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关系实用教案.ppt
129页本章(běnzhānɡ)说明q本章(běn zhānɡ)的主要内容q有序对与笛卡儿集q二元关系的定义和表示法q关系的运算q关系的性质q等价关系与划分q偏序关系q本章(běn zhānɡ)与后续各章的关系q本章(běn zhānɡ)是函数的基础q本章(běn zhānɡ)是图论的基础 第1页/共128页第一页,共129页本章(běnzhānɡ)内容7.1有序对与笛卡儿积7.2二元关系7.3关系的运算7.4关系的性质(xìngzhì)7.6等价关系与划分7.7偏序关系本章小结习题作业第2页/共128页第二页,共129页7.1有序对与笛卡儿积定义7.1由两个(liǎnɡɡè)元素x和y(允许x=y)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二元组叫做一个有序对(orderedpair)或序偶,记作
例7.1例7.1 已知
就和平面点集一一对应 举例第5页/共128页第五页,共129页笛卡尔积举例(jǔlì)设设A={a,b}, B={0,1,2}A={a,b}, B={0,1,2},,则则A×B={,,,,,}A×B={,,,,,}B×A={<0,a>,<0,b>,<1,a>,<1,b>,<2,a>,<2,b>} B×A={<0,a>,<0,b>,<1,a>,<1,b>,<2,a>,<2,b>} 举例(jǔlì)说明(shuōmíng)q如果|A|=m,|B|=n,则|A×B|=mn第6页/共128页第六页,共129页笛卡儿积的运算(yùnsuàn)性质(1)对任意集合A,根据定义(dìngyì)有A×=,×A=(2)一般的说,笛卡儿积运算不满足交换律,即A×B≠B×A(当A≠∧B≠∧A≠B时)(3)笛卡儿积运算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当A≠∧B≠∧C≠时)(4)笛卡儿积运算对并和交运算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B∪C)×A=(B×A)∪(C×A)A×(B∩C)=(A×B)∩(A×C)(B∩C)×A=(B×A)∩(C×A)(5)AC∧BDA×BC×D第7页/共128页第七页,共129页。
A×(B∪C)=(A×B)∪(A×C)的的证证明明(zhèngmíng)任取
1) A×B=A×C B=C(2) A-(B×C)=(A-B)×(A-C)(3) A=B∧C=D A×C=B×D(4) 存在集合A,使得A = A×A(1) (1) 不一定不一定(yīdìng)(yīdìng)为真当A A==,,B B=={1},C{1},C=={2}{2}时,时,有有 A×B A×B====A×CA×C,但,但B≠CB≠C2) (2) 不一定不一定(yīdìng)(yīdìng)为真当A=B={1},CA=B={1},C=={2}{2}时,有时,有 A-(B×C) A-(B×C)=={1}–{<1,2>}{1}–{<1,2>}=={1}{1} (A-B)×(A-C) (A-B)×(A-C)==×{1}×{1}==(3) (3) 为真由等量代入的原理可证由等量代入的原理可证 (4) (4) 为真当A A==时,有时,有 A=A×A A=A×A 成立 解答(jiědá)第12页/共128页第十二页,共129页7.2二元关系(binaryrelation)定义定义7.3 7.3 如果一个集合如果一个集合(jíhé)(jíhé)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 1)集合)集合(jíhé)(jíhé)非空,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非空,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2 2)集合)集合(jíhé)(jíhé)是空集是空集 则称该集合则称该集合(jíhé)(jíhé)为一个二元关系,记作为一个二元关系,记作R R。
二元关系也可简二元关系也可简称为关系对于二元关系称为关系对于二元关系R R,如果,如果
上的二元关系 A={0,1}A={0,1},,B={1,2,3}B={1,2,3},那么,那么(nà me) (nà me) R1={<0,2>}R1={<0,2>},,R2=A×BR2=A×B,,R3=R3= ,,R4={<0,1>}R4={<0,1>}等都是从等都是从A A到到B B的二元关系,而的二元关系,而R3R3和和R4R4同时也是同时也是A A上的上的二元关系二元关系 举例说明第14页/共128页第十四页,共129页常用(chánɡyònɡ)的关系定义7.5对任意(rènyì)集合A,定义全域关系EA={
•整除关系:DB={
例7.4例7.4设A={1,2,3,4},下面各式定义的R都是A上的关系(guānxì),试用列元素法表示R1)R={
