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馆藏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研究(广东省博物馆)(精品).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82901990
  • 上传时间:2023-09-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9.5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馆藏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研究作者:冯素阁青花青,色彩淡雅、幽青,华而不艳,明快悦目青花瓷始创于唐代,盛于元明、清达到顶峰历代各个窑口的青花瓷器烧制最完美的唯属景德镇窑唐代的青花瓷为形成萌芽状态,纹饰色彩很不稳定,不管是从胎、釉、彩都可以感受唐代水平的特点,而且数量极少;元代青花已经达到成熟、精美的程度,胎体有厚重、轻薄,大、中、小器形都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纹饰极富特色,青花发色苍翠浓艳,层次多,画面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明代青花瓷器的青花,主要原料是氧化钴,但由于采用不同的钴土矿,所呈现的色泽就不同,根据这种情况,明代时间的早晚不同,青花的风格特色也不同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元代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地是中国中部江西省的景德镇此外在中国东部的浙江省和西南部的云南省,也有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今天我根据馆藏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欣赏元青花瓷器一、元青花瓷器的制作风格元青花,在制作工艺、釉色、纹饰、器型等方面都非常成功,传世精品国内外都不少,其特点有:1胎:元代景德镇窑瓷器的胎质,较为坚硬,不够精细,有时可看到沙眼,由于胎内含杂质和铁的成分较多,因此器物的底部及足部露胎处,经常可以看到氧化铁的红色斑点,也称火石红。

      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层一般比明清时期略厚,白釉地子的闪青程度也较明清为重,可能是当时施釉较厚和釉料中含铁量较多的缘故在制作工艺上,元代青花瓷器的足部上下多有竹节状凸起的弦纹,器身与器足的接合部位,多采用胎接方式2釉:釉的颜色以白色为主,白中闪青色,釉质极为细润,施釉一般比较厚,盘类器物的底部都不施釉,称为沙底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这种透明釉的颜色往往与胎质有关,在烧制过程中,胎中的铁元素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向釉内扩散,加之窑炉内的还原气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现出亮丽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铁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3青花色:青花是兰色釉下彩,在瓷胎上用一种含钴的颜料,(颜色是黑褐色的)按所要求的图案进行绘画,然后再施白釉,进行烧制,即成青花瓷器,这种青花的装饰具有色调幽雅明快,而又不易上彩的特点。

      应该说,青花瓷器最早在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但那时的青花,因是初级阶段,又很不成熟,受唐三彩蓝料的影响,在瓷器上的青花非常简单,蓝料晕散重,同时传世器物极少,也就是近几年才被陶瓷界所公认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古代使用的是一种天然矿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铁与钴相互融合,均匀分布在高温的作用下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点它们一般不会浮到釉子表面上来,形成所谓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国产青料与“苏勃尼青料”比较,除铁含量偏低外,锰含量又明显偏高,前者是后者的60——300倍如果不能有效祛除国产青料中的锰,只是一谓加铁,青花的色泽就会显得灰暗如果直接将化学工业中的氧化钴用作青料(俗称“洋蓝”),其色泽就会显得过于鲜艳除国产原料外,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该进口料与国产料青花不同,它烧成后的颜色深浅不一,深的凹下去形成蓝黑色斑点,用手摸时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而国产青花料就没有此类现象,但此时国产青花料用量很少,从见到的实物看,有国产青花料和进口苏泥勃青料的合用器物,也有单纯用国产料的,由于进口料有凹凸不平和发黑的晕散现象出现,所以只能画绘花纹,有一种凝重、福丽堂皇的大气之感。

      画人物效果不好,画人物必须用国产料,特别是画人物的脸部既均匀又清晰,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图1),应是以国产料为主苏尼勃青料重点涂点的器物为国产和进口青料的合用精品4纹饰:元青花一般多装饰莲瓣纹,器物肩部绘有垂云纹,中间主题部分填以各种花卉,纹饰繁密,层次较多,有的器物上出现三四层甚至七八层花纹图案,如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层次就较多图案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种繁密饰纹的手法,不仅表现在青花瓷器上,也表现在元代织锦和石雕工艺上,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绘画题材也比较丰富,常见的有:牡丹、莲花、水萍、松竹梅、菊花、龙凤、孔雀、麒麟、海马、鱼、鸭、鸳鸯、回纹、文字、八宝、人物等生动活泼纹饰龙纹的特点:元代龙为细颈龙,龙嘴上翘,龙身较细,龙尾较秃,龙找有三、四、五找之分,但三爪龙最为常见5造型:在造型方面具有胎骨厚重,形制巨大的特点常见的器形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等,这种造型继承了唐宋(公元7~14世纪)以来的传统风格由于当时的旋削技术较差,一般大罐内也多有旋纹,不够规整精细,不注意修整,瓶、罐、壶等器物接口痕迹较明显,盘碗类器物底部一般不施釉,经常看到留在底部的旋痕。

      同时小型器物也有,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小菱口单凤纹碟、小罐、小洗等但数量不多常见的典型器物特点有高足碗,碗身较浅,口和底足外撇很少,高足大于碗身1)玉壶春瓶:细长颈,腹部转折生硬,口沿外撇大,整个器物比较瘦高2)壶元代的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演变,壶身是以玉壶春瓶作为壶身的,壶把较大,壶嘴较长,位置均靠下元代的器物除高足碗外,底足一般比较矮,造型厚重,挺拔古朴,表现了元代的时代风格二、馆藏元青花介绍与欣赏:(图1)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高30.3 口径8底径8.8厘米喇叭口,细长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形体修长秀美,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胎薄,局部可透光影白釉细腻而莹亮,白中泛青口沿内绘青花卷草纹,瓶外腹部绘人物故事图,故事内容表现了陶渊明外出会亲访友图,据《靖节先生集`五柳先生传》中记载,陶渊明宅前有五棵柳树,因而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常携琴会友,又因有脚疾,才常有二童子随从服侍,该图案十分形象的描绘了陶渊明外出携琴访友,陶渊明前边走,二童子边走边语前后呼应,周围有柳树、鹿、石、花卉陪衬,布局得体,宛如一幅元代精美的墨笔人物画上下各配蕉叶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都为元代典型的绘画风格瓶底书釉下青花“又”字。

