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杯盘舞文献解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9780553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7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杯盘舞文献解读 王乙稀摘要:本文在相关文献和出土图像相结合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魏晋时期的杯盘舞应是在西汉手盘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杯盘舞是用手执杯盘,将其上下翻转,载歌载舞的一种杂技表演,其舞具应是由耳杯、盘一类的酒具改制而成关键词:杯盘舞;文献;舞蹈形式;器具形制学界关于杯盘舞的研究,最早见于王仲舒先生的一篇论文,论文中对杯盘舞出现的时代和表演方式进行了探讨王仲舒先生认为杯盘舞表演最早出现在东汉晚期,并用辽阳棒台子屯壁画墓和四川成都画像石墓中的图像资料来证明杯盘舞是用手进行舞弄而非踏盘表演其表演形式是表演者用一根细棍支撑着杯盘,旋转杯盘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形式在现今的杂技中仍能看到1)冯汉骥先生认为它本是汉代的旧曲目,直到魏晋时期在盘上加杯,改名为“晋世宁舞”,也可以称作杯盘舞2)至21世纪,郑永乐在他的博士论文《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中,认为“晋朝的杯盘舞是将杯子和盘子拿在手中翻转抛接,带有杂耍性质3)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再次解读,较同意郑永乐博士的观点杯盘舞应是属于扣盘类舞蹈,是舞者用手直接翻转杯盘表演,而非用木棍支撑杯盘旋转文献中关于杯盘舞内容记载并不多,现已知关于杯盘舞最早记载的文献是《搜神记》。

      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之舞其舞,抑手以执杯盤而反覆之歌曰:‘晋世宁,舞杯盤反覆,至危也杯盤,酒器也4)(见《太平御览》五七四)(见表1)著作《搜神记》《宋书》《晋书》《旧唐书》《乐府诗集》《文献通考》《秘册汇函》《津逮秘书》《学津讨原》《搜神记》原著在宋代就已经散失,原书三十卷流传至今只有二十卷,最早是收录在明代胡震亨的《秘册汇函》中,后刻板被火毁明末毛晋得其残板,又结合家藏旧籍,重新编辑增订成了《津逮秘书》清嘉庆年中,又被张海鹏收录进《学津讨原》第十六集里,前二十卷为干宝著,后十卷为陶潜著《搜神记》经过各朝代文人们不断的收录,编辑到至今所看到的版本,已不是原版晋初有《桮槃舞》、《公莫舞》史臣按:桮槃,今之《齐世宁》也张衡《舞赋》云:‘历七盘而纵蹑王粲《七释》云:‘七槃陈于广庭近世文士颜延之云:‘递间关于槃扇鲍昭云:‘七槃起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搜神记》云:‘晋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舞,矜手以接桮柈反覆之此则汉世唯有柈舞,而晋加之以桮,反覆之也5)“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之舞,手接杯盤而反覆之,歌曰‘晋世宁,舞杯盤识者曰:‘夫乐生人心,所以观事也今接杯盤于手上而反覆之,至危之事也杯盤者,酒食之器,而名曰《晋世宁》,言晋世之士苟偷于酒食之间,而知不及远,晋世之宁犹杯盤之在手也。

      6)“汉代有橦末伎,又有盤舞晋代加之以杯,谓之杯盤舞7)以上三段为《宋书》、《晋书》和《文献通考》中所记载关于杯盘舞的文献《晋书》和《文献通考》都称为“杯盤舞”,在《宋书》中称“桮槃”和“桮柈”,读音和字意都相同由此可知,各朝代记载有关杯盘舞的内容,都只是在文字拼写和断句上作改动,其大意不变这三段文献中对于杯盘舞的表演方式有不同的理解,《宋书》将《搜神记》中“抑”改为了“矜”,《晋书》改为“今”变为“矜手”和“今接”,前者“矜”字在文中应是慎重的意思,结合原文就是小心谨慎的举着杯盘而将之翻转覆盖后者“今”字有现在、即刻的意思,此处“今”应是通“矜”,同义矜手”是小心翼翼的动作,此处应是专业舞者进行的表演,翻转杯盘的时候谨慎而有技巧这两句的句意相同,但与《搜神记》中“抑手”在动作上存在些许差别笔者认为是杯盘舞应是“抑手”执起杯盘而“反覆之”,“抑手”是把手向下压或按,“反覆之”是把杯盘翻转过来,这应是舞蹈的开场动作后期北宋郭茂倩将《宋书》、《搜神记》、《晋书》和《唐书》前朝有关杯盘舞的记载文献都汇总到一处,文献中有唐代对于杯盘舞的记载,“《唐书乐志》曰:“汉有《盤舞》,晋世谓之《杯盤舞》。

