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专项测试卷(附答案).docx
6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专项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地球周围的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受到 的作用,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通常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 2.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 (选填“水”或“水银”)首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1×105帕,即 受到的压力为1.01×105牛3.小海从西安到西藏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 导致的膨胀后袋内气体的质量 、密度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图所示,为活塞式水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完成下列填空甲图:提起活塞时,阀门 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 ,进入圆筒;乙图:压下活塞时,阀门B ,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 ,涌入活塞上面;丙图:再提起活塞时,阀门 关闭,它上面的水从出水口流出, 迫使水推开阀门B,水就进入圆筒。
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第一个测量出大气压的实验 B.挂钩的吸盘贴在玻璃表面,吸盘里的空气排得越干净,挂钩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加热后的易拉罐封闭起来冷却,易拉罐被压扁,说明大气压变大了 D.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玻璃管中液柱随外界气压减小而升高6.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在水沸腾后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一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水重新沸腾此时( ) A.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C.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7.下列关于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空气质量大约为 B.大气压强可以支撑约高的水柱 C.平放在桌面上的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 D.房屋顶部的面积约为,大气对房屋的顶压力约为8.如图,用一个装水的瓶子倒插入装少量水的容器中,瓶口与底部留有间隙,当鸡喝掉容器中的水,且瓶口露出水面时,水又会自动流出,保证了给鸡供水关于这个装置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如瓶子顶部破损,水会从破口处喷出 B.水稳定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C.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气压增大 D.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9.下图所示实验中,不可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图甲,瓶中燃烧浸过酒精的棉花,鸡蛋剥皮堵住瓶口,鸡蛋被吸入瓶中 B.图乙,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 C.图丙,两端开口的塑料瓶,将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橡皮膜向下凸出 D.图丁,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甲 乙 丙 丁10.如图所示,这是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仿照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做这个实验的实验过程。
1)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手指堵住管口插在水银槽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管内混入 ;(2)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 mm;表明实验当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3)已知水银的密度为,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当地的大气压值为 Pa;(4)若将玻璃管向上提升(玻璃管不离开水银槽的水银面),此时管内真空部分的长度将 (“变长”、“变短”或“不变”);(5)若将玻璃管向下压,则管内水银液面高度差将 ;(“>”、“<”或“=”)(6)实验过程中,若保持玻璃管口不离开水银面,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长度 ,高度 ;(均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7)若在图丙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则你能看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水银会 ;(8)若在图甲实验过程中没有将玻璃管灌满水银,会导致最终测得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11.(2022·四川成都)又到了轻松而愉快的周末,家住成都的小新同学起床洗漱后,吃着糕点,喝着牛奶,推窗远望,眼前是城区与雪山同框的一幅美丽画卷。
对于小新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塑料吸盘挂钩靠分子引力贴在墙壁上 B.乙图中,吸管一端做成斜切口是为了增大压力 C.丙图中,使用吸管喝牛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丁图中,远处雪山山顶的大气压比成都城区高12.(2021·湖南长沙)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D.乙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13.(2022·湖北十堰)如图是抗击“新冠”疫情使用的负压救护车,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有效防护病毒再传播,负压装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气机,将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的被污染空气 (选填“从车内抽出”或“抽入至车内”),使车内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 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参考答案1. 重力 托里拆利 小【详解】[1]根据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可知,地球周围的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水银测量出了标准气压值[3]大气压强的大小和海拔高度有关,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2. 马德堡半球 水银 1m2面积上【详解】[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3]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利用水银测出了大气压值,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1×105Pa,即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01×105N3. 变小 不变 变小【详解】[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空气密度减小,大气压也随之减小,食品袋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不变,外界大气压小于袋内气压,导致食品袋内部气体膨胀,食品袋鼓起来[2][3]袋内气体膨胀后体积变大,气体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袋内气体密度变小4. A B 关闭 A A 大气压【详解】[1][2][3][4][5][6]活塞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涌入活塞上面;再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它上面的水从出水管流出,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B水就进入圆筒。
如此循环,就可以把水泵出5.D【详解】A.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错误;B.挂钩的吸盘贴在玻璃表面,吸盘里的空气排得越干净,压力越大,但挂钩受到的摩擦力与所挂物体的重力有关,故摩擦力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加热后的易拉罐封闭起来冷却,内部压强变小,易拉罐被压扁,说明大气压存在,但大气压不变,故C错误;D.自制气压计从山脚到山顶时,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瓶内气体压强不变,而大气压变小,所以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上升故D正确6.D【详解】据图可知,当从瓶中向外抽气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会导致水重新沸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7.A【详解】A.常温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一间教室长12m,宽6m,高3m,教室的体积为教室中空气质量为接近300kg,故A符合题意;B.一标准大气压跟10多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C.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2.5N,课本的面积约为0.05m²,则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故C不符合题意;D.房屋顶部的面积约为,大气对房屋的顶压力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8.C【详解】A.如瓶子顶部破损,由于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大气压,则水面下降,直至与容器液面相平,故A错误;B.当水面刚好封住瓶口时,瓶内气体压强与液体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水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故B错误;C.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通过瓶口进入瓶内,使瓶内气体压强与液体压强之和大于外界大气压,水从瓶内流出,故C正确;D.如果大气压降低,瓶内的水面将下降,大气压升高,才会将水压回去,故D错误,故选C9.C【详解】A.图甲,瓶中燃烧浸过酒精的棉花,导致瓶内气体减小,气压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鸡蛋压入瓶中,故不符合题意;B.图乙,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说明此时外界大气压强大于杯内液体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纸片将水托住,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丙,两端开口的塑料瓶,将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存在压强,不能说明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D.图丁,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10.(1)空气(2)750 小(3)(4)不变(5)=(6) 变长 不变(7)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为止。
11.C【详解】A.甲图中,把塑料吸盘挂钩贴在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B.乙图中,吸管一端做成斜切口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故B错误;C.丙图中,使用吸管喝牛奶时,吸走吸管内的气体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入嘴中,故C正确;D.丁图中,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远处雪山山顶的大气压比成都城区低,故D错误12.A【详解】A.甲图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压强就越大,故A正确;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故B错误;C.由于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大,故C错误;D.因为玻璃瓶内外气压不等,乙装置更能大概显示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不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13. 从车内抽出 低于 大气压【详解】[1]负压装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气机,将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的被污染空气从车内抽出,减小车内的压强[2]将被污染空气从车内抽出,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3]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故清洁的空气从车外流向车内。
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