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以四万亿投资为例.doc
31页基于 DSGE 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以“四万亿投资”为例 梁斌 周晔馨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摘 要: 研究应对经济危机的凯恩斯主义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 对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尤为重要在带有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 本文区分了“四万亿投资”中的 3 种不同支出, 分析了它们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并估计了其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基础投资类政府支出具有最大的乘数效应, 但会抑制私人投资;消费类政府支出会提升私人投资, 但会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设备资本型投资则既可以带动整体经济的恢复, 又可以鼓励私人消费和投资对整体政策效果的模拟还发现, “四万亿投资”会使经济体的公共部门不断膨胀、私人部门不断萎缩四万亿投资”在正式实施时进行了微调,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 同时产生了更大的挤入效应本文为政府改进财政刺激计划中的投资结构提供了较为稳健的理论和实证依据关键词: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财政刺激方案; 投资专有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 作者简介:梁斌,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E-mail:hellobin@。
作者简介:周晔馨,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E-mail:zhouyexin@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价格跳跃波动、创造性破坏与资源地区经济增长” (71563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会资本与偏好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随机大样本的入户实验” (71773010) A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Stimulus Using a DSGE Model——The Case of "4Trillion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Bin Liang Yexin Zho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launch of large-scale Keynesian fiscal stimulus packages among the major economies following the subprime crisis has triggered a hot debat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ies.The deba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China which is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To evaluate the “4 trillion Stimulus Package”of China, we estimate a DSGE model with investment specific technology progress for China and differentiate the “4 trillion stimulus package”into three different types:government purchases, investments in structures capitals and investments in equipment capitals.We show that government purchases will have a crowding-out effect on the private consumption; Government investments in structures capital will increase the total output in the short term, but have a crowding-out in the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Government investments in equipment capital will increase the total output and also have a crowding-in in the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the long term.We also estimat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4 trillion stimulus package”that the package combined will increase the total output in the short term, but bring the economy into the situation that the public sector continues to expand while the private sector shrinks.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4 trillion stimulus package”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justment to some extent alleviates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f the “4 trillion stimulus package”on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s in equipment capital bring a small crowding-in effect on the private sector.In summar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ore robus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future fiscal stimulus plans.0 引言2007 年次贷危机 (subprime crisis) 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
在应对本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 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在各国又大行其道, 长期为古典经济学家所诟病的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手段也屡见不鲜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于 2008 年推出“四万亿投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对经济本身影响巨大, 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同时又由于它是中国在经济调控方面强势政府行为的象征, 从而也引起社会对政府主导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后果的广泛关注中央政府计划从 2008 年四季度到2010 年底, 新增投资 1.18 万亿元, 再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 总规模共约 4 万亿元, 因此被称为“四万亿投资”尽管被称为投资, 但其并不仅限于政府投资领域, 而是包括了政府支出的各个方面, 包括:建设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见表 1) 表 1“四万亿”投资安排 下载原表 在“四万亿投资”的刺激下, 2009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4 万亿, 较上年增长 9%, 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2.5 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 30%尽管有人对“四万亿投资”的效果十分推崇,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饮鸩止渴”———暂时性的政府支出扩大会使真实利率水平上升, 从而挤出私人投资, 政府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下降, 进而产生挤出效应 (Romer, 2001) , 最终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等, 2009;Zhang and Zhang, 2011) 。
不但“四万亿投资”的效率被怀疑, 而且关于中国经济保持的长期增长, 也一直被质疑认为是靠低效政府投资拉动的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认为, 中国的经济是在低的技术进步率下, 依靠政府主导的高资本投入、不可持续的低效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持续下降 (沈利生和王恒, 2006) , 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也经历了不断下降的过程, 从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郑京海和胡鞍钢, 2005;郭庆旺和贾俊雪, 2005) 政府支出在中国真是低效的吗?这一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 政府支出的扩大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也一直被国际上关于生产效率的文献所关注早期的关于政府支出效率的研究仅仅考虑了 Hicks 中性技术进步, 但技术进步不仅包括生产技术的提高, 还应包括劳动力的有效性、资本质量的改进投资专有技术进步 (Investment-Specific Technology Progress, ISTP) , 最早见于关于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是否蕴含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具体化争论” (embodiment controversy) (Solow, 1960;Domar, 1963;Denison, 1964;Jorgenson, 1966) , 指的就是技术进步体现在新的资本品之中, 其技术进步的收益必须通过投资来获得。
新的技术通常都会体现在资本之中, 从而被运用到新的设备和生产过程中比如, 近十几年在信息处理和通讯领域的技术革命, 从电子邮件和的普及到现代仓储和物流管理, 再到自动制造装备技术, 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方式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这些技术进步更多地体现在新的资本中, 从而使得投资品的价格相对整体价格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要更准确地评估以“四万亿投资”为例的中国政府支出, 就必须引入投资专有技术进步,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分析政府主导投资行为的政策效果, 这对于更准确地度量经济中的生产效率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四万亿投资”到底是有益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美酒, 还是仅仅能够止渴一时的鸩酒呢?国内已经有不少研究“四万亿投资”的文献, 但大都只是孤立地分析某个侧面, 而“四万亿投资”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调控手段, 各个方面会反复相互影响, 局部均衡分析远远不能模拟现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非常有必要进行一般均衡的分析为了能够更清楚地透视“四万亿投资”的政策效果, 本文进行了以下两个技术处理: (1) 建立了一个带有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模型, 进而区分了两类投资资本———基础资本和设备资本, 并利用中国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2) 在家庭效用函数中引入政府消费支出, 进而估计了政府消费类支出对私人部门消费替代—互补效应。
基于对上述文献的改进, 本文主要回答了如下问题:“四万亿投资”是否是中国经济抵御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的有效方式?“四万亿投资”计划在 2008 年底推出后, 又于 2009 年 3 月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如表 1 所示) , 这样的调整是否合理?今后推出类似的财政刺激计划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中国并非只是 2009 年才出现天量的“四万亿投资”, 实际上中国的政府支出占 GDP 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比率,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亦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