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悬念学习”促进幼儿主动发展.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4958673
  • 上传时间:2018-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悬念学习”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21世纪是呼唤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时代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自 然就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而体现幼儿主体性,尊重幼儿的 教育观自然就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 《纲要》中也十分强调以 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之重要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依据 《纲要》精神,以“自身发展为本体,培养完整儿童 ”这一现代教育的 新理念为指导,对 “悬念学习”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悬念学习是指问题的延迟解答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适当地留有空 间,延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是有益处的因为幼儿 主要是在解疑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对于幼儿来说,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需要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延迟疑 问的解答,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恰当地运用悬念学习,可以发挥以下的作用: 一、悬念学习有利于幼儿克服学习定势的钳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种固定的观念或反应中, 这种倾向称为定势定势固然其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一面,但它也容易使问 题固定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幼儿受思 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思维具有固定性、片面性、不灵活性和自我中心性 等特点,这在续编故事中就有明显的表现。

      如编故事: “小亮捡到了一 个钱包,以后怎样了呢? ”幼儿几乎都先想到: “交给警察叔叔 了……”再如编故事: “小鸡不见了,怎么回事呢? ”幼儿会不约而同 地讲:“小鸡被狐狸抓走了 ……”而且,幼儿还难以较快的突破这种定 势若急于让幼儿编讲,则多半是思路狭窄、雷同、单调但若设置悬念 适当延迟解疑的过程,给幼儿充分的创编时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 同伴互编,这样做多能促进幼儿变换创编的角度,丰富创编的内容符合 《纲要》中强调的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二、悬念学习有利于幼儿充分地主动探索、求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思考和产 生问题是主动性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由此看来,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来 说,解疑的过程比解疑的结果更重要,尤其是一些较复杂,较生疏的问题, 更应该允许幼儿有一个充分的解疑过程,让幼儿有充分时间去试误、去探 索、去求知在充分展开对疑问的探求后,获得疑问的解答,对促进幼儿 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班进行认识鸟类的活动,其中涉及鸟 类的共同特征,幼儿几乎都认为: “鸟全都会飞 ”显然,幼儿被鸟类 的非本质然而是显著的特征迷惑了于是我对此提出反问: “有没有不 会飞的鸟呢? ”多数幼儿说 “没有”,少数幼儿说: “有”,但又都说 不出充分的理由。

      考虑到我班幼儿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准备不足,因 此,我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设置悬念: “到底有没有不会 飞的鸟呢?你们回家去问一问,我也去问一问,明天我们大家再来讨论, 看谁知道得多? ”当我再次组织这个问题的讨论时,情况就不同了孩子 们不仅反映了较丰富的有关知识,而且表现出了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满 足充分发挥了师幼互动作用,变幼儿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运用悬念学习的关键在于端正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幼儿园都是沿袭 传统教育的模式,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处 在被动的客体地位,被灌输知识和接受技能训练着眼点放在学习的结果 上,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幼儿主动感知、体验、探究的过程持此种 观念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只盯着问题的解答,因而想方设法地使问题迅速 地得到解决这种做法能给孩子一定的知识技能,却不利于发展智力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念中主 张教师要以 “完整的、活动的观点来看待整个教学过程,以综合的观点来 改进教学过程, ”这一观点对我们 “悬念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因为, 悬念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着眼于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 儿园工作规程 》早已明确幼儿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当然,这并非是说悬念 学习不讲究结果,只是不片面追求结果实际上悬念学习所获得的结果, 收益更大,质量更高例如, “通往魔术宫路上的力险 ”这一语言活动 中,我们用魔术爷爷和孩子的一段对话导入课题,并在通往魔术宫的路上 设置了许多障碍悬念,提出了如魔术宫为什么不欢迎我们进去呢?我们该 怎么办?等挑战性问题,让幼儿通过探索来讲述他们各自的 “经历”,按照“寻地图辨路 ——克服困难——讲述战胜困难的办法 ——体验成功 的喜悦”的流程来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 儿始终处于好奇、求索的积极状态 那么,是不是所有疑问都是延迟解答好呢?当然不是的不适当地延 迟解答,过分地延迟解答只会使智力活动松懈,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 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所以,运 用悬念学习,一般应从两个方面的需要出发: ①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运 用悬念学习,如:需要进行多解的问题、需要反复探索的问题等,适当延 迟解疑的过程,效果就好例如,在 “磁铁的穿透性 ”游戏中,首先, 教师将小磁鸭、各种材料制成的板、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 操作,去发现。

