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例撰写说明.doc
14页课例撰写说明1. 撰写内容:一课时教学设计、实施及课后反思的全过程 ①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②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③教学目标 ④问题框架(此项可以省略) ⑤教学流程(此项可以省略) ⑥教学过程设计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表达清楚 ⑦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⑧本课例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特点说明 ⑨课后反思 2. 格式要求 文本格式(见附件:课例) 字数:3000——5000字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问题框架(注:可以选择放弃此项教学流程(注:可以选择放弃此项教学过程(文字描述)(注:教学过程的文字描述与表格描述任选其一)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效果分析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特点说明(300-500字数) 教学反思 附: 《夏夜多美》课例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习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情境体验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种心理需要儿童总是依靠感觉、感受、情感亲近把握和文本儿童情感的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下被唤醒、被激发故事情境是童话体裁的一种显著特征在低年级童话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依托创设多种情境, 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悟、体验,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情境创设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种艺术 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夏夜多美》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夏天”中的一篇童话教材有如下特点:1.有趣而曲折的故事:本篇童话由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呜呜地哭展开故事情节睡莲救下小蚂蚁并留他欣赏美丽的夏夜,小蚂蚁怕父母着急,最后蜻蜓和萤火虫护送小蚂蚁安全回家故事中角色丰富,情节有趣曲折,引人入胜这就为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孩子阅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纯真而美好的情感:本篇童话既表现了睡莲、蜻蜓和萤火虫的助人为乐,又表现了小蚂蚁对大家的感激之情在故事情境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夏夜的景色美,更是每个角色心灵中充盈的那份纯真美好的情感3.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本篇童话作者把蚂蚁、蜻蜓、萤火虫、睡莲和星星拟人化用夏夜的美来衬托心灵的美全文对景美的描写笔墨不多,却很生动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在情境中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发三点。
全文有11句对话,可以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从而感受童话角色心灵的美好 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充满热情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想象和幻想,因此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往往沉浸在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甚至常常把自己当成童话世界的主人公儿童善良的天性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入《夏夜多美》的故事情境中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存在差异本篇童话篇幅较长,人物较多,对于有些学生来说,阅读存在一定难度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沉浸在童话故事当中,往往忽略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在教学中依托文本的故事情境,引入学生的生活情境,创设多种感悟、体验的情境,如:语言描述情境、扮演还原情境、想象丰富情境、插图再现情境、音乐烘托情境等以此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体验、积累,感受课文的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技术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 1.依托文本情境,巩固13个新字,会写“送”字2.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3.借助课文的插图以及生活情境,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感受到夏夜的美丽和童话角色心灵的美好。
