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矛盾的形态与结果探析.docx
9页关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矛盾的形态与结果探析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受一定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支配,这些价值观反过来又成为高等教育各项活动合理性的标准,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存在诸多的矛盾冲突或悖论,这些矛盾冲突导致教育的分裂与精神的遗失 一、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矛盾的几种形态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是什么”、“高等教育应该怎么办”、“高等教育应发挥什么作用”等有关高等教育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主要包含高等教育的定性、定位、定能三个方面识别[1]价值追求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动因,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人的价值、社会价值、知识价值的统一,任何偏重一种或几种价值而忽视其他价值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都是片面的、有害的[2]然而在高等教育史上,人们的价值追求始终处于矛盾法则的制约之下,形成了许多悖论,在诸多价值选择中,人们很难权衡轻重而择善从之尤其在当今高等教育大转型期,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矛盾不断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 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是高等教育文化价值的两个方面,它们对应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真精神,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需要和意义的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最高展现,它引导人们以真善美为旨趣,在自我完善和为人类而献身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近代以来,在各种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人们逐渐忘却了科学技术对“生活世界”的终极关怀功能,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冷战期间,世界性的高等教育对科学技术的过分重视导致对人文精神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问题的产生,而生态失衡、信仰危机、犯罪率上升等社会弊病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或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取向失衡的具体表现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曾有言: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 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高等教育通过专门高深知识的教与学活动培养高级人才,表现为教育的育人功能;外在价值是通过高等教育间接产生的价值,即工具价值,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功能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尤其在高等教育决策时,我们很难准确把握两者的有机统一,容易形成价值取向的矛盾市场经济是严重偏向“物的依赖关系”的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的外在价值会被过分拔高,从而与重视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时代精神相冲突。
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时经常出现强调外在价值而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一味要求教育发挥出即时的、显性的功能,这在处理培养人才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创收的关系时,表现尤其明显高等教育目标要与社会相契合,但并非一味迎合社会而丧失或降低其育人和社会批判的功能,对这一矛盾的协调与整合将是长期的 3.理论研究价值与应用研究价值 这是高等教育在对待科学研究问题上的一组价值取向矛盾理论研究强调对真理本身的追求,注重对学术问题本身的探索,而不管研究结果在当前的应用前景,体现的是一种受研究者自身的好奇心驱使的、追求一种精神价值的学术自由精神应用研究则以实用性为目的,注重对现实需要的满足,追求实用技术对现实物质、精神生活的影响,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带有现实功利倾向的学术价值观在功利主义充斥大学校园的情况下,一些学者热衷于选择满足市场需要的研究项目,以为自身带来物质上的实惠,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两种价值取向的冲突及其产生的极度反差,导致并反映了学术研究发展趋势的不健康性 4.专业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价值 专业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的矛盾,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使命问题上产生的价值取向的冲突,体现了大学中学术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对立。
通识教育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与专业教育潮流发生着冲突,两者之间发生着“扁担效应”20世纪专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对通识教育的压倒性优势,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3]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过:“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4]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调整和适应过程说明,单纯的专业教育难以胜任健全人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是高等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高等教育价值矛盾的结果:教育的分裂与精神的遗失 上述几种形态的价值矛盾,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冲突中的几种基本表现形式这些矛盾始终存在于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迄今为止的高等教育实践,始终未能使这些矛盾的冲突得到合理有效的整合或融合,那么其结果势必导致教育的分裂与精神的遗失。
现代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这一点为大家所认同;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也能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大学理应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高等教育理应担负起引领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责任,高等教育的多重价值理应得到全面的体现和贯彻,否则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势必就是病态的然而,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使科学文化以其内含的经济价值和工具价值而得以彰显,同时出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野高等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上述几种形态的价值矛盾,与近代以来盛行的科学主义、工具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时也与高等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正是社会牵引下的功利化与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功利化相统一的过程不难发现,上述无论哪一组矛盾的形成、运动和发展,内中都存在着“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种倾向争夺阵地的迹象 长期以来,科教兴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不断追寻的目标,在实践中的过度彰显必然带来对另一面的遮蔽科学技术在高校课程及教学内容中的强势和主导地位,将导致人文学科地位的相对衰落,以及教育价值的过分功利导向,使人们只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而忽视对教育的“终极关怀”、提升人的理想与发展智慧和精神的关注,结果是教育价值的迷惘和真正教育意义的迷失。
特别是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操纵,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工具性的,大学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与调整,还是专业设置、科研取向,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都强调对社会的“适应”功能,而远离了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真义,从而造成学生精神和人格的萎缩 如今,高等教育在切割人类知识上走得太远了,某些大学只关心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忽视对人生和生活的关注,对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往往视而不见,信仰教育和人生终极关怀的引导陷入困境”因此,学科内容的分化与教学内容的片面化造成了教育的分裂,从而也使现代人陷入“单向度”的精神分裂危机正如西方诸多思想家所指出的,后工业社会是由科技理性控制的“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社会造成了“单向度的人”[5]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欧阳玉.学术自由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4,. [2]李放,王凤达.市场经济中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 [3]师德名言[O/L].http:///Article/200709/ [4]朱卫华,中国大学校长的“惊人之语”能惊动什么?[O/L].http:///GB/32306/33232/. [5]于伟.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