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后解构主义”叙事图式的绘制文化研究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2540589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后解构主义”叙事图式的绘制_文化研究论文   摘 要: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兴起之时,丹尼尔•潘代提 出了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掀起了一轮学界风波对潘代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梳理可 以发现,潘代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固然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理论评述不够深入、 根本概念的表述不严谨等缺陷   关键词:丹尼尔•潘代;叙事学;后经典; 后解构主义      Abstract: When the narrati ve theory of deconstruction reemerged in the 1990s, Daniel Punday put forward h is narrative theory of postdeconstruction, incurring new debates and disputes i n the academic field. A study of Punday’s post deconstructionist theory shows t hat although his theory has many merits, it has weaknesses. For example, his obs ervation of the theory is not deep enough,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fundamenta l concepts is not precise. The 1990s witnessed the renaissance of narratology, moving from the cl assical phase to the postclassical phase. When the narrative theory of deconstru ction was still in its prevalence, Daniel Punday initiated the theory of narrati ve after deconstruction, incurring as much debate as its dispute. This paper att empts to analyze Punday's theory of narrative after deconstruction, so as to she d much light upon its insights and blindness.   Key words:Daniel Punday; narratology; post classical; post dec onstruction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出现了对叙事研究兴趣的回归。

      作为对经典叙 事学的反思、创新和超越,后经典叙事学大兴其道、势头猛进以至于美国著名叙事学家戴 卫•赫尔曼在其主编的《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叙事分析新视野》一书中,开篇惊呼:“叙 事研究领域里的活动出现了小规模但确凿无疑的爆炸性局面”[1]1,揭穿了“叙事 学已死”的谎言横向多元、纵向深入式的 发展 使得叙事学勃发无限生机,迎来可喜的二次 繁荣认知叙事学、后 现代 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后殖民主义叙事学在互补共存中极力 彰显后经典叙事学的活力与表征马克•柯里曾用“多样化”、“解构化”、“ 政治 化”来 形容当前叙事理论的发展态势[2]叙事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固定结构,而是多种批 评之维的混成品而且,“叙事学”一词的使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越来越为“叙事性” 或“叙事”所取代目前,解构主义的叙事研究虽兴盛异常,但无数学者欲以超前思维,试 论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丹尼尔•潘代便是其中翘楚潘代被誉为“后解构主义 叙事理论的旗手”,在《新文学史》、《性别》、《大学 英语 》和《叙事》等国际著名期刊 上连续撰文阐述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2003年更是潘氏的多产之年,在力推《叙事躯体:走 向身体叙事学》之后,他又出版《解构主义之后的叙事》(以下简称《解》)一书,竭力推陈 他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

      本文以潘代的新著《解》一书为中心旨趣,由此来解探潘氏后解 构 主义叙事理论的构建及其运作体系我们认为,在以J•H•米勒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者依然为 解构主义与叙事学的相融发展摇旗呐喊、推波助澜之际,若对潘代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加 以考察,既可加深对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的理解,亦可解答解构之后叙事学走向的困惑      二、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探幽      叙事学发展的范式转移证实了叙事研究的复杂多样安斯加尔•汝宁在 总结 当今叙事学研究模式的时候发现,后现代主义、新 历史 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女权主义 等理论与叙事学相继结合、携手联姻,无疑将叙事研究引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 叙事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文学叙事范畴,无怪乎《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的第三部分、《叙 事理论指南》的第四部分皆以“超越文学叙事”冠名进而,叙事研究的“泛叙事性”浮出 地表,用赫尔曼的话来说,“‘叙事’概念涵盖了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符号现象、行为现 象以及广义的文化现象;例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性别叙事、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更引人注目 的是,甚至出现了地球引力叙事”[1]20柯里则坦言:“如果说当今叙事学还有 什么陈词滥调的话,那就是叙事无处不在这一说法”[2]1。

      所谓的泛叙事包括:文 学叙事、心理分析叙事、历史叙事、 法律 叙事、电影叙事、歌剧叙事、 音乐 叙事、表演 艺术 叙事以及图画叙事等瞬时间,德里达在《 论文 字学》中提出的“文本之外无物”[4 ]的观点已经被潘代的“叙事之外无物”[5]2所取代   在上述语境下,潘代撰写《解》,意在阐释“叙事因何在解构之后得以重现,叙事既可被视 作一种探讨文学结构的方式,亦可被用于分析文本与世界之间的互动关系”[5]4 本文以《解》一书为基础,详细阐述潘代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并对其加以分析和梳理,在圈点这一最新理论独到之处的同时,也力图对其欠缺与不足一 一指陈   从内容上看,《解》包括后解构主义叙事形式、后解构主义叙事的时空观及后解构主义叙事 的整体性3部分,三者相互联系、互融互通,横穿于全书的8个章节每一章皆采用先叙话题 ,后引入理论,再辅以文本例证的布局之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扫理论著作的艰深晦 涩   纵读全书不难发现,在潘代看来,后解构主义叙事与解构主义之间有着一衣带水的相邻关系 读者只有在熟谙解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理解物质性、世界性、空间和时间等4个关键词 汇,方可正确地把握潘代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

