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三1-4生态工程.ppt
38页自主梳理 一、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分析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1)弊端: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2)实例: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2.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石油农业 (1)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2)“石油农业”生产模式的改进措施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感悟拓展 ①不同系统的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可能不同 ②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 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 C,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该图突出了“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自主梳理 一、生态工程实例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二、“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 1.实验目的:人工模拟生命支持系统,验证人类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工程,仅靠太阳,能否维持生存2.实验场所——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 (1)主体结构:封闭的建筑物 (2)内部 ①7种模拟生态群落区:5个野生生物群落+2个人工生物群落。
②两个大气扩张室——“肺”3.实验特点 ①物质上:完全与外界隔绝,只通过电力传输、电信和计算机同外界联系 ②能量上:太阳光源不断射入 4.维持时间:4年 5.实验结果:系统稳定难以维持 6.失败原因 (1)温度失调 (2)CO2含量猛增 (3)O2含量减少,不足以维持人及动物的生存7.启示 (1)认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2)目前:人类仍然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三、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区别,,感悟拓展 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 )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 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国家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①②③ B.② C.③ D.②③,解析 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外,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我国的生态工程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也不那么强调经济效益不过,目前我国的生态工程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定量化模型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样板等 答案 D,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在此项功能中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是 ( )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 C 解析 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级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它们是物质循环回路中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成分命题热点1 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 【例1】 20世纪以来石油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持续下于是生态农业成了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生态农业模式,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属于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____________。
(2)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学原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4)甘薯藤青贮的主要操作是: 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答案 (1)甘薯、花木等生产者 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 (2)甘薯→ 奶牛 (3)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4)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解析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题图中甘薯、花木等属于生产者;分解者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题图中的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都属于分解者2)题图中的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甘薯→奶牛3)生态学原理很多,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质循环利用,即主要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4)甘薯藤青贮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将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初步分解为较易吸收的有机物,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解题技巧 (1)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但生产者仍然是主要成分 (2)生态农业遵循的原理中一般应有物质再生原理,这也是解答此类题的技巧。
1.(2009·广东,32)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答案 (1)(2)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处于高营养级的人类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