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记文单元教学设计.doc
8页传记文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为传记文单元,包括三篇“基本阅读”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和《罗曼.罗兰》;两篇“扩展阅读”课文:《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我的回顾》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展示七采人生》包括两个内容:“人物访谈,学写传记”和“关注自我,学写自传”本单元“点击链接”除了培养阅读的习惯要求之外,《放言述说平生事》介绍了传记文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写传记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课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传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本单元的课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1)从文体看,这几篇传记既有采用第三人称的“他传”,又有采用第一人称的“自传”;有翔实的传记,也有文学色彩浓厚的传记文学(《留取丹心照汗青》)2)选材的角度不同这几篇传记文的传主不但国籍、身份、思想性格和历史成就各有不同,而且选材角度各异比如《“布衣总统”孙中山》一课,作者主要选取孙中山先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片断,展现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
《华罗庚》一文则选取一些典型事例,展现华罗庚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轨迹《罗曼·罗兰》一文则截取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学习经历,表现其作为史传作家的品质3)语言风格不同或记述平实简洁,如《“布衣总统”孙中山》;或描写生动形象,又在纪实的基础上适当地联想、想象,议论抒情,富有文采,如《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的文体特点,学会写传记文2.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包括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等能力3.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四、教学设想1.设计理念传记文属于实用类文章,它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展示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总结人物一生成败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影响大、流传广的一种文体,成了青少年课余阅读的一类热门书籍,成了青少年认识历史、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的重要渠道传记文编进新课程教材,反映了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帮助学生了解传记文的文体特点,掌握传记文的阅读方法,初步学会写传记文 “传记的阅读更能够体现以对话为特征的现代阅读理念引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学生通过与传主的对话、交流,可以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并从中获得人生教益,得以冶情、砺志。
这也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传记文的重要目的2.基本步骤本单元收入的传记文大多比较平实,文字比较浅显易懂,情节结构相对简单,学生自己一般都可以读懂根据课文的特点,本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为“阅读——比较——领悟——写作”,将比较阅读作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主要从材料的选取、主旨的提炼、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考虑到学生统领文章的能力水平,将单元分为两段,先将《“布衣总统”孙中山》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年祭》进行比较,再将《华罗庚》、《罗曼·罗兰》与《我的回顾》进行比较,最后总结梳理传记文的特点,进行表达交流训练 五、教学设计 本单元安排6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传记文的基本特点;2.掌握阅读传记文的基本方法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教学过程:(说明:下面各课时对教学过程各个步骤,包括提出的问题和所作的回答,仅仅是一种预设,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具体调整㈠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全文主要选取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生活片段?请作简要分析 ——(1)写孙中山持帖回敬张之洞2)写孙中山的饮食起居(住房简陋,穿着大方便宜,饮食简单)3)写孙中山出巡简便。
㈡局部探究,感悟教益1.本文题为《‘布衣总统’孙中山》,以上这些生活片段是怎样表现孙中山先生是“布衣总统”的?请仔细阅读有关细节描写,再作简要分析学生讨论后发言)——(1)第2-3自然段,写孙中山持帖回敬张之洞,表现他虽为一介“布衣”,却早怀大志2)第5-13段,通过环境描写及人物的穿着、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孙中山的饮食起居(住房简陋,穿着大方便宜,饮食简单),表现孙中山虽贵为大总统,却有布衣的简约朴素思想性格3)写孙中山外出轻车简从,表现孙中山“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2.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益?——早怀大志、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等㈢ 归纳特点,把握学法1.通过这篇传记的学习,你认识到传记文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师生小结)——(1)从多角度取材,材料有典型性2)材料的组织上,有详有略3)人物描写方法多样,既有衣着、语言、动作等描写,又有正面和侧面描写4)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2.通过这篇传记文的学习,你认为该如何阅读一篇传记文?——⑴ 整体阅读全文,初步感知全文大意⑵ 局部探究文中的典型细节,从中感悟传主的思想性格⑶ 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写作传记⑷ 联系自己的实际,反省自己,从与传主的对话中获得人生的教益。
