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精选].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190301285
  • 上传时间:2021-08-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珠江三角洲的水资   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学生姓名 _ 邹 阳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年 级 0809   学习中心 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 号   08095191811002   ____ ______指导教师   房 艳 刚   2010年5月 1日目 录1 三角洲概况 3 流域概况 3 地理经济 3 水资源 3 供水及用水 3 河口特征 4 自然资源 42 经济发展与水文环境变化 4 经济发展 4 水环境问题 53 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7 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7 认识的转变 7 总体策略 74 结语 8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污染及防治对策邹阳 东北师范大学[摘要]珠江三角洲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水网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三角洲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严峻的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随经济的发展三角洲水文环境的变化,目前面临的各种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未来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保障策略建议[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水资源,水环境,可持续,污染防治 1 三角洲概况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流域面积45万km2,其中在我国境内44万km2流域内干流4000多公里,主要干支流9499公里干流中主流为西江,自源头至三角洲入口思贤窖处长2075km‰;干流北江长468km‰;干流东江长520km‰‰‰河网区面积9750 km2,河网密度/km2主要水道100多条,长度约1700km,水道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水系构成十分复杂三角洲径流通过八个口门注入南海入海口门处有两个海湾:东边的伶仃洋海湾和西边的黄茅海海湾1.2 地理经济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大陆南部行政区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等7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最大主体1980-2000年,珠三角经济平均增长达到16.9%,大大高于同期9.6%的全国水平和13.8%的广东省水平三角洲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371亿元,年增长13.5%,是中国的五大经济带之一,区域经济发达,并具良好的发展前景。

      1.3 水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为1600-2300mm,水资源总量3235亿m3,人均水资源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在年内相当集中,4~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2%~85%降雨形成的径流在时间分布也不均,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80%以上珠江三角洲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本地径流量仅294亿m3,来自上游的过境水量2941亿m3,占总水量的90%以上多年平均进入三角洲的沙量为8872万t,经八大口门输出河口外的沙量7098万t,输出的主要在口门附近落淤,形成沙洲和拦门沙,河口每年向外海延伸80~160m从地表水资源分析,2001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1.9%各区开发利用率有一定的差别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为52.5%1.4 供水及用水33333,占总供水量的20.1%33333,占总用水量的6.4%1.5 河口特征珠江河口水域东西宽约150km,南北长约100km,30m水深以内的水域面积约7000km2河口大陆岸线长约450km河口有八个入海口门,其形态及过流能力各不相同,其中以虎门和磨刀门为最大,两个口门入海量约占八大口门总入海量的50%以上。

      河口潮汐为半日潮,平均潮差0.86~1.63m河口区水流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影响,水流及物质输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明显枯水期潮流界基本覆盖整个三角洲范围,形成径潮流交汇的滨海河网平原区,具有与国内外其他河口显著不同的特点1.6 自然资源珠江河口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区域水网密布,航运发达;滩涂资源丰富,2,可作为深水岸线开发利用的岸线总长100km以上;河口多样化的地貌及水环境条件为生物提供了多样化栖息地;河口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近岸海域是虾贝类的主要生产基地 hm22红树林具有极发达的根系及良好的泌盐功能,极适合海滩涂的绿化它能调节海洋气候,净化海水,减弱、阻挡风浪对海岸的冲击;是沿海的一道绿色屏障,并能为各类禽鸟,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经济发展与水文环境变化1.7 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珠江三角洲依附于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和良好的水运条件,实现了地区经济的腾飞目前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产业包括IT制造、电子、轻工制造、农业、轻纺等其经济在广东省及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1 为1999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广东和全国的比例情况表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及占广东和全国的比例(1999年)指标珠三角经济区广东全国占广东的比例占全国的比例年末总人口(万人)12590931.12%1.80%土地(万km2)960.023.44%4.34‰GDP(亿元,当年价)643984648191176.07%7.86%人均GDP(元,当年价)28464117286534243.00%4.36%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83.05%22.83%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年末“三资”企业工商登记数(户)38876536442124367%18.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8.03%7.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亿元)85.09%10.49%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愿景,缺乏流域有效的、统一的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跨河桥梁、临河码头的建设、非法采砂和废水排放等,对三角洲自然环境的干预也特别大,三角洲水文环境在近20年剧烈变化,出现变异发展,各种新的水问题日趋严重,洪涝灾害接连发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8 水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中主要的水环境问题表现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发展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挤占河滩地,减少了河道及海湾水域面积,造成洪水归槽,河口泄流不畅,发生洪水灾害,威胁防洪安全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河道兴建的桥梁达200多座;在广东省3368km海岸线上,已经建了52个港口,吞吐量14500万t,码头泊位936个,其中万t级的84个,而且不少港口还正在继续填海扩建中;区域建设了大量的高速公路、输气管道;建成了全国产值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城市扩张发展,对新增土地的需求导致在短时期内对滩涂的大面积围垦仅1980~1999年期间,河口围垦滩涂就达62.7万亩大量基础建设及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河道及河口的水域面积表2 三角洲各口门水域面积变化比较 (km2) 年代范围1977198819991988相对1977面积减少量1999相对1988面积减少量1999相对1977面积减少量1999相对1977面积减少量伶仃洋109110019018.25%虎门4蕉门洪奇门及横门磨刀门鸡啼门崖门、虎跳门、黄茅海西江主流水道北江主流水道河道内大量采砂,造成河势剧烈不协调变化,导致水情变异。

