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新人教版必修1.doc
8页高中政治复习资料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一、国家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二、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最大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根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根底和标志.〔2〕政治自由〔3〕监督权★ 2、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平安、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根本原那么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那么★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那么 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别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那么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根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题:民主选举一、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选举方式受社会进步、经济开展状况的制约 1、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2、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三、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重要性〔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上下的表达2、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理性思考、判断的根底上,审慎投票第二框题:民主决策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方式论证会、座谈会公示听证会依据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根底五、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表达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从公民的角度看: 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第三框题:民主管理六、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七、开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底型工程重点推进第四框题:民主监督八、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九、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阔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十、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十一、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2、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规那么、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题:政府的职能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主要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效劳的职能第二框题:政府的责任二、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根本原那么 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效劳2、政府的原那么—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效劳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题: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一、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必要性:〔1〕我国政府的原那么〔2〕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要求2、意义〔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根本要求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老实守信;权责统一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1、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二、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中国共产党的监督3、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4、社会和公民的监督5、司法机关的监督6、行政系统内部〔上级政府,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三、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1〕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3〕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1、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2、政府的管理和效劳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题:人民代表大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理解〕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二、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任期、权力和义务〔了解〕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人大代表与权力和义务〔1〕权力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2〕义务人大代表应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效劳,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第二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那么〔理解〕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2、表现〔1〕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运用〕1、必要性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2、优越性〔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它发动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题:中国共产党执政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实立〔了解〕1、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实立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它的宗旨三、中国共产党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1、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四、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三者间的联系〔理解〕1、党的执政方式〔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方式第二框题: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一、马列主义二、毛泽东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框题: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我国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根本内容〔理解〕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根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那么、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根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那么:遵守宪法和法律。
〔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了解〕1、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理解〕〔1〕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那么一、新型民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