      该“又”字看来为似是符号性的标记,与钧窑瓷器的一、二、三、四``````相类似该瓶为典型的元代风格,绘画又极精,是非常难得的,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认为一级文物图2) 元青花折枝花玉壶春瓶高25.5口径7.2底径7.5厘米喇叭口,细长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底有釉,圈足一周露胎处有较明显的火石红烧制痕迹通体施白釉,白中泛鸭蛋青色,瓶上的纹饰为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折枝花卉一周,上下纹饰以弦纹间隔青花色泛灰暗,花卉自然、流畅、简练,为国产青料,应是景德镇元代早期的作品图3)元青花花卉纹蒜头瓶高15.8口径22底径4厘米蒜头瓶口,细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底无釉,露胎处留有铁锈斑点痕迹,蒜头边纹饰为一周双莲瓣纹,颈部一周回纹,腹部绘折枝梅花纹,腹下部绘一周勾莲纹,青花色泽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梅花的花瓣色泽较浓艳,为苏尼勃青料重点涂色的部位,其余为淡雅的国产青花料,每层纹饰以淡雅的泛灰色青花间隔我认为,绘制方法为,先用国产料绘画,然后在重点部位再绘苏尼勃青料,如图1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这样更有立体感,同时又突出了进口苏尼勃青料的珍贵图4)元青花青花花卉小罐高6.5口径6.5底径6厘米矮颈,丰肩,往下渐收,平底。

      肩部双弦纹间草纹一周,腹部以弦纹相隔,画折枝菊花两枝相对称纹饰虽然简练,但画法亦然讲究,既有铁线勾勒,又有分水渲染等传统国画手法,用笔酣畅有力,干脆利索,保持了元瓷那种粗犷奔放的特点青花料发色淡雅,明快悦目,含铁晕低,是典型的国产青花料施釉不到底,白釉泛青色,莹润明亮,平底无釉,为火石红色,胎稍粗,刀削痕明显,内壁中间一接痕,外较平整,是景德镇窑的产品二是元青花月梅纹水盂(图5)元青花束莲如意纹匜高4.7口径14*17.2底径9厘米匜是西周、春秋时流行的盥洗用具该瓷匜形似瓢,圆形,有流,流下有一小环纽,内中心绘青花束莲纹,内壁绘一周花卉外壁绘变体莲瓣纹,瓣内绘如意云纹青花料色深处有下凹现象,为标准的苏尼勃青料,通体施白釉泛青色,口沿和底无釉,呈火石红色造型优美,纹饰工细青花艳丽,为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认为一级文物图6)元青花菱花口单凤纹碟高1.6口径15.7底径13.3厘米盘为花口,平底内绘青花单凤菊花,内壁绘一周卷草纹,施鸭蛋青色釉砂底,有密集的铁锈斑点,该器物十分精巧秀美,纹饰流畅自然,是国产料和进口的苏尼勃青料的混合作品,没有看到一样的第二件。

      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认为一级文物但是由于这件瓷器在多年前早就出书发表过因此,后来社会上见到有仿品,并且仿的造型、青花、纹饰都较差,可以看出仿者本身并没有真正见到该器物,只是在书上看到想当然而已图7)元青花月梅纹洗高6.2口径10底径6.5厘米敛口,鼓腹,矮圈足,不太规整,挖足较草率,灰白胎,稍泛红色肩部画斜道带一周,腹间主题纹饰画梅花、月亮,线条粗犷草率,一气呵成,好似书法的大写意笔法,但可以看出画的是两枝梅花,两两相对,两梅之间,画一半月,是元代常用的纹饰里外施白釉泛青色,有细小纹片青花灰兰,浓处泛黑,釉白中泛青,此件器物有专家认为是云南玉溪窑的产品,我认为还是景德镇元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景德镇附近吉州窑的产品,从纹饰上看,它接近吉州窑宋代时期的白釉剔刻月影梅纹饰,长造型上看它和吉州窑南宋时期的洗几乎一致三、真假元青花瓷器的区别近年来,随着对元代瓷器的深入研究与收藏热的升温,人们对元瓷的青睐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但元瓷似乎很神秘,市场上仿品又这么多,究竟怎么来辨伪?根据多年的研究体会是: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白,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大盘盘口多采用菱口,凤形壶与八楞缸为元代的特有造型2、元瓷白釉泛青色,釉质虽莹润,但常有积釉,积釉有时如泪痕,青花常有晕散现象3、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盖内不施釉,器胎轮旋纹粗糙,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口4、元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勃泥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颜色较深5、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就是通常说的“满画”,这是元代至明代特有的绘画技法6、元代青花因传世少,因而身价很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色,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别三、元青花的时代意义元代青花瓷器尤以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最具代表性,文饰清晰华美,蓝色沉静,白色透明微微闪青,所使用的钴料为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进口料的 特点为钴料中含锰的成分少,含铁量高并含有钾,与国产青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截然不同,用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秞面有黑色斑点,国产料色调淡雅,没有黑斑,绘画纹饰比较简单二元配方的运用,青花秞里红瓷器的装饰技法,使景德镇跻身于全国制瓷业的 领先地位,不仅风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