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pdf

37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7770638
  • 上传时间:2018-07-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0M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47 二、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介绍 教材以明、暗两条线串联单元知识表面上,教材以有关篮球比赛的生活经验, 将原本属于不同知识领域的“步测与目测” 、 “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 “乘法分配律” 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等整合在一个单元中而在数学内核上,它们都可以统一为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具体来说,教材的编排特点是: 1.从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开始,学习步测和目测 2.在步测和目测的基础上,根据周长的意义,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多样 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进一步的应 用中巩固算法,且使算法更加灵活、高效 3. 从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及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的计算中, 感悟、 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组块”计算的训练,加强计算的思考 性 4.在解决球场铺地板的实际问题中,引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样由学生根据面积 的意义,逐步优化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并进 一步丰富为变式图形的面积计算 5.在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通过巧妙的数据设计,引导 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逐步从多样化的方法到通 用的基本方法,以理解算理来落实算法。

      同时安排了一些巧算、速算和计算规律 的推理,强调计算在思维发展方面的训练价值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能通过简单的变换,计 算拼接或分割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单,并进一步推算两积之和结构图 形等式中的未知数,特别是“ (a+x)×b=c”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在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的探索中,树立灵活计算 的意识, 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发展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 培养良好的交流态度48 (三)课时教材解读 教材以“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为主题,创造性地将“步测和目测” 、 “长方形 周长” 、 “乘法分配律” 、 “长方形面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等数学知识整合成一 个单元 主题图,从体育馆和篮球场的建造、观看篮球比赛的购票活动以及比赛过程中 的技术统计等多种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的问题是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的:如: “体育馆有多大?” “买地板要花多少钱?”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 生从数学角度来理解问题,如“你认为体育馆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 “怎样才能 算出买地板要花的钱?”有的问题是直接观察画面信息提出的,如“买 32 张甲级票 要多少钱?” “一套球衣、球裤一共要多少钱?”还有的问题可能是添加或组合了信 息提出的,如“买 6 套球服要多少钱?” “有 3 个小朋友,一共带了 100 元,可以怎 样买球票?”等等,对这些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评议: “这个提问好吗?好在哪 里?”在对问题的鉴别和赏析中,体会到提问的方法,培养提问能力。

      提问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时,可采用先独立看图思考,简要写出自己的问题, 再小组交流,选出组内好的问题,最后全班评议、记录 在黑板上罗列出代表性的问题后,还要分一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到本单元的 学习内容然后以一句“那么学习这些内容可能和哪些学过的知识有关呢?”过渡 到本单元的准备性练习,进一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基础知识、方法, 具体题目可参见《基础天天练》 49 本课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步测和目测的一般方 法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篮球场图片,引发学生“篮 球场真大啊! ”的感叹,然后问:到底有多大呢?看, 聪聪、 佳佳、 强强在干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就篮球场的长、宽、周长、面积等等提问 接着围绕篮球场究竟有多长,有多宽,展开具体 的操作与讨论 1、2 两题解决步测的问题想步测得出篮球场的 长与宽,要用步长×步数而学生根据经验知道每走 一步的长度都不尽相同,因此走几步取平均值更科学 些给出信息:强强走 5 步,走了 2 米 4 厘米长 71 步,宽 38 步学生尝试计算:总长度÷步数=204÷5, 取估计值,一步约是 40 厘米。

      40×71=2840(厘米) ≈28(米) ;40×38=1520(厘米)≈15(米) 即篮球 场长约 28 米,宽约 15 米 学生在计算时,首先应根据情况选择是口算、笔 算还是估算 估算并不是 估算课的专利 学生遇到 204÷5,可能发生疑问: 除后有余, 怎么办?教师 不必急于给出指示, 而可 以交给学生去讨论, 让学 生在争论中理解到在步 测中, 估算的可行性和必 要性 然后, 可组织学生目 测教室的长、宽,说说你 是怎样估计的?如果要 步测,你打算怎样做?50 方法明确后,进入到第 3 题教学时,可分小组 操作,先通过测量求出每一个人自己的平均步长,再 根据校园的具体环境,目测、步测有关长度,并实际 量一量,看一看误差有多少,把这些结果记录在如练 习第 3 题这样的表格中教师要关注各小组活动的安 全和有效性,了解学生中合理的、或者有创意的做法, 以及实际遇到的困难,在反馈时,全班共享 练习共 3 题学生可根据前面的课堂实践独立完 成有的题目如果学生刚才没有操作过,或者不充分, 可利用课外时间再去测量一下51 本课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教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 的认知储备,通过尝试、交流和优化,得出计算长方 形周长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先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然后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材提供了 一些线索,如制作画框所用木料的长度,将树围起来 的绳子的长度,包装礼物的彩带的长度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呢?教材分两个 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重在强化周长的意义与长方形的边长 特点 (1)在格点图中画长方形, (数)算周长;学生 可能会把四条边分别数出来,再相加;也可能会数出 一条长、一条宽,分别乘 2 再相加;还可能数出一条 长、 一条宽后相加再乘 2;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校评, 优化方法 (2)指定周长在格点图中画长方形有的 学生会先试着画一个,再通过计算周长来调整要引 导学生先思考知道周长是 12 厘米,就是对长和宽提出 了什么要求?周长即长 与宽和的 2 倍因此长+ 宽=6 第二部分在前面活 动的基础上, 直接给出几 个长方形, 请学生计算周 长52 先请学生思考,要求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如 果要我们自己来测量,打算测量几条边?为什么?再 计算周长,并交流结果要点有二,其一,进一步归 纳、明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便中下程度的学 生有“法”可依,其二,根据正方形 4 条边长都相等 的特征,进一步优化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边长 ×4。