        潘代用“物质性”一词来强调后解构主义与“叙事”的姻联而“物质性”则与利奥塔所指 称的“具体性”即物质性实体、抽象化概念的一维看法相左,潘代认为,后解构主义的“物 质性不能被简单看作是世界或文本物件的稳定性、客观可知性”[5]15,因为“物 质性”其实是主体在试图创造一个稳定牢固的客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不是客体自身固 有的特性换言之,客体、主体和物质性3者间的动态关系决定了任何对后解构主义叙事的 研究必须从它与物质性的密切关系入手潘代认为,当叙事者将叙事对象物质化的时候,就 会发觉自己与叙事对象的关系拉近了,但小说的情节却变得更为复杂化了也就是说,物质 性能够解释叙事文本何以能在否定其他可能性的同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而处于叙事的“在 场”表征   论及“世界性”,“定位”又是不得不提的概念,潘代认为由于评论家总是立足于一定的社 会、政治地位,因而文本物质的不稳定性、客观性不复存在就此,我们在潘代身上不难发 现利奥塔的影子,对“宏大叙事”的否认与消解,并以“超新批评”取而代之但与此相矛 盾的是,潘代又认为,若没有宏大叙事的存在,局部式阅读便不具有任何的批评价值因此 ,为解决甚或是避开这一难题,他又构造出“世界性”这一概念,籍以说明文本的具体性与 抽象性之间的关系,认为“世界性”是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研究的重心。

      文本的“世界性” 表明,如果要将开放式的文本建构成叙事,批评家既要关注文本的局部,又不可忽略文本的 整体世界性”的存在意味着“文本不稳定;作者不能界定具体‘对象’;无法确立与文 本的单一关系”[5]54或许,正是为了回避这种“世界性”,后现代主义小说家 转而强调文本的即兴创作过程,虽然开放式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文本的“世界性”, 但“负面含义”存在又让后解构主义叙事论者无法绕过对它的讨论   “定位”、“位置”、“局部”等等皆与“空间”息息相关,而“空间”正是后解构主义叙 事理论的又一核心概念潘代在讨论了德里达、约瑟夫•弗兰克、波德莱尔、哈维以及詹明 信等人的空间观之后,指出“由于空间的本体歧义性,它连接着文本与世界”[5]33 以空间形式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文本具有物质性,进而可以为人们理解和接近外部世界的 物体提供渠道他从“局部位置”、“批评定位”等两个维度出发,来审视担当文本与世界 性之间的媒介的空间   文学理论对时间的关注曾一度超越对空间的关注柏格森提出著名的生命 哲学 ,认为时间是 一种绵亘的状态胡塞尔在其扛鼎之作《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一书中也曾明确指出:纯 粹意识的本质是它的时间性,所有的现在的意识都拥有一个过去的和未来的界域意识。

      沃夫 冈•伊瑟尔把阅读看作一个沿着某种文本轨迹一边行走,一边由读者凭借个人“文学能力” 填补其“空白”,使之“具体化”的过程;而斯坦利•费什和詹姆斯•费伦把文本看作是读 者反应行为所留下的痕迹,从而将阅读的时序性问题转到可分析的具体物体上;德里达认为 意义在一路“异延”、“播撒”、“附饰”等时间旅程中,无可确定而“后解构主义作品 的迟缓时间,恰恰体现了从对时间进程的整体把握到该进程的中断性和不确定性的转变有 了这样中断性、迟缓性的时间我们就能完全理解后解构主义的文本”[5]116在潘 代看来,理解文本时间性的方法无外乎两种:小说家式的和评论家式的如果想要说明读者 如何从一个局部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移动,这两种方法必须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综上所述,这4个相互联系的核心概念合力探讨了文本如何同时体现叙事整体性与叙事开放 性,贯穿于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的始终,对于全面理解潘代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体系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潘代的理解,“文本对象的物质性不仅仅是世界性问题的一种哲学论 断,而且也是可以用来建构和探讨这些问题的一个文本特征”;而“时间与空间是构成文本 与世界连续性的常量”[5]55-58。

           三、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的“激进”与“缺失”      举凡“后”字辈理论,大都包含3重含义:第一,时间上的“后”;第二 ,对先前理论的继承与依赖;第三,对先前理论的反思与超越潘代的后解构主义叙事理论 亦然如是首先,时间上的“后”潘代多处引用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而德氏20世纪 80、90年代的作品是其分析的重点,故取书名曰《解构之后的叙事》其次,源于而非趋步 于解构主义的后解构主义叙事一种“相因而生”的关系令后解构主义依赖于解构主义如 前所述,其基本理论的核心词汇基本上在解构主义时期就已经出现;中心论点是解构主义未 能完全澄清的问题,即:解构文本之后,叙事文本的整合与走向对此,潘代并不讳言,他 说,后解构主义叙事“是一种写作方式,其‘出发点’是解构主义,源自于那种思维方式中 所包含的传统与假设, 自然 不足为怪”[5]IX再次,对解构主义的反思与超越 与解构主义一味强调对文本中心的颠覆、消解不同,后解构主义更重视文本与客观世界间的 互动潘代通过分析后解构主义叙事特征在6部文学作品、1部理论著作中的体现,说明了对 虚构叙事的关注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应与更广泛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