      珠江三角洲河道大规模采砂主要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据初步统计,仅三水、南海、顺德等3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1990~1999年河道采砂量就达7769万m3,年平均采砂量1020万m3河道采砂引起北江三角洲河床普遍下切,使三角洲西北江不同片区之间的分流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水情变异,削弱了原有洪水防御能力,威胁区域防洪安全1994年和1998年珠江三角洲出现局部地区洪水位异常壅高现象,发生洪水灾害,造成巨大三经济损失图1为80年代和90年代对比,三角洲北江沿程河道过流断面变化示意可见区域之间地形的不协调变化图1北江河道沿程过流面积变化率经济发展引发的水污染问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废污水排放污染河道水体,水质污染日益加重由于工业集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工业企业大量增加,加之城市人口增多,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珠江三角洲流域面积仅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5.9%,2000年废污水排放总量却占全流域排污总量的54.8%,达71.63亿t/a;广州市附近的前航道、西航道、后航道、鸡鸦河道、佛山水道年纳污水已超过1亿t/a,是三角洲最污染的河道由于河水污染,供水水质不能保障近年来,许多城市原以江河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取水口水源因受污染而搬迁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到附近水库取水,有的计划到远离城市几十公里以外去取水。

      目前各大城市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质性缺水,尽管有着丰富的水量,却因河道水质污染严重而缺水经济发展必需的水资源与河流水质污染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盐水入侵加重上游取水量增加、区域用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等综合因素,使盐水入侵逐年加剧,加剧了河口淡水资源的危机生态环境恶化河口地区的湿地栖息着丰富的生物种类,对区域的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度的滩涂围垦造成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造成了优质滩涂、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影响到河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60年代广东省红树林分布广泛,面积曾达2万多公顷,因砍伐或开垦养殖而遭毁坏,现约存1.2万公顷左右,目前仅湛江仍有较大面积的成林树图2为磨刀门河口横琴大桥旁红树林破坏情况图2 磨刀门河口横琴大桥旁枯死的红树林由于海湾水质污染,导致海湾赤潮逐年增加1998年珠江口发生了一次大面积严重赤潮,灾害之重达历年之最水质污染同时威胁到河口海洋生物的生存,并通过生物个体数量的减少和食物链的营养富集机制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广东省沿海历史上有名的“八大渔汛”,目前已不再形成汛期随着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区域的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外来动力,改变着河口的地形、地貌及水文环境条件。

      珠江河口的生态及环境问题集中了经济发展进程中各种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工农业及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水产品的集中养殖和过度捕捞、河口滩涂的无序围垦,以及各种海岸工程的建设,导致河口河势、防洪、航运、生物多样性、淡水资源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2 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2.1 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预计今后几十年,流域经济将会出现持续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