教学难点) 问题框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效果分析 一走进故事情境,感受夏夜景美 (一)借助视频情境,初感课题意境1、初读课题: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而响亮2、播放视频:(繁星闪烁的夜空)师:夏夜静悄悄的,繁星在夜空中不停地在闪烁,看到眼前的美景,请再来读读课题3、再读课题:指一名读,学生读得温柔并略有画面感学生齐读,学生读得轻柔而带有情感 (二)依托文本情境,巩固生字新词1、复习词语: (1)亮晶晶 静悄悄 学生读ABB式词语,字音正确、声音洪亮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学生把“静悄悄”送回到句中,读出了“静”,感受到公园很静很静,静得好像一点儿声音也没有2)弯弯腰 摇摇头 学生做动作演示读3)青青的 绿绿的 学生读正确后,补充生活中积累的同样结构的词语 青青的( ) 绿绿的( ) 学生练习填写同样结构的词组4)趴 爬 学生做动作体会两个字的音、义差别。
师:做着这两个动作,你会想到故事中的谁呢?生:小蚂蚁2、(借助视频图片:一只小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师:在美丽的夏夜,小蚂蚁可没有心思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他在呜呜地哭,哭得可伤心了! 选择复习的字词:(1)为朗读做铺垫2)为进入角色以及内容理解作铺垫3)为运用语言训练做铺垫4)两个字容易混淆将这两个字复现重在区别音义,并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蚂蚁 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夏夜景美,朗读课题时渐入意境,带有情感 学生兴趣盎然地在情境中巩固生字新词 二 创设多种情境,体会美好感情一)提供问题情境,引领整体感知1、问题设计:小蚂蚁为什么呜呜地哭呢?结果怎样?2、阅读要求:(1)通读全文——读正确并了解大意2)边读边想——自读思考问题答案3、学生感知:生甲:因为小蚂蚁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所以他才会呜呜地哭生乙:睡莲救了小蚂蚁,蜻蜓和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到了家二)扮演还原情境,体会人物情感1、师:快看一看掉进池塘的小蚂蚁什么样? 指一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2、师:睡莲被小蚂蚁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一阵风吹过,水草摇摇晃晃,小蚂蚁摇摇欲坠。
你就是这只小蚂蚁,你有什么感觉啊?生甲:我感觉很害怕带着害怕的心情读小蚂蚁的话生乙:我感觉很着急带着着急的语气读好小蚂蚁的话 3、教师扮演睡莲,学生扮演蚂蚁在一次次地对读中还原故事中第四、五自然段的情境,体会小蚂蚁对睡莲的感激之情学生扮演小蚂蚁:(1)体会在他最危险的时候,是睡莲弯腰救了他指一名学生带着感激之情读第五自然段2)体会在他最伤心的时候,是睡莲为小蚂蚁送去温暖指一名学生带着感激之情读第五自然段3)体会在他最害怕的时候,是睡莲的出现让他不再害怕全班学生带着感激之情读第五自然段师小结:你们朗读时的那份感情就是感激啊! (三)想象丰富情境,再次感受景美1、教师继续扮演睡莲:“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课件出现课文插图)学生想象夏夜美景,进行句式练习:这里有(清清的)池水这里有( )的荷叶这里有( )的水草这里有( )的( )2、学生展开想象后,指多名学生再充满感情地读睡莲的话:“你瞧,夏夜多美啊!”3、师:这么美丽的夏夜,小蚂蚁你愿意住下吗?学生做着动作读第7自然段4、学生3人一组分角色读1-7自然段四)融入故事情境,巧妙识字写字1、师:小蚂蚁着急回家,是谁把他送回家了? (1)学生自读课文找到“蜻蜓”、“萤火虫”。
出示课文插图:蜻蜓和萤火虫飞来了2)学生分角色读,边读边想:小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把小蚂蚁送回家的?生:蜻蜓背着蚂蚁,萤火虫在前面照亮,把小蚂蚁送回家了3)教师借助插图点拨: “飞机”、“亮晶晶的小灯笼”在哪儿呢? 指一名学生在课文插图上指出“飞机”、“小灯笼”2、指一名学生接读14自然段3、师:小蜻蜓和萤火虫帮助小蚂蚁,把它送回了家板书:送) 学生齐读“送”师过渡:让我们写好这个“送”字,记住好朋友们对小蚂蚁的帮助 (1)学生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分析“送”字的间架结构,观察占格位置,自学生字2)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一遍“送”字3)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4)学生接受评价意见,再认真练习写一遍“送”字 依据语言文字“趴在一根水草上 呜呜的哭”,辅助语言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小蚂蚁,体会小蚂蚁的心情 遵循文本的语言特点,以对话推进情节在师生扮演中还原情境,在对读中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情感 借助插图围绕“夏夜多美”的“美”,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运用积累的语言,丰富学生头脑中夏夜美景的画面 通过插图与文字结合再现情境,巧妙体会难解词语“飞机”与“小灯笼”的含义。
不脱离故事情境,指导书写“送”字在夯实写字的同时以“送”为八到十四自然段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延续 学生融入情境中,体会到小蚂蚁的心情,带着伤心、着急的语气读好小蚂蚁的话,并理解了“感激”的含义 学生先分句填写,之后又请一名学生完整填写成一段话营造了美丽夏夜的氛围,学生读得很有情感 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既会写了“送“字,又记住了朋友们对小蚂蚁的帮助 三 依托交际情境,抒发自身感悟 (一)音乐烘托情境,回顾美丽故事1、师:多美的夏夜,多美的故事啊!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件播放轻缓动听的音乐)2、学生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二)口语交际情境,抒发美丽感受1、师:故事中的小伙伴就在我们身边,小蚂蚁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睡莲、蜻蜓、萤火虫听了小蚂蚁的话,你们想对小蚂蚁说什么呢?(1)学生小组合作在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2)小组进行汇报:①组:小蚂蚁:“谢谢睡莲姑姑救了我!”睡莲:“不客气,你能回家我就放心了②组:小蚂蚁:“谢谢你,蜻蜓,要不是你当飞机,我就回不了家了蜻蜓:“能送你回家我真高兴!”③组:小蚂蚁:“谢谢你,萤火虫,多亏你给我们照亮啊!”萤火虫:“不用谢,我很愿意帮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