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800字5篇.doc
6页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800字5篇 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1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2 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个清明节的前几天,为了让我们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几天来扫墓.但这次扫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单纯,这次扫墓也许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事情. 一路上,我们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风味——〝空气清新〞.在繁华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独空气受着工业的影响而变得到处是一层烟雾,让这天空慢慢地变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从此在城市里消失了.回到了这里,感到在我们头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白云是那么的白,我真想永远的生活在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闻不到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联想.山上,一棵棵野松挺拔的生在悬崖陡壁的土里;一簌簌映山红向我们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渐渐的长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报到春的来临;梨树的枝头上长满了白梨花,在春风的呼唤下把它小小的花瓣洒入人间,在路上铺上了一条白色大道,好像正欢迎着我们在它这里通行.春天的气息注入到我的脑海间,让我心旷神怡. 观赏完美好春光后,我们开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饭.心灵手巧的姑父早就把应该带的工具给带来了.〝哒哒哒〞传来了姑父砍竹子的声音,随后又开始锯,经过了一番周折后,终于可以把竹筒饭放在火上烤了,我们耐心的等待了好一会儿,竹筒饭终于烤好了,肚子已经哇哇叫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吃了,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有的竹筒饭还是半生半熟的.这可害死我了,不能过瘾的尝到竹筒饭的香味,但这总给我们吸取了一点教训,让我们下一次做竹筒饭更好了. 吃完饭,我们上山了,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爬上很高的山,来到坟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让世界太平,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让公平来结果这场无必要的战争.也让我们这些小荷才入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你们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期望;也让全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按着次序办完后,我们向着太公太婆说着再见,便又下山了. 一天的路程在这里结束了,我们也又得回去吃晚饭了.〝哎!〞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一天又这么结束了. 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3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清明节对逝者的无比思念,思念撮成线,牵着泪到了空中;清明雨对逝者的无比思念,思念变成泪,伴着雷声落到了地面;清明夜对逝者的无比思念,思念化成了星,伴着弯月洒在苍穹.夜,已深了,天空中几颗疏疏朗朗的星透着几许思念,清凉的月光翻开我记忆的思绪. 看窗外雨淅淅沥沥的下,滋润了万物.雨不停地下,但也是蒙蒙的,雾一样的,再伴着风,密密的斜织着.伸出手去接,细密的雨点飘在手掌心,我还没来得及握,它就顺着手上的纹路滑下去了,刚一落地,便被泥土和嫩草吸吮了.雨纷纷,心沉沉,忽然有个问号涌上心头,妈妈明天还会去吗? 纷纷路上行人 妈妈还是去了,一条小路,绵延在清晨的雨雾里.田边小路上一道车轮印清晰可见,远远的路上一位母亲正带着她的女儿去给已逝的母亲上坟.雨渐密了,自行车不勉有些吃不消了.妈妈下了车,脱下了自己的雨衣,罩在了给逝去的母亲的烧纸上.雨中本该匆匆的我变得心事重重…… 欲断魂 终于到了姥姥的坟前.妈妈把烧纸散开.雨雾罩着潮湿的土,烧纸好不容易才点燃.我和妈妈一张张续着烧纸,不禁回想起姥姥.一件黑红料子的上衣,一条黑色的裤子,一双黑色的布鞋——几乎常年不变的固定打扮,利落干净.那时,姥姥的身体还硬朗,头发全白倒是更显精神,脸色也红润,总带着和蔼的笑容.她摇着我拍我入睡,抱着我看过年的扭秧歌,领着我串东家溜西家,直到后来追着跑着也撵不上我的自行车……我大了,姥姥老了;我来看姥姥了,姥姥走了…… 〝来,给姥姥念叨念叨近来的状况……〞收回了无尽的思绪,我不禁泛起了泪花,几分愁哀不知是为了眼前的失去还是曾经的拥有. 逝者带去了无尽的思念,不知还有什么.逝者留下了无穷的爱,不知如何计数.——后记 又一年清明节抒情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爸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凉凉的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和爸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和香炉.爸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我的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我感到我长大了,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