关系的表示(biǎoshì)方法•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jíhé)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关系矩阵和关系图可以表示有穷集上的关系第18页/共128页第十八页,共129页关系(guānxì)矩阵和关系(guānxì)图的定义设设A={x1,x2,…,xn},RA={x1,x2,…,xn},R是是A A上的关系上的关系(guān xì)(guān xì)令 则则 是是R R的关系的关系(guān xì)(guān xì)矩阵,记作矩阵,记作MRMR 设设A={xA={x1 1,x,x2 2, ,…,x,xn n},R},R是是A A上的关系令图上的关系令图G=
7.3关系(guānxì)的运算定义7.6设R是二元关系1)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chēnɡwéi)R的定义域(domain),记为domR形式化表示为:domR={x|y(
qFG表示两个作用的连续发生第22页/共128页第二十二页,共129页关系(guānxì)的限制和像定义7.9设R为二元关系,A是集合(jíhé)(1)R在A上的限制(restriction)记作R↑A,其中R↑A={
•例如:•ranF-1•FG∪FH•ran(F↑A)第25页/共128页第二十五页,共129页例题(lìtí)•设A表示是学校的所有学生(xuésheng)的集合,B表示学校的所有课程的集合,并设R1由所有有序对组成,其中a是选修课程b的学生(xuésheng)R2由所有的有序对构成,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则关系R1∪R2、R1∩R2、R1⊕R2、R1-R2、R2-R1的含义为•R1∪R2:a是一个学生(xuésheng),他或者选修了课程b,或者课程b是他的必修课•R1∩R2:a是一个学生(xuésheng),他选修了课程b并且课程b也是a的必修课•R1⊕R2:学生(xuésheng)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或者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是a没有选修它•R1-R2:学生(xuésheng)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R2-R1:课程b是学生(xuésheng)a的必修课,但是a没有选修它第26页/共128页第二十六页,共129页定理(dìnglǐ)7.1定理(dìnglǐ)7.1设F是任意的关系,则(1)(F-1)-1=F(2)domF-1=ranF,ranF-1=domF(1)(1)任取任取
关系(guānxì)的幂运算定义(dìngyì)7.10设R为A上的关系,n为自然数,则R的n次幂定义(dìngyì)为:(1)R0={
当把所有这样的便都找到以后,就得到图G'第37页/共128页第三十七页,共129页例7.8例7.8设A={a,b,c,d},R={,,, 第40页/共128页第四十页,共129页定理(dìnglǐ)7.8的说明•有穷集A上的关系R的幂序列R0,R1,…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序列就象正弦函数(hánshù)一样,利用它的周期性可以将R的高次幂化简为R的低次幂•例7.9设A={a,b,d,e,f},R={,, 即满足题目要求第45页/共128页第四十五页,共129页7.4关系(guānxì)的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第46页/共128页第四十六页,共129页自反性和反自反性定义(dìngyì)7.11设R为A上的关系,(1)若x(x∈A→ 第48页/共128页第四十八页,共129页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定义7.12设R为A上的关系,(1)若xy(x,y∈A∧ 传递性定义(dìngyì)7.13设R为A上的关系,若xyz(x,y,z∈A∧ 分析关系性质的证明方法关系性质的证明方法第53页/共128页第五十三页,共129页定理(dìnglǐ)7.9(1)的证明(1)R在A上自反(zìfǎn)当且仅当IAR必要性任取 任取 任取 根据定理根据定理7.97.9可知可知 R R1 1∪R∪R2 2在在A A上是自反的上是自反的再由再由R R1 1和和R R2 2的对称性有的对称性有R R1 1==R R1 1-1 -1 和和 R R2 2==R R2 2-1-1根据练习七第根据练习七第1818题的结果有题的结果有( (R R1 1∪R∪R2 2) )-1-1==R R1 1-1-1∪R∪R2 2-1-1==R R1 1∪R∪R2 2从而证明了从而证明了R R1 1∪R∪R2 2也是也是A