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
3页《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的字词,重点的语句翻译2. 会翻译课文第一段,理解第一段的内容二、旧知回顾:1.孟子,名 , 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 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是: 2.写出爱国的名句: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点是: 结论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的六个贤人共同特征是: 作用是: 三、课前热身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写两遍苟( )箪( )屑( )恶( )羹( )蹴( )辟( )2.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贤者能勿丧耳 3.解释下列词语;得兼: 苟得: 故患: 不辟: 如使: 非独: 勿丧: 三、研讨第一段的内容:1. 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是怎样提出来的? 2.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第一段的大概意思 3.第一段中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4..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5.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四.练习:1.划分句子节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贤者能勿丧耳2.翻译句子: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有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学习目标:1.翻译第二段,理解文中的举例2.学会第二段中的重点字词句旧知回顾:1.解释下列词语;得兼: 苟得: 故患: 不辟: 如使: 非独: 勿丧: 2.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贤者能勿丧耳 3..划分句子节奏:(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贤者能勿丧耳二、课前热身1,解释下列的字词弗 与 蹴 不屑 万钟 辩 何加 得我 乡 2.翻译句子(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研讨课文内容:1.课文第二段举了什么样的例子来证明“舍生取义”?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3,请你列举仁人志士的故事,为本文补充论据。
4.搜集孟子的名言(至少两条) 四、达标测评(中考连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词语①二者不可得兼 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④ 蹴尔而与之 蹴尔: 2.翻译下面的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