      练习题有 3 道,与本课开头呼应,解决生活中的 周长问题第 1 题,求篮球场周长, (28+15)×2=86 (米) ;第 2 题,隔离带长:80×4=320(厘米) ;第 3 题,围栏一周长: (6+4)×2=20(米) 53 练一练五,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第 1 题,求正方形的周长视班级情况,学生可 以仅按教材要求独立计算各正方形周长,也可以在计 算之后,找一找有什么规律?边长每增加 1 厘米,周 长就增加 1×4=4(厘米) 猜一猜:如果甲正方形的边 长比乙正方形的边长长 10 厘米,则它们的周长相差多 少厘米?反过来,如果知道甲正方形的周长比乙正方 形的周长长 100 厘米,则它们的边长相差多少厘米? 锻炼函数思维 第 2 题,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608÷ 4=152 (米) , 想象一下, 这块正方形场地大约有多大? 第 3 题,先算出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 (8+2)× 2=20 (厘米) , 再用周长÷4 求出要画正方形的边长为: 20÷4=5(厘米) 54 第 4 题,知道周长与长,求宽如果想到周长中 包含两条长与两条宽,则可这样计算: (30-9×2)÷ 2=6(米) ;如果想到周长是长与宽之和的 2 倍,则可 这样计算:30÷2-9=6(米) 。

      两种方法无明显优劣, 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理解其中的关系,是否能真正建立 周长的结构,既能正向地已知长、宽求周长,又能逆 向地已知周长与长(宽) ,求宽(长) 第 5 题, 计算草坪周长为 (34+20) ×2=108 (米) 第 6 题,宽增加 4 米,长不变,原长方形就变成 了一个正方形,20×4=80(米) 本题不仅在于巩固计 算,也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引导学生遇到复 杂情形,能自觉地画图来帮助思考,就本题而言,还 要鼓励学生先在头脑中想象变化后的图形表象,再细 化分析、计算 第 7 题,先明确题意,层数指什么?图形的周长 是指哪一部分的长度? (1)列表研究,1 层的周长是多少?2 层呢?怎 么想?3 层、4 层?对于 拼成后的图形周长, 有的 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各个 正方形的周长之和 教师 不宜立刻给出评判, 而可 以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自 主评议, 你是怎样算的? 他是怎么算的?有道理 吗?有问题吗?好, 好在 哪里?错,错在什么地 方?教师要珍视学生对 问题的独立思考与相互 沟通, 强调孩子自主去建 构与提炼关系, 真正锻炼 思维能力。

      (2)重点介绍平移 边线,计算周长的方法 可融入到刚才学生讨论 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去, 对 于中下学生, 教师有必要 通过课件的演示, 让他们 直观的看到原图形与平 移处理后的正方形周长 完全一致 在具体算法的支持 下, 容易概括出图形的周 长=1×层数×4=层数× 4 注:第 7 题是选做题55 长方形周长(二)重在引导学生在稍复杂的变化 中仍紧紧把握住周长的含义,灵活选择计算周长的方 法 第 1 题,引导学生将 9 个图形分四种情况进行研 究 第一种,长方形(含正方形) :①,④ ,直接用 公式计算 第二种,凸多边形:③,⑥,⑦,⑧,平移相应 的边转化成长方形(含正方形) ,再用公式计算 第三种,凹多边形:②,⑤,平移凹的一条边转 化成长方形(含正方形) ,再加两条边长如②: (2+3) ×2+2=12 (cm) ⑤: 3×4+4=16(cm) 第四种,凹、凸多边形:⑨,先平移凸出部分, 相应的转化为凹多边形, 再按计算凹多边形周长 的方法计算 3×4+2=14(cm) 通过丰富的练习, 使 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平移 线段将不规则图形转化 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然后 计算周长的方法。

      基础好的班级还可 在正式计算前, 先请学生 估计哪些图形的周长可 能是一样的?你是怎么 想的?再实际算一算 培 养学生的空间知觉 第 2 题, 求拼接后长 方形的周长 教学可以在 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 引导评议, 结合图示明确 为什么拼成的图形周长 不简单等于所拼图形的 周长之和?关键还是在 于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拼 成图形的周长是指哪一 部分? 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 分别计算 4 个长方形的 周长: ①(4+7)×2=22(cm) ②4×4=16(cm) ③(7+5)×2=24(cm) ④(5+6)×2=22(cm) 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两两 拼接成新长方形, 计算周 长并与原来两个长方形 周长之和做比较, 发现规 律56 (1)①,②以 4cm的边为公共边拼接成长方形,周长 为(7+4+4)×2=30(cm) ,或①,②周长之和减去公 共边长的 2 倍:22+16-4×2=30(cm) (2)①,③以 7cm的边为公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