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梨园漫步》教学设计与反思.pdf
5页1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梨园漫步》教学设计 课题 梨园漫步之——走近京剧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基 础性 目 标 1、感受和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伴奏等相关音乐文化知识,逐步走近京剧 2、尝试合作视奏一段八小节的锣鼓经 发 展性 目 标 1、本课通过对京剧的了解与感受,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采取自主求知的方式,并向课外延伸以了解更多的有关戏曲的知识 制定依据 课标 要求 ①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②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并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 ③能主动的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④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评价 教材 分析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课以介绍国粹京剧为重点,领略戏曲的丰富多彩以京剧这种表演形式总领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意在让学生由陌生到理解,逐步感受和热爱祖国戏曲文化,并能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音乐,懂得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 学情 分析 学生有什么 想象力丰富、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对歌曲情感表达的认知, 也储存了一定信息量的其他知识。
学生缺什么 对京剧的了解十分匮乏 难点预估 各种与京剧有关实践活动,如京歌中西皮唱腔的演唱体验,打击乐合奏等 2 助学预案 多媒体课件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教学程序和内容 方法或手段 教学过程: 课前情境大屏幕 《梨园漫步》 (背景音乐 《前门情思大碗茶》 ) 一、导入 教师导入语(略)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京剧《打虎上山》片断) 思考这样一个小问题:你听的到的这段音乐属于我国地方戏曲中的什么剧种? 生答:(京剧) 师: 说的好,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是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五场《打虎上山》的片段音乐,只是在传统的京剧加入了流行的音乐元素,充满了动感与活力,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师:说到京剧,同学们喜欢京剧吗?京剧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二、新授 1 、京剧的起源 出示课件讲解京剧的起源 2 、京剧的行当 师:外国人称我国的京剧为“东方歌剧”,但有所不同的是,京剧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戏里看到的大花脸,那就是京剧中的一个行当 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京剧可分为哪四个行当? 生答: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看大屏幕回答问题,出现的一组画面,请分辨行当。
鼓励评价 出示课件介绍京剧的行当 师: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京剧的唱腔 情境创设 教师导学 激发兴趣 聆听体验 讨论探究 学生参与 3 3 、京剧的唱腔 出示课件简介京剧的唱腔, 介绍其主要的声腔西皮和二黄 生听音乐片段,判断唱腔 师演唱京歌《唱脸谱》第二乐段 师: 刚才唱的这段京歌是运用了何种唱腔 (西皮、 二黄)写成的呢? 师简介《唱脸谱》 生体验:演唱京歌《唱脸谱》第二乐段 师:范唱 生:模唱 鼓励评价 唱完这段京韵十足的歌曲之后,你能依据脸谱识别这些戏曲人物吗?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如果说,京剧的四功“唱、念、做、打”是其血肉的话,那么京剧中的伴奏可称之为其“灵魂”,它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 ★4 、京剧的伴奏 师:为京剧的伴奏的乐队称之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打击乐器有板鼓、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 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一台锣鼓半台戏” 师介绍锣鼓经:简称“锣经”是戏曲打击乐的谱式,为了让各个演奏者在正确的时候打击正确的乐器,并让演员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锣鼓,于是把每一种打法都取一个名字,如四击头,急急风、慢长锤,冲头、丝边等,常用打法有六十多种,现行的记谱法一般用“代”字表示各乐器的音响——“象音”。
欣赏体验 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 体验参与 归纳总结 4 大锣——匡或仓 小锣——台或呆 铙钹——七或才 鼓 ——打 慢长锤的念法就是匡七台七匡七台七匡七台七„„是不是很有趣呢? 三、活动 学生根据锣鼓经进行打击乐合奏(课件) 师生共同评价 四、结语 师生归纳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的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 中国戏曲, 是去?是留?如何摆脱困境, 获得新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最后老师给你们几个小建议: 五、拓展 1 戏曲艺术,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同学们为中国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良药 2 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 (最好是你的家乡戏) 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3 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 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 编一个小故事 4 在你看戏、听戏、学戏得过程中,你一定会有些感想或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下来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文章放到自己的 日志、微博、网上去,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京剧,了解戏曲,这也可以说是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
(下课!) 课后延伸拓展 5 教学反思: 四十五分钟很短, 但是每节课结束后所留给我要思考的问题很多在音乐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 在教学实践中,我牢牢记住这个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实践 从本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总体上课堂的气氛还是不错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教学目标完成,教学难点也有所突破学生在课上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所谓“教无定法”,精练的教学语言,严谨的教学设计,自然的环节过渡,扎实的基本功,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深刻的认识到了音乐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走进学生,溶入学生,让学生感到一种师生间的轻松愉快、平等互爱的和谐气氛,在快乐中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音乐由被动转为主动本课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快乐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 本课也存在着不足,如合作演奏锣鼓经这个环节可以再深入一点,可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评价,相互指导,通过多遍的练习以期提高整体学生的知识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