      然后提问: “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呢?”幼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新发现: “我发现磁铁会透 过好多材料的板吸住小磁鸭 ”教师没有把答 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 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而后又设置新 “打捞沉船”的游戏,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在两个的 游戏中,设置的悬念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 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符合了维果斯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 ②根据学习对象的需要运用悬念学习,如幼儿对解疑的心理准备不足时, 可适当延迟解疑的过程,充分推动加速幼儿内部的发展过程,符合马克思 主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 ”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及时调整 自己的指导策略,才能更好发展教育效果悬念的学习不是悬起来就行了, 悬念学习的效果正如上述所说决定于解悬过程的做法 1、悬念的提出悬念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悬念的本身要具有挑战性、 激发性,悬念的内容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在提出悬念时, 要采取富于激发的方式,运用观察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推动幼儿学 习兴趣推向深入。

      如讲故事中运用悬念学习,就应该在讲到最能激发幼儿想象的地方设置悬念,并运用富于激励的口吻,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猜一猜,以后会是怎样的呢? ”“看谁想得多? ”“谁想得和别人不 一样?”使悬念一提出来,就能抓住孩子的心,以促使解悬过程积极展开2、解悬的做法解悬的措施是不拘一格的,有议论、商讨、试验、 操作等等采取什么措施应决定于悬念的内容与学习对象的需要但无论 采取何种做法,都应注意两点: (1)悬而不断延迟解答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此要在延迟的过程中, 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延迟的过程紧紧围绕悬念展开,步步深化,这样的延 迟才有积极的意义若只设置悬念,却缺乏相应的解悬措施,就会出现越 悬越冷的情况,难以达到解悬的目的例如,幼儿偶发性的对纸、草提出 很多不同的问题,如,纸是什么做的?把它放到水里会怎样?小草吃什么? 它有什么用?等等,针对幼儿的各种提问,设计了有关 “纸的秘密, ”“草的本领大 ”主题活动,运用议论、操作等措施来解决问题,幼儿通 过操作继而又发现了新问题 “为什么本来相同的两张纸会先后落地呢? 草为什么是绿的?等使幼儿的主动性充分的发挥 (2)悬而有解有悬就要有解解悬的关键在于掌握好落实悬念的适 当时机,匆匆地解悬,不能使解悬过程充分展开,但过分延迟解悬,甚至 悬而有解,也不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掌握好 “适当”的时机,教 师要在解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动向所谓实施教育,观 察先行只有敏锐地觉察幼儿的各种反应,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反应,才 能保证解悬过程充分展开,当幼儿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时,教师汇集解悬 的过程,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幼儿对小动物、纸的摆弄很感兴趣 在“金鱼”的讨论中为什么金鱼瓶子上要留几个小洞?为什么不能把瓶盖 盖住?金鱼在脏水中会怎样呢?针对问题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的 奥秘讲清,但幼儿不可能完全理解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提出 “发现学习”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幼儿 自己寻找答案通过做实验、观察,幼儿得到了理解性答案 四、教师扮演的角色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 在解悬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既不能充当代替者, 也不能仅是旁观者所以,教师应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参与者: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解悬过程,和幼儿一起讨论、 一起做实验、一起想办法等,这样做不仅能鼓舞 “士气”,而且有利于 教师的观察、了解,还能自然地施以指导例如,在活动中发现不少幼儿 对“小电灯会发亮 ”很感兴趣,就设计了 “给小动物喂食 ”的游戏,让 幼儿尝试喂小动物吃什么食物,小动物的眼睛会亮,从中探索出当电源、 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的原理。

      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 浓,充分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支持者:凡幼儿解悬所需要的,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及时地提供,如 及时地供给所需的试验用品、操作材料,为幼儿探索开辟必要的空间,协 调各方面关系等,以保证解悬过程的充分展开 启发者:教师不应代替幼儿解悬,但应启发幼儿解悬,如在必要时提 出建议,给以提示,组织幼儿间的交流等教师的启发应在观察、了解幼 儿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适可而止,要给幼儿的探索留有余地,要避免主 观的、强加的、牵羊式的指导例如,当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教师提 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 ”当幼儿选用橙色和黄色画太阳时,又提问: “其他颜色可不可以用来画太阳呢? ”当幼儿用彩条画太阳时,教师进 一步提问: “怎样的彩条才更像阳光呢? ”通过了教师的提问,避免了 一种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幼儿期是获取知识经验的关键期 《纲要》非常鲜明地体现了 “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为本 ”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开展活动中我们 要以整合观、儿童观来设计活动,指导幼儿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