通风时,门窗数量、位置和大小应方便移动风道 的安装 4.3 设施设备配置要求 4.3.1 仓房应配置粮情测控系统,粮情测控系统符合 LS/T 1203要求,并应具备通风辅助决策功能, 宜具备通风自动控制功能 4.3.2 机械通风系统应符合GB/T 1551的要求,通风途径比小于1.5 4.3.3 风机运行平稳,通风系统漏风率低于10 % 4.3.4 环境湿度较高的地区,宜配置辅助加热设备,最大加热能力为空气升温5 ℃ 4.3.5 应配置风机、加热器等的防雨设施 4.3.6 应配置风速计、快速粮食水分检测仪。
4.3.7 粮食水分高于18 %时,宜配置臭氧防霉设备 4.3.8 粮堆高度超过3 m时,宜配置组合立管通风系统 4.4 粮食要求 4.4.1 粮食应新鲜,无虫或基本无虫,虫粮、发热、霉变的粮食不应进入干燥仓 4.4.2 进仓粮食水分控制在设计的水分以内 4.4.3 杂质含量低于1 % 4.5 其它要求 电力负荷满足干燥需要 5 设计要求 5.1 根据粮食的水分、干燥期间常年平均温湿度,参照附录A选择单位风量 5.2 在选定的单位风量和粮层静压不大于1000 pa条件下,参照附录A确定粮堆高度 5.3 粮堆总风量按公式(1)选择 Q 总 =q×V …………………………………………………………(1) 式中: Q 总 — 设计的粮堆总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 /h); q — 选择的单位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立方米[m 3 /(h•m 3 )]; V — 粮堆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 3 ) 5.4 按公式(2)选择风机风量 kQ 总 =∑Q i …………………………………………………………(2) 式中: k — 风量系数,取1.25; Q 总 — 设计的粮堆总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 /h); ∑Q i — 风机铭牌最大风量之和,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 3 /h)。
5.5 通风系统总阻力按GB/T 1551规定的方法估算,选择风机铭牌最大风压不小于系统总阻力的 1.15倍 5.6 如风机已事先确定,应根据选定的单位风量确定粮堆高度,确保粮食在安全储藏期内完成干燥 (粮食安全储藏期参照附录B) 6 操作管理GB/T ××××—×××× 3 6.1 粮食入仓 6.1.1 作好仓房和风网的清扫、消毒工作,安装地上笼等固定式通风系统 6.1.2 按照4.4的要求组织潮粮入仓,粮食入仓时间宜控制在粮食安全储藏期的25 %之内 6.1.3 入粮从仓房的一端开始,粮堆覆盖一条风道即开始对这部分粮食进行通风,排除积热 6.1.4 采取清杂、安装布料器、人工入粮和清检等措施减少杂质聚集稻草、绳索等大杂应尽量清理 干净 6.1.5 入粮达到预定数量后,平整粮面 6.1.6 布设粮情测控系统的测温电缆,粮情测控系统正常运行 6.2 组合立管通风系统安装 6.2.1 组合立管通风系统可单独进行仓内干燥或与地上笼、地槽通风系统配合进行仓内干燥 6.2.2 组合立管开孔段位于立管底段 6.2.3 无固定风道的仓房,组合立管在仓内均匀分布,立管间距不宜大于3.0 m,宜在2.0 m以内。
6.2.4 在粮堆通风途径长、风量偏小的部位可增加引风风管 6.3 干燥作业管理 6.3.1 保证风机运行平稳,风机运行噪音低于80分贝,风机与风网联接紧密 6.3.2 水分15.0 %以内的籼稻,15.5 %以内的粳稻可采用粮堆外围干燥,将粮堆外围1 m-2 m籼稻 水分降到13.5 %以内,粳稻水分降到14.5 %以内,粮堆内部采用低温保鲜储藏水分较高的粮食应整 仓干燥 6.3.3 进风空气对应的粮食平衡水分低于需干燥粮食的水分即可通风;环境湿度较低时直接开机通风; 环境湿度较高时使用辅助加热器降低进风相对湿度 6.3.4 宜采用粮情测控系统的通风辅助决策功能和自动通风控制功能进行干燥作业管理 6.3.5 环境温度低于粮食的露点温度时应通风防结露,秋季干燥宜在日均温低于10 ℃前完成,春季 干燥宜在日均温达到25 ℃前完成 6.3.6 应安排值班人员进行通风作业管理 6.3.7 采用组合立管通风时,粮食干燥一层,立管上拔一层干燥过程中,可根据粮堆水分情况移动 组合立管的位置 6.3.8 中、下层粮食宜采用上行式通风干燥;当中、下层粮食已完成干燥,且上层粮食水分不高于安 全水分1.5 %时,可进行换向通风干燥上层粮食。
