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ocx
3页通过断裂几何学特征研究, 尚 2 区块平面上T2 反射层断裂密度大, 规模小,具密集成带特征多方位的断裂密集带分布不均,高密度区呈‘串珠状’分布,主要为近南北向、 北北西向展布, 主要受控于下部小凸起的走向及基底断裂的伸展作用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中、下三套断裂系,发育有“花状”和“堑垒”式组合模式特征 通过断裂形成时期及演化史研究, 表明断裂活动时期共有7 期: 早白垩世早期、 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 姚家组沉积时期、 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嫩江组末期、明水组末期和古近纪末期通过对断裂系统划分和输导断层的厘定, 研究区共发育有6 种类型断裂系统,其中扶杨油层主要输导断层类型为断陷期形成拗陷期和反转期均活动的断层、 拗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层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完钻井资料, 预测出了扶杨油层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特征, 平面上顺物源方向, 砂体连通性好, 延伸远,垂直物源方向上,砂体连通性差,多呈孤立状或透镜状扶杨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分流平原沉积,三角洲前缘( FI 上、FI 中、 FII 、 FIII )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道间砂及道间泥微相沉积,而分流平原( FI 下、 YI 、 YII 、 YIII )主要为分流河道、道间砂和道间泥沉积。
通过油气显示统计和油藏解剖, 油气主要分布在工区西部的尚 2井区、 尚 4井区,另外在尚 11 井、 东 13 井的扶余油层也获得了工业油流, 工区东部目前没有很好的油气发现纵向油分布复杂,油以FI油层组最为富集,下部杨大城子的YR油层组也有油层发现油藏类型主要以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油藏为主通过断裂和砂体空间匹配关系分析, 尚 2 区块扶杨油层油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为: ①断陷期形成拗陷期与构造反转期继续活动及拗陷期形成构造反转期继续活动的断裂构成油气运移的输导断裂; ②断裂密集带边部的地垒、 断阶构造是油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③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 根据油运移输导通道、 成藏过程, 总结出尚 2 区块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有两种: 反向断层配合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成藏模式和南北向展布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成藏模式最终依据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提出了 6 个有利目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