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M-120各批次简介.docx
4页AIM-120各批次简介 AIM-120各批次简介作者:Andreas Parsch 70年头后期,美国寻求一种麻雀导弹的后继型号,推动AMRAAM〔先进中程导弹〕打算,11011年雷声公司的YAIM-120成为该打算的赢家11014年AIM-120进展了首次实弹射击,11017年,超音速状态下的放射也获得胜利11018年首批低速生产型AIM-120A部署,在11011年到达IOC〔初始作战实力〕 AIM-120A射程50-70公里,其他非作战型号的AIM-120A包括CATM-120A机载训练弹,DATM-120A地面手工作业弹〔培训地勤〕,JAIM-120A电子测试弹〔telemetry electronics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purposes谁来精确翻译一下〕 虽然AIM-120A在海湾斗争中被部署到前线,没任何官方资料说明它有被放射的记录AIM-120A首次记录是在11012年12月的南方守望行动中,一架F-16C用它击落了一架伊拉克的MIG-25 AIM-120B在11014年起先被部署,它采纳了新的导引头WGU-41/B,拥有软件的可再编程实力、新的数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升级。
AMRAAM工程在某时推动了升级打算P3I,第一阶段〔P3I Phase 1〕的成果就是AIM-120C,于11016年起先部署最大的区分就是拥有切尖三角翼为了可以装进F-22的内弹仓,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的AMRAAM载机上,其翼展由63.5厘米下降到44.7厘米AIM-120C换了新的WGU-44/B导引头 其次阶段〔P3I Phase 2〕的型号是AIM-120C4,11019年起先部署,采纳新的战斗部WDU-41/BC5是C4的小改良型,拥有更大的火箭发动机和经过改良的限制单元〔我在另一消息来源看到的说法是由于电子元件的技术改良、体积更小,所以使C5可以装上更大的药柱到达更远的射程〕 第三阶段〔P3I Phase 3〕的型号是AIM-120C7,在11018年起先设计要求拥有反电子干扰〔ECCM〕实力,更先进的导引头,和更长的射程长射程是海军特意要求,为的是2007年的时候能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已经老旧的不死鸟导弹挂于F-14D上AIM-120C7在2003年8月-11月胜利完成作战状态下的测试射击,原来打算2004年到达初始作战实力IOC,但由于某些缘由,直到2006年才起先部署。
第四阶段〔P3I Phase 4〕,AIM-120D,早些时候被称作AIM-120C8,由AIM-120C开展而 来,拥有上下行数据链,GPS与惯导综合的中继,更大的不行逃逸区,还有大角度与猛烈抖动下的放射实力AIM-120D由美国海空军共同开展,期望2007年12月起先部署 AIM-120D的可怕之处: 1,gps中段修正,是世界上首个具备GPS惯性测量装置实力的中距空空导弹,GPS惯性测量装置可供应采纳新软件算法的制导数据,以引导导弹沿更有效的弹道飞行,这样无需对火箭发动机改良就能提高射程同时GPS惯性测量装置还可以削减导弹的对准误差,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2,双向数据链路通讯,AIM-120D在弹体前部装有共形天线,不仅支持单向数据传输,而且还参加双向通信功能,在导弹与母机间建立通信联系 导弹在与aesa雷达实现高速通信的同时,导弹可以作为空中打击网络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既可以补充预警飞机和战斗机雷达的探测范围,又可以作为空中作战网络体系的一个传感器,实现武器-火控-指挥-探测-决策之间的无间隔交连双向数据链路通讯还可以使导弹被载机放射后,由另一架战斗机限制其飞行状态,此时,载机可以马上脱离,进入下一个作战空域,F-22A的作战效能将被最大化的挖掘,而AIM-120D将是完全符合美军空中网络中心战的第一种空空武器系统。
3,F-22A在超巡状态下放射AIM-120D,导弹的射程可能还有增加,机动实力可能还有提高 此外,雷神公司正在研制反导型AIM-120空空导弹,网络中心机载防备单元〔NCADE〕是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IM-120的导弹防备改良型,主要用于攻击处于助推段、上升段或飞行终段的短/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公司近日完成了推动系统和导引头的验证试验网络中心机载防备单元的尺寸和重量与AIM-120空空导弹一样,其发动机为双级单燃料推动系统,在第一级固体发动机燃烧完毕并投弃后,其次级才起先点火;其导引头首先跟踪的是弹道导弹的尾烟,随后瞄准点转向弹道导弹的弹体,并引导导弹采纳动能碰撞方式摧毁目标 AIM-120D的制导方式变更带来的最大优势是更敏捷的间接瞄准,而不是“重新瞄准”其实这两个在实际弹道上可能会很相像的,但我的理解是:“重新瞄准”指一起先瞄准A机,装订了A机的坐标位置,飞行中更改为瞄准B机我的疑问在于:在实际空战中这样操作有多大的作用?假如对方是机群,并且确定对方不易发觉到我方的攻击,我觉得不如先干脆瞄准对方编队的大致中心位置或者其他某个位置而不是某一架特定敌机,按我的定义,这个就是“间接瞄准”;而从提高命中率角度考虑,假如确定对方可以发觉并判定我方攻击,其大疏散空战编队也会采纳对抗机动、电子战、攻击等手段,我看还是一起先就始终只瞄准A机或B机比拟好。
就似乎制导炸弹也最好在弹道点投放以取得最大的命中概率一样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