      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言舞用盘七枚也8)宋代以后,后世的文献没有关于杯盘舞的讨论,都是直接从《搜神记》中抄录下来,不做重点讨论在《乐府诗集》里记载了七盘舞、杯盘舞和盘舞三种舞蹈《宋书》中“此则汉世唯有柈舞,而晋加之以桮,反覆之也9)沈约认为杯盘舞是魏晋在汉代七盘舞的基础上加以杯而形成的沈约不可能不知道七盘舞是将盘子放置于地上,舞者用脚踏盘来进行的舞蹈,结合前文分析,他在最后说的盘舞也应是指七盘舞,盘舞可作七盘舞的简称,笔者认为沈约在此处应是对杯盘舞产生了误解,杯盘舞并非脚踏表演,而是用手来舞汉代还有一种盘舞,是使用手执盘来进行表演的舞蹈,可称作手盘舞1956年,云南晋宁区石寨山滇王墓13号墓出土了一樽鎏金青铜双人盘舞扣饰,扣饰图像是两名男舞者双手各执一盘,伸展双臂相向而舞,腰间配有一柄长剑,舞者嘴巴微张,似歌唱10)所以,《唐书乐志》中的《盤舞》应是手盘舞,而非七盘舞这座墓的年代为西汉中期,所以手盘舞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中期这樽盘舞扣饰除了盘子上少一杯,与西晋杯盘舞的表演形式近乎相似,笔者认为杯盘舞的表演形式应是如此晋世宁,四海平,普天安乐永大宁四海安,天下欢,乐治兴隆舞杯盘舞杯盘,何翩翩,举坐翻覆寿万年。

      天与日,终与一,左回右转不相失……丝竹音,可不听,亦舞此槃左右轻11)太康年间,全国流行跳《晋世宁》,歌词中对杯盘舞的伴酒和舞蹈功能做了详解翩翩”指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这里是形容杯盘舞者的舞姿轻快,优美全体在座者都举起杯盤,反复地说着祝祷之词,这里是对晋武帝统一天下功德的歌颂文中还提到不听丝竹声,亦可轻松的操纵杯盘来舞蹈,说明杯盘舞对于伴奏不要求此外,杯盘舞表演可分为专业表演和自娱表演两类杯盘舞是含有杂技的表演,难度在于翻转杯盘,这需要由技艺高超的杂技演员来完成另外一种自娱表演是宴饮上的宾客在兴致高昂的时候,模仿表演人员,顺手执起自己的酒器,手舞足蹈,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见图1)我国古代的宴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宴饮方式上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酒宴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12)杯盘舞的杯和盘应是仿耳杯、盘制作的舞具杯、盘作为魏晋时期常用的饮食器具,有漆器,玉器,瓷器和金器等各种材质器物这些器具大都制作精美,供给权贵使用,不会用之作为舞蹈道具根据考古资料分析,汉魏两晋出土器物中漆器的数量较多,其中作为饮食类的耳杯和盘占出土量较多由于魏晋宴饮文化盛行的原因,作为酒器的杯、盘使用频率增高。

      从《晋世宁》中可看出杯、盘应是轻便之物,这样舞者才使得能够轻松的抛接翻转,所以杯盘舞的舞具应是仿造漆器一类较轻便的饮食器具改良制作而成,供专业舞者使用,宾客自娱舞蹈时使用的应是自己的酒具杯盤舞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西汉时期,手盘舞的出现就为它的表演形式打下了基础,流传到魏晋时期,发展成了杯盘舞,且它只存在于魏晋,是这时期一种独特的杂技表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们只图享受当下,所以才会被批“苟且于酒食之间,知不及远”13)但是,另一方面来看,宾客的手舞足蹈,高颂《晋世宁》,亦是一种对和平的渴望,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注释:王仲舒:《略说杯盘舞及其时代》,《考古通讯》,1957年5月;冯汉骥:《冯汉骥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郑永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5月;东晋 干宝撰:《搜神记》卷七, 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9月;南朝梁 沈约:《宋书》卷十九志第九 乐一, 商务印书馆, 1979年;唐 房玄龄:《晋书》卷二十七,中华书局,2011年7月;宋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 乐考二十,中华书局,2018年7月;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五十六 舞曲歌辞五,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南朝梁 沈约:《宋书》卷十九志第九 乐一, 商务印书馆, 1979年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图版六八,文物出版社,1959年;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五十六 舞曲歌辞五,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张娟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探析》,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5月;东晋 干宝撰:《搜神记》卷七, 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9月;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