6.3.9 当粮食水分达到安全储藏要求,水分梯度小于0.5 %/m,结束干燥通风 6.3.10 干燥完成后,选择低温时机进行降温通风,当粮堆温度梯度小于1 ℃/m时,结束通风 6.3.11 应专人负责,详细记录通风时间、加热时间 6.4 粮情检测 6.4.1 平整粮面后应立即全仓扦样检测粮食水分和品质,扦样点的布置按LS/T 1211规定 6.4.2 每天至少检测和记录第一次风机开启时及最后一次风机关闭时的粮堆和环境的温湿度状态 6.4.3 每通风24h至少检测一次粮食水分,干燥快和干燥慢的地方都要设点进行扦样检测 6.4.4 应经常检查粮面50 cm以内的粮食是否板结,如发现板结现象应立即翻动粮面 6.4.5 通风完成后全仓扦样检测粮食水分和粮食品质,除了平整粮面后的扦样点外,还应适当增加干 燥最快和干燥最慢地方的扦样点 6.5 储粮害虫防治 如果干燥期间发现虫害,潮粮水分较安全水分高1.5 %以内可先降低粮温,密闭薰蒸15天-20天后 继续通风干燥高水分潮粮应尽快完成干燥,然后密闭薰蒸,如局部虫害较为严重应将虫粮移出干燥 仓进行干燥及杀虫 6.6 干燥后的管理 6.6.1 拆除干燥设备,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器材库保管。
GB/T ××××—×××× 4 6.6.2 重新平整粮面,建立储粮管理档案,按照LS/T 1211 的要求作好粮情检测和害虫防治等储粮 日常管理工作 7 评价 7.1 根据水分检测记录分析干燥的均匀性 7.2 根据品质检测记录分析干燥粮食品质变化 7.3 干燥的单位能耗按公式(3)计算 E = E 总 /[100G 0 (W 1 -W 2 )] ………………………………………………(3) 式中: E — 单位能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吨百分之一水分[kW•h/(t•1%)]; E 总 — 干燥总能耗,单位为千瓦时(kW•h); G 0 — 被干燥粮食的初始重量,单位为吨(t); W 1 — 被干燥粮食的初始平均水分,%; W 2 — 干燥后粮食的平均水分,% 7.4 单位干燥成本按公式(4)计算 C=C 总 /[100G 0 (W 1 -W 2 )] …………………………………………………(4) C — 单位干燥成本,单位为元每吨百分之一水分[元/(t•1%)]; C 总 — 总干燥成本,单位为元; G 0 — 被干燥粮食的初始重量,单位为吨(t); W 1 — 被干燥粮食的初始平均水分,%; W 2 — 干燥后粮食的平均水分,%。
GB/T ××××—××××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最低单位风量和粮堆最大高度 表 A.1 推荐最低风量和对应的粮堆最大高度 粮种 水分含量 % 最低单位风量 m 3 /(h•m 3 ) 粮堆最大高度 m 20 144 2.4 18 96 3.0 小麦、早稻 16 48 4.0 20 96 3.0 18 48 4.5 中稻、晚稻 16 30 6.0 20 144 3.0 18 96 4.0 玉米、大豆 16 48 5.0 注: 平均每天有效通风时间10h下的推荐值GB/T ××××—××××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粮食安全储藏期 表 B.1 稻谷安全储藏期 粮温 ℃ 水分 % 安全储藏期 天 18.0 20 25 16.0 30 18.0 36 20 16.0 50 18.5 50 15 16.5 60 表 B.2 脱粒玉米安全储藏期 单位:天 粮温 ℃ 18% 20% 22% 24% 26% 28% 30% -1.1 648 321 190 127 94 74 61 1.66 432 214 126 85 62 49 40 4.44 288 142 84 56 41 32 27 7.22 192 95 56 37 27 21 18 10 128 63 37 25 18 14 12 12.77 85 42 25 16 12 9 8 15.55 56 28 17 11 8 7 5 18.33 42 21 13 8 6 5 4 21.11 31 16 9 6 5 4 3 23.88 23 12 7 5 4 3 2 26.66 17 9 5 4 3 2 2。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