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建筑.doc
4页《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案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程课题名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类型:鉴赏教材分析: 宗教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它也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曾占据重要地位,本节教材围绕世界三大宗教先后产生的顺序,对它们的建筑特征加以总结归纳在增加学生认知宗教建筑层面的同时,教材还把对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感受层面加以影响综上因素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同时理解三大宗教建筑的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了解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根据本科特征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包括三大宗教建筑的图片,哥特式建筑飞券示意图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讨论归纳法,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吗?你见过那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多媒体切入:世界三大宗教建筑--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讨论关于宗教建筑相关知识,三、讲授新课:1、佛教的产生和代表建筑: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来逐渐传入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 代表建筑:(1)《桑奇大塔》:是中古代佛塔的最早依据,它是一种半球形的建筑物,主要用于埋葬佛祖或圣徒的舍利子和遗物它的形式是从印度史前时代的坟墓演变而来的 (2)《印尼婆罗浮屠》:不仅是印尼现存最重要的佛教建筑,而且是世界现存的最大佛塔这样独特的建筑形态意味着佛与菩萨修身养性之地、是佛教徒们心中的理想境界2、基督教的产生与代表的建筑: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产生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313年取得合法地位公元392年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代表的建筑:(1)拜占庭式建筑:《索非亚大教堂》: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体系,以及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 《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是一座有纪念碑性质的著名俄罗斯风格建筑整个教堂形体复杂而又十分协调,运用了华丽的装饰和强烈的色彩,出色地体现了俄罗斯历史上民族独立、人民胜利这个伟大主题。
《比萨教堂建筑群》:建筑形体各异,对比强烈,变化丰富 (2)罗马式建筑:略 (3)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夏特尔主教堂》、《米兰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科隆主教堂》:是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体现着基督教否定物质世界,宣扬"纯洁的"精神生活的教义3、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代表建筑 伊斯兰教的产生:兴起于公元七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后成为伊斯兰文明重要物质体现的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 代表建筑:《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吴哥寺》、《法隆寺五重塔》、《圣马可教堂》《泰姬·玛哈尔陵》:是"印度古建筑的珍珠"的世界著名建筑总体强调左右对称,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伊斯兰教徒向往纯洁的天国花园,从而成为伊斯兰教建筑中的珍品 四、课堂小结:1、课堂探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三大佛教建筑各自的特征拓展练习我会让大家在课后每人写200字左右的欣赏心得2、总结: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代表建筑的赏析,我们知道了宗教与建筑的联系,是人类历史上多个民族共有的现象,其中包含着人类的追求和信仰,也渗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