A上对称的关系上对称的关系第60页/共128页第六十页,共129页例7.13(2)的证明(zhèngmíng)(2)若R1和R2是传递(chuándì)的,则R1∩R2也是传递(chuándì)的证明(zhèngmíng)由由R R1 1和和R R2 2的传递性有的传递性有R R1 1 R R1 1 R R1 1 和和 R R2 2 R R2 2 R R2 2再使用定理再使用定理7.47.4得得 ( (R R1 1∩R∩R2 2) ) (R(R1 1∩R∩R2 2) ) R R1 1 R R1 1∩R∩R1 1 R R2 2∩R∩R2 2 R R1 1∩R∩R2 2 R R2 2 (R(R1 1∩R∩R2 2)∩R)∩R1 1 R R2 2∩R∩R2 2 R R1 1 ( (将前面的包含式代入将前面的包含式代入) ) R R1 1∩R∩R2 2从而证明了从而证明了R R1 1∩R∩R2 2也是也是A A上的传递关系。 上的传递关系 第61页/共128页第六十一页,共129页关系(guānxì)性质的特点自反性自反性反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传递性集合表达式集合表达式I IA A R RR∩IR∩IA A==R R==R R-1-1R∩RR∩R-1 -1 I IA AR R R R R R关系矩阵关系矩阵主对角线主对角线元素全是元素全是1 1主对角线元主对角线元素全是素全是0 0 矩阵是对称矩阵是对称矩阵矩阵 若若r rijij==1 1,,且且i≠ji≠j,,则则r rjiji==0 0 对对M M2 2中中1 1所在所在位置,位置,M M中中相应的位置相应的位置都是都是1 1 关系图关系图每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有环都有环每个顶点都每个顶点都没有环没有环 如果两个顶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边,点之间有边,一定是一对一定是一对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边边( (无单边无单边) ) 如果两点之如果两点之间有边,一间有边,一定是一条有定是一条有向边向边( (无双无双向边向边) ) 如果顶点如果顶点x xi i到到x xj j有边,有边,x xj j到到x xk k有边,有边,则从则从x xi i到到x xk k也有边也有边 第62页/共128页第六十二页,共129页。 例7.14例7.14判断下图中关系的性质(xìngzhì),并说明理由(1)对称的,不是自反的,不是反自反的,不是反对(fǎnduì)称的,不是传递的2)是反自反的,不是自反的,是反对(fǎnduì)称的,不是对称的,是传递的3)是自反的,不是反自反的,是反对(fǎnduì)称的,不是对称的,不是传递的第63页/共128页第六十三页,共129页关系(guānxì)的性质和运算之间的关系(guānxì)自反性自反性反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传递性R R1 1-1-1√√√√√√√√√√R R1 1∩R∩R2 2√√√√√√√√√√R R1 1∪R∪R2 2√√√√√√××××R R1 1--R R2 2××√√√√√√××R R1 1 R R2 2√√××××××××第64页/共128页第六十四页,共129页7.6等价关系与划分(huàfēn)定义7.15设R为非空集合上的关系如果(rúguǒ)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equivalentrelation)设R是一个等价关系,若 举例(1)平面上三角形集合中,三角形的相似关系2)人群中的同性关系第87页/共128页第八十七页,共129页例7.16例7.16设A={1,2,…,8},如下定义(dìngyì)A上的关系R:R={ 的集合 q例例7.167.16中的等价中的等价(děngjià)(děngjià)类是:类是:q[1][1]==[4][4]==[7][7]=={1,4,7}{1,4,7}q[2][2]==[5][5]==[8][8]=={2,5,8}{2,5,8}q[3][3]==[6][6]=={3,6} {3,6} 第89页/共128页第八十九页,共129页整数(zhěngshù)集合Z上的模n等价关系设x是任意整数,n为给定的正整数,则存在唯一的整数q和r,使得x=qn+r其中0≤r≤n-1,称r为x除以n的余数例如n=3,那么-8除以3的余数为1,因为-8=-3×3+1对于任意的整数x和y,定义模n相等关系~x~yx≡y(modn)不难验证它是整数集合Z上的等价关系将Z中的所有整数根据它们除以n的余数分类(fēnlèi)如下:余数为0的数,其形式为nz,z∈Z余数为1的数,其形式为nz+1,z∈Z…余数是n-1的数,其形式为nz+n-1,z∈Z以上构成了n个等价类,使用等价类的符号可记为[i]={nz+i|z∈Z},i=0,1,…,n-1第90页/共128页第九十页,共129页。 