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护理分析.docx
6页一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护理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胃肠道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患病新生儿以及早产儿中,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各类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小儿肠道内黏膜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等情况,患儿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便血以及腹胀等[1],该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情变化程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及控制[2]然而由于新生儿具有较大特殊性,因此还需要对其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3]本文结合笔者在2021年7月10日收治的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探讨分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方式与效果1、病例介绍患儿女,24天,家长主诉:腹胀10天,吃奶少3天肛温36.7oC,心率134次/min,呼吸50次/min,血压85/54mmHg体重:2.22Kg 身长: 46cm,头围:32.5cm,胸围:29cm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尚可,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精神反应尚可,面色黄红,口鼻周无发绀,呼吸不规则,无鼻扇及三凹征;四肢动作多而有力,哭声响亮、畅,无尖哭尖叫,未见下颌抖动,无贫血貌。
辅助检查:入院时我院产科测经皮测黄疸9.0-13.0-13.8mg/dl,均值11.9mg/dl,未吸下测末梢血氧饱和度右上肢97%,下肢98%,末梢微量血糖5.2mmol/l7月6日我科门诊完善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3.8*10^9/L,红细胞4.67*10^12/L,血红蛋白151g/L,红细胞压积44.6%,血小板654*10^9/L,淋巴细胞比率53.5%,中性粒细胞比率22.9%,单核细胞比率12.0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10.40%7月6日我科门诊完善血液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500iu>7月6日我科门诊完善甲3项:游离甲状腺素(FT4) 1.48ng/dl,促甲状腺素(TSH) 2.364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2.24pg/mL7月6日我科门诊完善肝功-1:总胆红素158.8umol/L,直接胆红素22.9umol/L,间接胆红素135.9umol/L,谷丙转氨酶7U/L,谷草转氨酶37U/L,总蛋白59.0g/L,白蛋白38.5g/L,球蛋白20.5g/l,总胆汁酸16.0umol/L2、诊断情况初步诊断:1.新生儿腹胀原因待查(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结膜炎4.尿布皮炎。
3、护理经过及结果对该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面部颜色、精神状态、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将患儿大便样本进行送检,对新生儿呕吐物进行观察检验,另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腹胀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腹部减压处理②体位护理:协助新生儿保持半卧位或者侧卧位进行治疗,以缓解腹部所承受的压力,缓解患儿的疼痛③感染预防:加强对新生儿的感染预防,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护理中的各项消毒工作,做好床边隔离保护④规范喂养:随着患儿疾病的好转逐渐恢复正常喂养,喂养量需要从少到多,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⑤用药指导:根据患儿的基本情况做好用药护理,避免用药不合理情况影响患儿治疗,药物使用完成后,需要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对不良反进行处理以及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护理⑥家属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详细向其介绍患儿的基本情况以及治疗进展,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⑦静脉营养静脉营养可提供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液体及营养物质,但静脉营养液中的脂肪乳可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在配制与输入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同时为维持营养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用输液泵匀速输入,输液用具每天更换。
结果:肝功正常,胆红素较前缓解,总胆汁酸较前缓解,肾功正常,电解质正常,血脂基本正常;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未吸氧下,呼吸平,无缺氧征,生命体征平稳,吃奶能耐受,体重逐步增长,奶量50ml Q3h,无腹胀、呕吐,向家属告知病情后,家属表示明白病情,予2021年07月21日结账出院4、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儿的病症特征主要是出血性、广泛性以及坏死性炎症,如治疗及护理效果不佳很容易发展至死亡等严重情况[4]综合护理在患儿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加强了对患儿治疗中各个环节的干预管理,完善了各项护理方案,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够确保患儿家属更加全面的认识疾病以及治疗相关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依据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册的内容可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急性消化道弥漫性溃疡和坏死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新生儿出现缺氧、高渗饮食及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采取禁食措施直至腹胀消失及大便隐血试验为阴性禁食时间一般需要10-14天,重症需要14-20天开食时先试喂5%葡萄糖水,之后改喂母乳或稀释牛乳,逐渐加量加浓,并密切观察新生儿腹胀情况。
对于本研究选取的病例而言,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体位护理、感染预防、规范喂养、用药指导、家属护理、静脉营养等措施,使患儿获得了良好的恢复,为其健康发育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参考文献:[1]温晨露,王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029):2707-2708.[2]王伟杰,王雪.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小茴香热敷联合抚触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2299-2301.[3]陈梅,林艳,陈燕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同临床特征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0):3423-3426.[4]江燕,鲁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7(04):74-75.[5]陈爱雪.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方法浅析[J].心理医生,2017,23(15):217-21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