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稿[1].doc
6页《11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稿晋州镇赵位小学 徐从改教学目标:1、通过辨别不同偏旁来区别形近字、在熟字上添加偏旁等方法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通过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比较笔画的长短、重点指导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后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2、能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等理解本课不理解的词语,如便、惊讶 、包、微颤、热、浑浊、温情等词语的意思3、通过概括段意、梳理事件等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4、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如,便、笑而不语、包住、微颤、热、微微一颤,)动笔书写、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了解在倾斜的伞下外公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在 感受到孩子的对自己的关爱之后的内心的激动5、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外公对我的爱、我的惊讶,我的困惑之情、外公内心的激动6、通过比较去掉第二个故事与原有故事后达成的效果,感受作者的深意:长辈关爱孩子并不稀奇,关键还要孩子学会关爱长辈考虑中:这个环节是否需要?)第一课时课前谈话:教师板书“伞”,请学生观察这个字,师:我们来观察这个“伞”字,你能从这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看联想到什么?(“伞”上面的“人”好像张开的伞面,撇和点好像撑开的伞骨,中间的竖就像伞柄。
教师追问一句:你能不能从这个字中看出我们怎样打伞?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怎样打伞呢?(引导学生说出:人们要直直地拿着伞一、 出示课题,引导质疑请学生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之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产生?预设:倾斜的伞下有谁?是怎样的故事?伞为什么是倾斜的?二、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依据课堂的情况指导重难点,1、 指名认读:笑眯眯、困惑、丹丹、微颤、泪光点点2、 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预设:(1)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笑眯眯”师: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你有什么感觉?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师:那么,在课文里是谁笑眯眯地?出示学生读的课文中的句子,请学生读出外公笑眯眯地样子2) 顺便理解“困惑”师:在这部分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师:我们看看,在这个故事中发生了什么?请学生读“伞歪了”和外公的“没歪呀”,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告诉学生:这就是困惑请学生读出自己的困惑3) 微颤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微颤”的字面意思师:来给这词语中两个字分别组一个词吧?这就是微颤的意思师:课文中哪里有微颤?学生读,教师顺便出示了解课文中微颤的行为: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微颤的感觉吗?师:课文里还有一个有“颤”的词语,能找到吗?(4) 顺便理解“微微一颤”。
师:从字面上能不能找到“微微一颤”和“微颤”的区别?请学生示范“微微一颤”的动作在语境中理解“微微一颤”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哪里有“微微一颤”?师:在这句话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外公?(5) 顺而理解“泪光点点”理解字面意思师:泪光点点是什么样子?指名读这句话,体会外公的心理师: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外公,通过这样的表情,能不能尝试来体会他的心理?读出这样的外公三、 读课文,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提出来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想一想,倾斜的伞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果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第二段,1、在句子中运用更换词语的方法理解“每逢、便”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挽”的意思,体会我和外公之间关系的亲密3、在第二句话中,你还看出了什么样?4、概括段意:这段说的什么?第三段,1、说说我惊讶的原因2、通过句子的对比,“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变了”和(1)“外公头顶本来是墨绿色的天空,”(2)“外公头顶也应该是墨绿色的天空”的意思一样从而体会这更让人惊讶3、读出惊讶的感觉4、概括段意四五六段1、指读,概括段意注意: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笑而不语,就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果学生不提,直接概括段意。
七八九十段1、可以请学生自己先看看,有什么感受,通过读出来如:仿佛看到了衣服湿透的外公;觉得孩子很懂事;孩子着急让外公擦擦等2、教师提出“包住”:用动作演示,用纸“包住”橡皮,让学生想象这句话中“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包住了”就是这个样子的3、概括段意十一段,概括段意回顾第一件事,可以针对问题来梳理第二件事十二段,1、指名读2、师:你们在这段发现了什么?有三个“仍然”3、读清楚4、概括段意十三、十四、十五段1、理解“热”2、概括意思外公告诉我伞歪了,我发现自己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心热了,外公很激动回顾第二件事四、 整体感知师:现在,你能不能说一说《倾斜的伞》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顺便指导“倾”的写法交流简单的感觉,理解“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