等价(děngjià)类的性质定理7.14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1)x∈A,[x]是A的非空子集(2)x,y∈A,如果xRy,则[x]=[y](3)x,y∈A,如果 根据R的对称性和传递性,必有 划分(huàfēn)定义7.18设A为非空集合,若A的子集族π(πP(A),是A的子集构成的集合)满足下面的条件:(1)π(2)xy(x,y∈π∧x≠y→x∩y=)(3)∪π=A则称π是A的一个划分(huàfēn)(partitions),称π中的元素为A的划分(huàfēn)块说明(shuōmíng)q设集合π是A的非空子集的集合,若这些非空子集两两不相交,且它们的并等于A,则称π是集合A的划分第96页/共128页第九十六页,共129页例7.17例7.17设A={a,b,c,d},给定π1,π2,π3,π4,π5,π6,如下(rúxià):π1={{a,b,c},{d}}π2={{a,b},{c},{d}}π3={{a},{a,b,c,d}}π4={{a,b},{c}}π5={,{a,b},{c,d}}π6={{a,{a}},{b,c,d}}判断哪一个是A的划分π1和π2是A的划分,其它都不是A的划分因为π3中的子集{a}和{a,b,c,d}有交,∪π4≠A,π5中含有空集,而π6根本不是A的子集族第97页/共128页第九十七页,共129页。 商集与划分(huàfēn)•商集就是A的一个划分,并且(bìngqiě)不同的商集将对应于不同的划分•反之,任给A的一个划分π,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R:•R={ 例题(lìtí)例题问集合A={a,b,c,d}上有多少个不同的等价关系?解答只要求出A上的全部划分,即为等价关系划分为一个(yīɡè)块的情况:1种,即{a,b,c,d}划分为两个块的情况:7种,即{{a,b},{c,d}},{{a,c},{b,d}},{{a,d},{b,c}}{{a},{b,c,d}},{{b},{a,c,d}},{{c},{a,b,d}},{{d},{a,b,c}}划分为三个块的情况:6种,即{{a,b},{c},{d}},{{a,c},{b},{d}},{{a,d},{b},{c}},{{a},{b},{c,d}},{{a},{c},{b,d}},{{a},{d},{b,c}}划分为四个块的情况:1种,即{a},{b},{c},{d}}因此,共有15种不同的等价关系第100页/共128页第一百页,共129页7.7偏序(partialorder)关系(guānxì)定义7.19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R是自反(zìfǎn)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偏序关系,记作≤设≤为偏序关系,如果 注意这里的“小于或等于”不是指数的大小,而是在偏序关系中的顺序性x“小于或等于”y的含义是:依照这个序,x排在y的前边或者x就是y根据不同偏序的定义,对序有着不同的解释偏序关系举例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IA小于或等于关系整除关系包含关系第101页/共128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9页可比定义7.20设R为非空集合( jíhé)A上的偏序关系,定义(1)x,y∈A,x<yx≤y∧x≠y(2)x,y∈A,x与y可比x≤y∨y≤x其中x<y读作x“小于”y这里所说的“小于”是指在偏序中x排在y的前边在具有偏序关系的集合( jíhé)A中任取两个元素x和y,可能有下述几种情况发生:x<y(或y<x),x=y,x与y不是可比的例如A={1,2,3},≤是A上的整除关系,则有1<2,1<3,1=1,2=2,3=3,2和3不可比第102页/共128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9页全序关系(guānxì)定义7.21设R为非空集合( jíhé)A上的偏序关系,如果x,y∈A,x与y都是可比的,则称R为A上的全序关系(或线序关系)例如数集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是全序关系,因为任何两个数总是可比大小的。 