㈣ 布置作业 阅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共有三部分,请分别概括各部分所写的史实2.与《“布衣总统”孙中山》相比,这两篇传记文在取材、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有何异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布衣总统”孙中山》与《留取丹心照汗青》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阅读《留取丹心照汗青》,整体感知全文,把握大意 2.比较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了解传记文的特点 3.从这两篇文章中得到中华民族高尚情操的熏陶教育教学方式:比较阅读、讨论探究教学步骤:㈠ 整体感知全文,把握大意检查自学情况)1.全文共有三部分,请分别概括各部分所写的史实——第一部分:写文天祥被俘,被解往燕京,写下了《过零丁洋》,求死不得,欲逃不能第二部分:写文天祥在囚禁期间历经各种考验,坚贞不屈第二部分: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感天动地㈡ 比较探究,把握异同1.这篇文章在取材构思的角度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有何不同?——《“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取材,表现孙中山是“布衣总统”;《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写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仍然坚持自己的志向和思想,描画了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
2.本文与《“布衣总统”孙中山》相比,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后发言)——(1)表达方式方面相同点:都注重事实,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不同点:《“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留取丹心照汗青》却在记叙史实的基础上灵活地结合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采用了评传体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段便是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语段,尤其是结尾句,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2)表现手法方面以第三部分为例,与《“布衣总统”孙中山》比较)相同点:除了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之外,都运用了环境描写不同点:《“布衣总统”孙中山》重在记叙史实,而《留取丹心照汗青》却在记叙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细致生动地描写比如,《“布衣总统”孙中山》中对总统府的环境描述注重写实,只是突出孙中山摆设的简陋;《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环境描写却浓墨重彩,如描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时电闪雷鸣、暴雨裂天而下的情景,惊心动魄,悲凉慷慨,揉进作者的强烈情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衬托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3)语言风格方面《“布衣总统”孙中山》的语言平实,《留取丹心照汗青》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3.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教益?——如《“布衣总统”孙中山》中孙中山一心为民;《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文天祥不屈服于淫威邪恶,舍生取义,坚守气节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㈢ 归纳整理,明确特点1.通过以上的对比学习,你对传记文的文体特点又有哪些认识?——(1)取材自由,可通过多个生活细节来表现传主的思想性格,也可着重通过一两件典型事件来表现传主的思想风貌2)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注意体现传记纪实性,也可以在记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果写成传记文学,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艺术技巧3)语言应该以平实为主,也尽可能富有文采,注意形象生动㈣ 布置作业1.阅读《华罗庚》、《罗曼•罗兰》和《我的回顾》,概括三位传主的主要经历2.从文章的写法和人物的思想品格等方面比较三篇传记的异同 第三、四课时教学内容:《华罗庚》、《罗曼•罗兰》和《我的回顾》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2.比较这三篇传记在取材、写法等方面的异同 3.总结归纳传记文的特点教学方式:比较阅读、讨论探究教学步骤:㈠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检查自学情况)1.分点概述三位传主的主要经历。
先同桌交流自学成果,再讨论发言)——(1)《华罗庚》侧重叙写华罗庚一生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部分,写华罗庚在青年时代艰苦自学的情景第二部分,写华罗庚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主要事例:①在清华大学,学习和研究教学②在剑桥,写出18篇论文③在昆明,完成自己的第一部著作④到苏联旅行⑤应邀到美国访问)第三部分,写华罗庚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成果累累,培养陈景润等青年,不遗余力2)《罗曼•罗兰》:①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情况②罗曼•罗兰与在高师时的同窗好友③罗曼•罗兰的才华和人生选择3)《我的回顾》:①12岁以前,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于是不再相信宗教,对科学产生兴趣,要掌握那个自己以外的自然世界②12-16岁,读了一些数学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③17岁以后,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㈡比较探究,把握异同1.这三篇传记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异同?——《华罗庚》和《罗曼•罗兰》采用第三人称,属“他传”;《我的回顾》采用第一人称,是本单元唯一一篇“自传”2.这三篇传记在取材上有何异同?——相同点:都选取传主经历过的主要事迹不同点:《华罗庚》一文着力于记事,较为完整地介绍概括了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而《罗曼·罗兰》和《我的回顾》都不着力于记事。
前者主要截取了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生活历程;后者,爱因斯坦着重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阐明自己的人生观念3.这三篇传记在组织材料上有何不同?——《华罗庚》一文,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比较全面地概括描绘出华罗庚的形象文章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中,组合在华罗庚生命的转变中,所以,文章的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的一种写作形式《罗曼·罗兰》将传主的客观生存环境与传主个人的主动性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以传主的思想情感发展为主线,深刻而丰富地刻绘了青年罗曼·罗兰的一段生命历程《我的回顾》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地叙述自己的一生,而是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与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1.阅读了这三篇传记,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人生教益?——(1)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对事业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的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