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80733630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一、引言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实体经济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宏观经济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近些年的文献主要运用主流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产生了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对于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这些理论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而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中隐含的货币政策传导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依据马克思的有关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介绍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第三部分,结合马克思《资本论》中蕴涵的宏观经济思想,表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第四部分,从理论上评价马克思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联系和差别;在第五部分,通过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验证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将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政策效果相对比。

      二、理论回顾当前,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大致可总结为三种,由于这些解释都脱胎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因此我们把它统称为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也是凯恩斯主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其基本观点是: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MJ),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i)这会增加资本的成本,进而导致投资的下降(I)从而使得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YJ),因此,传导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JTIYJ此外,还有货币政策传导的汇率渠道,这实际是对利率渠道的一种补充,基本观点是: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MJ),会引起国内实际利率的上升(i)这会吸引外币的流入,引起本币升值(Ef,进而使得净出口下降(NEJ)和总产出的下降(YJ),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iEffNEJtYJ2、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价格渠道这主要体现为货币主义的观点,该学派的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相对资产价格和实际财富上有两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得到货币学派的格外强调:q理论和消费的财富效应,而两种渠道实际上都是通过股票价值来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在q理论中,q定义为企业的市值除以资本的重置成本,基本观点是:货币供给下降时(MJ),公众因缺少货币而减少支出,从而减少对股票需求,引起股票价格下跌(PeJ),进而是q的下降(qJ),根据q的含义,这会引起投资支出下降(IJ,最终使总产出下降(YJ),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jfPejfqJtIJtYj肖费的财富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他一生的财富,其中包括人力资本、实际资本和金融财富,而股票是金融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股价下降时(Ped),会使得消费者财富减少,进而导致消费的下降(CJ)和总产出的下降(YJ),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jfPejf财富cJtyj3、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由于认识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因信息不对称和执行合同的成本导致的代理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寻找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他们特别关注信贷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两种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理论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中小企业不能像大企业那样直接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资金,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MJ),银行的贷款会随之减少,这会使企业的投资下降(I)最终使总产出下降(YJ),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Jt银行贷款iJiJYBernanke和Blinder(1988)、Gertler和Gilchrist(1994)、Bernanke和Gertler(1995)的研究均表明:考虑到市场中企业规模大小以及不同企业融资选择途径的差别,信贷渠道在解释经济活动的变动方面是重要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通过企业净值来发挥作用的,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MJ),股票价格下跌(PeJ),这将降低企业的资产净值,即意味着企业抵押较少,这增加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的机会会减少,进而投资(I②)和总产出(YJ)会下降,因此,传导的基本图示可表述为:MJtPeJ③t净值Jt贷款JtiJtYUKashya和Stein(1993,2000)、Lougani和Rush(1995)等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对规模比较小、流动性比较差的银行的借贷行为有着特殊的影响。

      总结以上货币传导机制的三种主要观点,可以看到它们存在以下不足:1•尽管这些观点对于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作用机制存在分歧,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缺陷,比如,几种观点都隐含地假定,经济正常增长时期和经济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没有区别,只是在同一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变量的变动方向不一致,而事实未必如此;2•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其分析基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多样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现实的,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在发达国家得出的结论套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传导分析当中事实上,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丰富的宏观经济思想,其中也包含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想,但长期以来,这些思想并没有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下面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理论解释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论述货币政策传导的相关机制,他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想实际上隐含在他的宏观经济思想当中要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有必要首先介绍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他的宏观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二是经济危机理论。

      为了更好地表达马克思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相关论述,我们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首先将马克思的主要宏观经济思想分别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和经济危机角度以两个主要命题的形式提出;然后表述信用的二重性质在马克思宏观框架中的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引申出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观点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将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总结为下面两个主要命题命题一:社会再生产的经常性失衡根据《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对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两大部类的两个均衡条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均衡条件是I(v+m)=nc;在扩大再生产I(卄&+罟)=n条件下,均衡条件是-‘但马克思理论框架中的均衡并不具有新古典理论框架中稳态的特征,恰恰相反,稳定是偶然的、暂时的,失衡是必然的、经常性的,社会再生产的均衡条件经常不能满足,因而存在社会再生产的经常性失衡,进而经济危机是必然会产生的,对此,马克思指出: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④命题二:经济危机源于消费需求不足与投资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和因果关系⑧ 在马克思的宏观理论框架中,一方面,由于再生产的经常性失衡,表现为两大部类比例的经常性失调,这意味着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时常存在着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两大部类各自的非均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又意味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就投资需求而言,马克思认为: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⑤这样,在利润的刺激下企业的投资必然会不断增长;就消费需求而言,马克思认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⑥,这样,在既有的分配关系下社会消费的增长往往是有限的;由于不断扩大的投资没有考虑到消费的有限性,逐渐地,消费需求的增长不能跟上生产扩大的步伐,两者会存在矛盾,因此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⑦的问题同时,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两者存在着因果关系,消费需求不足会通过上下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引发投资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社会出现生产过剩,达到一定程度,即表现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对信用的论述信用《资本论》第三卷第27章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对马信用的二重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静态角进而信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相反,此时现实经济表现出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不过,信用可加以利用,它这样,在上面两个基本命题的基础上,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而言,度来看,信用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市场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用创造的虚假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掩盖再生产条件遭到破坏的信息,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的生产过剩不会立即在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虚假”旺盛的投资需求,对此马克思指出:远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动。

      容易得到,而且便宜”⑨,这样只要信用不发生破裂,只要没有信用的收缩,企业就会依据虚假市场信号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从动态角度看,在信用关系创造的虚假市场信号条件下,企业必然进一步增加投资,结果是市场上更多的商品过剩,这必然加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对此马克思指出: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对立性质基础上的资本增殖,只容许现实的自由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限度,因而,它事实上为生产造成了一种内在的但不断被信用制度打破的束缚和限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⑩因此,信用的二重性质体现在:一方面它掩盖了市场供求失衡的信息,表现为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它又加速了这种市场失衡,表现为促进危机的发生了解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两个主要命题以及信用的二重性质后,我们就可以较容易地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时,前面对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介绍有利于后面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分经济正常情况和经济衰退两种情况来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经济正常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经济正常条件下,信用关系正常发挥作用,此时货币对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货币资本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11)因为只有通过货币资本的预先支付才可以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而且货币资本(尤其是流动资本)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不仅仅表现为第一推动力,而且这种推动力表现为一种持续动力,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一一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一一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特别是流动资本,要求货币资本作为动力经过一段短时间不断地反复出现12与此同时,如果企业存在可供利用的闲置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即存在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银行信用的扩张、货币供给的增加(Mf~),可以带来新投资的增加(l[,new])进而是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Yf),这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一方面的货币就能引起另一方面的扩大再生产”(13)因此在正常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图示表示为:Mff银行贷款ff|[,new]Yf对于该传导机制,仍然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第一点,是否货币供给的增加或银行信用的扩张必然带来新投资的增加或生产规模的扩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