整除关系一般来说不是全序关系,如集合( jíhé){1,2,3}上的整除关系就不是全序关系,因为2和3不可比第103页/共128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9页偏序集定义(dìngyì)7.22集合A和A上的偏序关系≤一起叫做偏序集,记作例如整数集合Z和数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构成偏序集 第104页/共128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9页覆盖(fùgài)(cover)定义7.23设为偏序集x,y∈A,如果x<y且不存在z∈A使得(shǐde)x<z<y,则称y覆盖x例如{1,2,4,6}集合上的整除关系,有2覆盖1,4和6都覆盖2但4不覆盖1,因为有1<2<46也不覆盖4,因为4<6不成立第105页/共128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9页哈斯图(Hasse diagram)•利用偏序关系的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所得到的偏序集合图,称为哈斯图•画偏序集的哈斯图的方法•(1)用小圆圈代表元素•(2)x,y∈A,若x<y,则将x画在y的下方(xiàfānɡ)•(3)对于A中的两个不同元素x和y,如果y覆盖x,就用一条线段连接x和y。 第106页/共128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9页例7.19例7.19画出偏序集<{1,2,3,4,5,6,7,8,9},R整除(zhěngchú)>和 的哈斯图第107页/共128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9页例7.20例7.20已知偏序集的哈斯图如右图所示,试求出集合( jíhé)A和关系R的表达式解答(jiědá)A={a,b,c,d,e,f,g,h}R={ ,,, 特殊(tèshū)元素的性质•最小元是B中最小的元素,它与B中其它元素都可比•极小元不一定与B中元素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小的元素,它就是极小元•对于有穷集B,极小元一定存在,但最小元不一定存在最小元如果(rúguǒ)存在,一定是唯一的•极小元可能有多个,但不同的极小元之间是不可比的(无关系)•如果(rúguǒ)B中只有一个极小元,则它一定是B的最小元•哈斯图中,集合B的极小元是B中各元素中的最底层第110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29页例7.21例7.21设偏序集如右图所示,求A的极小( jíxiǎo)元、最小元、极大元、最大元解答(jiědá)极小元:a,b,c,g极大元:a,f,h没有最小元与最大元说明(shuōmíng)哈斯图中的孤立顶点既是极小元也是极大元 第111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29页例7.22例7.22设X为集合,A=P(X)-{}-{X},且A≠若|X|=n,问:(1)偏序集是否存在最大元?(2)偏序集是否存在最小元?(3)偏序集中极大元和极小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并说明理由解答不存在最小元和最大元,因为n≥2。 考察幂集P(X)的哈斯图,最底层的顶点是空集,记作第0层由底向上,第1层是单元集,第2层是二元子集,…由|X|=n,则第n-1层是X的n-1元子集,第n层,也就是最高层只有一个顶点X偏序集与 相比,恰好缺少第0层与第n层(因为X是n元集)因此(yīncǐ)的极小元就是X的所有单元集,即{x},x∈X;而极大元恰好少一个元素,即X-{x},x∈X第112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29页上界、下界(xiàjiè)定义(dìngyì)7.25设为偏序集,BA,y∈A1)若x(x∈B→x≤y)成立,则称y为B的上界2)若x(x∈B→y≤x)成立,则称y为B的下界3)令C={y|y为B的上界},则称C的最小元为B的最小上界或上确界4)令D={y|y为B的下界},则称D的最大元为B的最大下界或下确界第113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29页上界(shàngjiè)与下界举例363242126B B上界上界下界下界上确界上确界下确界下确界{2,3,6,12{2,3,6,12,24,36},24,36}{6,12}{6,12}{2,3,6}{2,3,6}{6}{6} 无无 无无 无无 无无12,24,36 2,3,612,24,36 2,3,6 12 6 12 66,12,24,36 6,12,24,36 无无 6 6 无无6,12,24,366,12,24,36 2,3,6 6 6 2,3,6 6 6q考虑(kǎolǜ)右图中的偏序集。 