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j****5
  • 文档编号:101662380
  • 上传时间:2019-09-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 《10 杨氏之子》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生字新词;2、 借助表演朗读法,读出古文的韵味及节奏,并尝试背诵课文;3、 灵活运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理解短文意思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运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学科语文教学准备1、课件2、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型文言文教学活动目标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课前准备诵读带有文言文色彩的古文诗句经典诵读学生代表组织课前经典诵读激发兴趣微视频故事导入,借助《财主与秀才》的故事,引出本单元主题:中国的语言就是这样的奇妙无穷,魅力无限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故事导入观看微视频,感受中国语言的奇妙无穷,魅力无限读题、解题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2、“子”字的演变:古代指子女(象形字: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 师示范介绍自己:罗氏之女、罗氏之子3、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出处简介作者及出处1、解题:“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2、了解“子”字的演变 学生举一反三,用文言文介绍自己3、刘义庆《世说新语》简介文言文1、简介文言文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

      板书:古文)古文还有个名字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出示课文,学生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本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2、如果文中有不理解的词句,书上又没有注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感知学文言文的方法1、a短小精悍,只有55个字;难读,难懂,精炼;b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多以单音节字成词成句;c用词不同(通假字);d含数字(注解,帮助我们理解);e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2、学生适时板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看图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读文断句理解自悟1、 请大家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师范读,生边听变想:老师读的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理解,读文言文要点:断句,古文讲究读出节奏和韵律通读课文划出节奏初步理解读中自悟1、学生试读2、学生代表读:评价——试读——再评价——再试读3、学生代表配乐尝试读 (配乐表演朗读法)4、出示课件,指名分角色读5、齐读,尝试背诵对照注释解释文句文本细读熟读背诵1、回顾黑板上板书的学文言文的方法 2、先独立学,理解文章内容;再分小组讨论,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分句检查诗意1)指导学生理解“甚”、“惠”、“诣”、“示”、“君”、“应声”、“夫子”、“禽”、“夫子”等2)为设果,果有杨梅指导理解“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4、学生试说全意:先同桌对子间说说全文的意思,彼此纠错;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检测掌握情况及比拼速度对照注释解释文句文本细读熟读背诵1、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上网查资料、看插图、上下句理解2、先独立学,理解文章内容;再分小组讨论,说说每句话的意思3、分句检查诗意惠”同“慧”,是通假字诣”:是拜见的意思,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先生”: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4、学生试说全意5、有感情地读背课文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言文的特点:短小精炼、难读、难懂…… 学习方法:看注释、看插图、查资料、多读 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曰、诣、惠、禽……)  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并背诵2、搜集《世说新语》中其它言语类的小故事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准备教学反思搜集带有文言文色彩的古文诗句,让学生代表带领全班同学在课前进行经典诵读。

      用意有三:一是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二是为本节语文课堂奠定情感基调;三是借助课前三分钟进行语文的“日积月累”故事导入意在激趣,借助《财主与秀才》的故事,引出本单元主题通过初读课文及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特点,还知道了学文言文的方法这样一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读文言文要点:断句,古文讲究读出节奏和韵律在学生独立学习,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最后通过游戏小测试,督促孩子加深理解,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