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统计工作的统计范围、统计对象.doc
11页公务员统计工作的统计范围、统计对象(一)概述公务员统计年报表分为 2 套报表:《公务员统计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公务员统计表》的统计范围: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各级行政机关已登记的公务员和暂缓登记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的统计范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统计对象为各级行政机关已登记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和暂缓登记人员二)特别提示1.基本原则(1)公务员统计仅针对已登记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和暂缓登记人员2)暂缓登记人员主要包括:1 试用期内的新录用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2 按规定安置到公务员职位工作、尚未确定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3 因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尚未结案而暂缓登记人员等2.关于同一单位多类人员如:本单位为实施公务员法机关,同时下属有两家参公事业单位需要上报两套表:机关本身填一套《公务员统计表》,下属两家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各填一套《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由本单位统一汇总为《公务员统计表》、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表》各一套,一并报上级汇总单位报上级汇总单位时,两套报表的“填报单位”均为本单位。
3、关于特殊身份人员(1)选任制领导人员原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依照法律或有关章程经选举等方式担任领导职务、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在任期内并进行过公务员登记的,列入统计范围任期满后退出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岗位,不再统计2)已免职但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员A.领导干部因到龄或满足提前退休条件,已免去职务,但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仍按原职务层次统计B.机构改革中离岗退养目前尚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员,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组厅字〔2006〕16 号), 对经组织批准在机构改革中离岗退养目前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鉴于他们实际已经离开公务员工作岗位,可将这部分人员与其他在岗公务员分开进行登记,单独统计3)接受调查免去职务人员公务员因接受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已免去职务,尚未结案的,按“试用期人员及其他”进行统计,并统计为“非领导职务”4)新录用公务员中原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按“试用期人员及其他”进行统计 (2013 年我省从优秀工人农民及基层一线人员中招录的公务员此次也纳入统计,统计依照其工作岗位统计)(5)在机关担任职务,同时在非参公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兼任更高级别职务人员按照其在机关所任职务进行统计。
6)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员已完成职务套改的按警员职务序列统计,未完成套改的仍按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统计四、需要特别注意的指标(一)“具有 2 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统计工作中,暂按以下规定确定基层工作经历范围:1、对于党政机关(含参照管理)工作经历,县( 市) 、乡镇( 街道) 党政机关工作经历纳入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在市( 地)直属机关工作过,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纳入统计2、对于企业、非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全部纳入统计3、对于行政村(城市社区)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作经历,纳入统计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 “特岗教师”、 “西部志愿者”工作经历,纳入统计4、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纳入统计5、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要求同 1、2 条)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纳入统计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纳入统计6、援藏、援疆、援青、对口支援、扶贫、挂职锻炼工作经历,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工作岗位在 1-5 条范围内,纳入统计7、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纳入统计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法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公务员法第十七条: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公务员统计工作中,公务员担任职务名称在上述范围内,统计为“非领导职务”,上一级非领导职务兼任下一级领导职务人员暂按上一级非领导职务统计三)各表需注意指标(以《公务员统计表为例》)第第 1 表表《 《公公务员务员数量数量变变化情况化情况》 》1、 “上年末总数”:严格等于上年统计表中的年末实有数涉及机构合并重新组建情况的,经上级汇总单位同意,可以在上年底数栏进行处理如:原卫生部、原国家人口和计生委撤消,组建卫生计生委,上年末总数可将两部上年底数合并填报2、录用(6-17 列):按录用前最新身份原则进行统计,不按经历原则统计3、 “应届毕业生”:指新录用的公务员,为本年度从各类学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含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境外教育机构的应届毕业生(能出具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关证明材料,达到有关报考要求),以及初次参加工作的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毕业生根据最新公务员招录政策,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但在统计工作中,按“往届毕业生”统计4、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 “特岗教师”、 “西部志愿者”:计入这几项指标统计的新录用公务员,在录用前其身份是当年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可以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 “特岗教师”或“西部志愿者”符合这些条件但考取非定向岗位的,也统计在内具有身份,但服务期未满,不具备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不计入曾有相关经历,但录用前身份已转换的不计入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人员如何认定?参加上述四个项目的人员报考,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项目的,要提供由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项目的,要提供省级教育部门统一制作,教育部监制的“特岗教师”证书和服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项目的,要提供各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此证书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原件和复印件;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要提供由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
以上材料在面试时需交招录机关审核,审核通过予以认定5、 “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指新录用的公务员,录用前其身份为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该指标与减少中的“被机关、参照管理单位录用”相呼应6、 “村干部”:如已按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统计,则不再重复统计7、 “公开遴选”:指按照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规定的程序,市( 地) 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同级机关之间转任不纳入统计8、 “辞去公职”:强调统计对象因“辞去公职”离开公务员队伍,与领导干部辞去领导职务不同9、 “本年末实有数”严格对应本年末实有公务员数 “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作为调节项,反映上年错统、漏统情况10、本年末机构数:以具有独立组织机构代码为依据进行统计第第 2 表表《 《公公务员务员分布情况分布情况》 》注意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分类第第 5 表表《 《公公务员务员基本情况(省、区、市机关)基本情况(省、区、市机关)》 》“省(区、市)一级”、 “省(区、市)设在市(地、州、盟)” 、 “省(区、市)设在县(市、区、旗)” 、 “省(区、市)设在乡(镇)”:按职能权限划分,管辖权在一市(地、州、盟)及以上的,其本级内设机构全体公务员统计在“省(区、市)设在市(地、州、盟)”,县、乡两级以此类推。
第第 9 表表《 《公公务员务员晋升晋升职务职务情况情况》 》1、按晋升后的职务填写2、原则上只统计职级的晋升,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或提高政治、生活待遇的不作晋升统计比较特殊的情况,副地厅司局级单位的处长(正处级)提拔担任单位副职(同样为正处级),按晋升统计;副处长(副处级)提拔担任单位副职(正处级)按越级晋升统计3、年内在本机关提拔并工作一段时间后平级交流到其他机关或参照管理单位的,该晋升情况由原单位负责统计,新单位不统计4、年内在本机关提拔并工作一段时间后离开公务员岗位,该晋升情况也要统计5、提拔到其他单位任职的,由新单位统计提拔到新单位后年内再次变动工作单位的,由最新任职单位统计6、年内晋升两次以上职务,只统计最后一次晋升情况第第 12 表表《 《公公务员务员上年度考核情况上年度考核情况》 》1、统计对象为填报单位非领导成员公务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按照领导班子成员有关规定考核,不适用《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不纳入本表统计范围2、今年报表统计 2012 年年度考核情况3、 “考核人数”、 “不进行考核人数”:二者之和为填报单位非领导成员公务员数。
4、考虑人员流动情况,按“谁考核谁统计”原则分工第第 13 表表《 《公公务员调务员调离离岗岗位、免位、免职职、降、降职职、辞去公、辞去公职职、 、辞退、辞去辞退、辞去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受、受奖惩奖惩和申和申诉诉情况情况》 》1、在统计公务员的调离岗位、免职、降职、辞去公职、辞退、辞去领导职务情况时,按公务员的原任职务级别统计;在统计公务员的受奖励、政纪处分和申诉情况时,按公务员受奖励、政纪处分和提出申诉时的职务级别统计2、奖励:报告期内 1 人受到 2 次以上奖励的,按奖励等次较高的 1 次统计,受到 2 次以上等次相同的奖励,按 1 次统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按《人民警察奖励条例》荣记一等功、二等功等,与本表统计范畴不同,暂不纳入统计3、政纪处分:报告期内 1 人受到 2 次以上政纪处分的,按较重的 1 次统计第第 14 表表《 《公公务员务员参加培参加培训训情况情况》 》1、 “参加培训人员合计”:报告期内 1 人参加 2 次以上培训的仍按 1 人统计2、 “参加培训总人次”:报告期内 1 人参加 2 次以上培训的按参加培训次数累计统计3、 “出国出境培训”:含赴港、澳、台培训4、 “党校”:县级及以上,不含基层党校。
上报资料要求: (一)电子文件上报要求 1.上报电子文件内容包括:年报上报数据包(含录入 完整的年报表说明); 其中各县区上报:①县处级副职及以上公务员花名 册②单位机构信息表;市级单位各部门上报:①县处级副职及以上公务员 花名册②市级单位报全体公务员花名册③单位机构信息 表 2.年报上报数据包必须为《公务员统计系统》最新软 件生成格式,报告期为 2013 年度,能正常接收,数据必 须与纸质报表一致,说明内容与纸质说明一致 3.报表封面内容与纸质报表一致,填报单位(规范 全称)、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时间、联系(含填表人 办公和号码)无缺项 4.公务员花名册须按统一说明模板格式上报 (二)纸质文件上报要求 1.上报纸质文件内容包括: 其中各县区上报:①年报表、年报表说明②县处级 副职及以上公务员花名册③单位机构信息表; 市级单位各部门上报:①年报表、年报表说明②县 处级副职及以上公务员花名册③市级单位报全体公务员 花名册④单位机构信息表 2.关于纸质年报表的封面 ①填报单位名称使用规范全称;②必须加盖填报单 位的公章;③填报单位负责人必须签字;④填表人必须签 字;⑤必须填写“报出时间”⑥必须填写“联系”(含 填表人办公和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