令B={b,c,d},则B的下界和最大下界都不存在,上界有d和f,最小上界为d第114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29页上界(shàngjiè)与下界的性质•B的最小元一定是B的下界(xiàjiè),同时也是B的最大下界(xiàjiè)•B的最大元一定是B的上界,同时也是B的最小上界•B的下界(xiàjiè)不一定是B的最小元,因为它可能不是B中的元素•B的上界也不一定是B的最大元•B的上界、下界(xiàjiè)、最小上界、最大下界(xiàjiè)都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最小上界与最大下界(xiàjiè)是唯一的第115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29页本章主要(zhǔyào)内容•有序对与卡氏积•二元关系(包括空关系,恒等关系,全域关系等)及其表示(biǎoshì)(关系矩阵,关系图)•关系的五种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二元关系的幂运算•关系的三种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等价关系和划分(包括等价类,商集,划分块等)•偏序关系(包括哈斯图,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等)第116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29页。 本章(běnzhānɡ)学习要求•掌握:有序对及卡氏积的概念及卡氏积的性质•掌握:二元关系,A到B的二元关系,A上的二元关系,关系的定义域和值域,关系的逆,关系的合成,关系在集合上的限制,集合在关系下的象等概念,掌握关系的定义域、值域、逆、合成、限制、象等的主要性质•掌握:关系矩阵与关系图的概念及求法•掌握: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的主要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的定义及判别法,对某些关系证明(zhèngmíng)它们有或没有中的性质第117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29页本章(běnzhānɡ)学习要求•掌握:A上二元关系的n次幂的定义及主要性质(xìngzhì)•掌握A上二元关系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的定义及求法•掌握: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划分、等概念,以及等价关系与划分之间的对应•掌握:偏序关系、偏序集、哈斯图、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上确界、下确界等概念第118页/共128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29页关系(guānxì)性质的证明•通常的证明方法(fāngfǎ)是利用定义证明•R在A上自反•任取x,有x∈A………………………………… 有关关系(guānxì)性质的练习题•在正整数集合上定义关系R:• 2)按一定规则列出序偶3)一个范例即可证明不满足某种性质4)证明某种性质成立,必须取出关系中的每个元素第122页/共128页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29页例题(lìtí)例题设A={a,b,c},试给出A的一个二元关系R,使其同时不满足五个性质分析因为关系的各种性质的存在,都要求满足一定的条件,要做的就是创造(chuàngzào)或破坏这些条件从A×A出发,通过删除某些序偶,使其不满足那些性质解答令R={,,, 习题(xítí)•设R是复数集合C上的关系,且满足xRyx-y=a+bi,a和b为给定的非负整数,试确定R的性质并证明(zhèngmíng)之•解答•(1)当a=b=0时,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不满足反自反性•(2)当a、b不全为0时,只满足反自反性、反对称性第125页/共128页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29页习题(xítí)例题设I为整数集,R={ 内容(nèiróng)总结本章说明4)笛卡儿积运算对并和交运算满足分配律,即关系运算中逆运算优先于其它运算优先权的运算以括号决定运算顺序该定理说明有穷集上只有(zhǐyǒu)有穷多个不同的二元关系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边,一定是一对方向相反的边(无单边)证明左边包含右边,即t(R)包含每个Rn1)考察G的每个顶点,如果没有环就加上一个环k)的边,就加上这条边整数集合Z和数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构成偏序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