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民收入分配差异以及税收政策差异等影响因素探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02030
  • 上传时间:2017-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东西部地区税负差异的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地区间税收负担、经济发展和税收贡献,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东高西低,而宏观税负西高东低同时,分析我国各地区税收负担差异形成的原因,如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所有制结构差异、财政体制因素、国民收入分配差异以及税收政策差异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理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各地区 税收负担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税负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各项税收收人总量与经济产业总量之间的比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税收能力的体现一国(或一个地区)税负的高低与经济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发展速度越快,其承受税负的能力越强,税负的上限水平越高;反之,经济越不发达,其承受税负的能力越弱,税负的下限水平越低1994 年新税制实施以来至 2000 年,我国税收总收人达到 58914.1 亿元,年均增长 17.5%,绝对额每年递增 1200 亿元无疑,税收的突破性进展壮大了国家财力和中央宏观调控的能力,但由于地区经济差距和税制设计的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倒挂”的现象,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而税负轻,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经济增长速度慢反而税负重。

      超常的税负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进一步影响西部地区税收功能的发挥,从而又形成下一轮经济的超常税负,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地区税负差异的实证分析表 1 给出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各省、市(区)的税负情况和 CDP 增长率资料(重庆市受资料所限,将其并人四川省研究)由表 1 可以看出,地区间税收负担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能够比较直观的定量分析,我们采用计算“错位”数方法,将各地区的税负和 CDP 增长率的“错位”情况进行分析显然,“错位”越多,税负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越明显从上表可以得出比较结果是:税负偏高的地区有北京、上海、云南、辽宁、广东、山西、四川、贵州、宁夏等地,其中,北京为中央企业集中缴税地,而上海和广东各有一个证券交易所,证券印花税在这两省集中缴纳,因此税收负担率较高,其余多属经济不发达的西部省区;税负偏低的地区有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多属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把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域其中,东部经济带包括:京、津、辽、冀、鲁、苏、浙、沪、闽、粤、琼、桂等 12 个沿海省、市、区;中部经济带包括:黑、吉、晋、皖、赣、豫、鄂、湘、内蒙古等 9 个省、区;西部经济带包括:新、川、藏、滇、青、甘、宁、陕、黔等 9 个省、市、区(重庆市并人四川省研究)。

      由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的税收情况比较特殊,为分析需要,我们把东部地区分为直辖市和其他省区两个组结果见表 2从表 2 可以清楚地显现出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水平的不均衡性:经济增长东高西低,而宏观税负西高东低19%一 2000 年,西部与东部相比,平均经济增长低 1.3 个百分点,而平均税负只低 0.8 个百分点如去除三个情况比较特殊的直辖市,东部其他 9 省区平均经济增长比西部高 1.1个百分点,而平均税负反而低 1.4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西部与中部相比,平均经济增长低 0.5 个百分比,而平均税负却要高出 33 个百分比从平均意义上来说,西部经济每增长 1%,承受的税收负担为 109%;而东部 9 省区和中部经济每增长 1%,承受的税收负担分别为 86%和 73%这说明西部经济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率是东、中部的 1.27 倍和 149 倍,其反差可见一斑从“贡献”力度上分析,直辖市的税收贡献是全国平均税负水平的 231%;东部九省(区)和中、西部则分别是 91%、73%和 104%由此可见,直辖市的税收贡献最大,其次是西部,而东部九省区、中部则贡献不足再计算标准差系数,东部九省区为住 0928,直辖市为 0.1321,中部为住 0284,西部最小,为0.0111。

      说明西部和中部税负动态变化较为平缓,而其他地区税负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也要看到这几年东部地区的税负增幅比较明显,1996-2000 年税负与 GDP 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0509,0.0 一 08,0.1644,o 一 555,0.3021,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正在趋于好转,西部地区税负不平的现象有所改善二、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现行增值税税制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是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这就使资本有机构成高、设备购置数额大而原材料投人较少的重工业企业,税负明显高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轻工业企业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布局是:西部地区受资源条件和工业基础的制约,其产业结构基本上以重工业为主,东部地区则是以轻工业为主因此,现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实行无疑使西部地区企业承受了较重的税负二)所有制结构差异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承受的税收负担不平衡,一般而言,国有企业高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高于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内外资企业实行两种不同的所得税制,外资企业享有更多税收优惠,有利于外资企业较多的东部地区。

      所有制结构上来看,西部以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而东部非国有化程度高,特别是以非国有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例如,从 1978 年到 1992 年,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东部的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分别由38.5%、38.7%、25.8%、324%上升到 72.8%、736%、66.8%、63.4%,而同时期西部经济区域的青海、内蒙、宁夏、甘肃的非国有经济比重分别只从 18.3%、22.8%、17.2%、9.2%上升到 17.6%、23.3%、214%、25.1%这就是西部经济区域税负反比东部经济区域税负高的原因之一税负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形成“倒挂”,使税收不能享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影响了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三)财政体制因素的影响在税收计划的安排上,不是以经济增长或税源增长为依据,而是以财政支出盘子为依据,采用“基数法”编制税收任务,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缺口大,矛盾突出,客观上产生了增加税收、解决财政困难的强烈的内在愿望导致税源较少的西部地区为了弥补财政支出缺口,制定较重的税收计划任务,从上至下层层加码,甚至收“过头税”、“寅吃卯粮”,从而是西部经济区域税负偏重。

      其次,由于分税制制度的不尽合理,未能很好的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分割问题,使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税源充足的富裕地区有税不收,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的现象普遍,纳税人实际税收负担较轻,进一步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税负差异四)国民收人分配差异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人分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来看,不断向地方倾斜;从地区来看,不断向东部地区倾斜;从国家、企业与个人看,不断向企业、个人倾斜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结构变化对税收收人具有一定影响几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国家、企业、个人三者收入占 GDP 比重由 1978 年的 32.8:16.1:51.1转变为 1995 年的 13.4:17.5:69.1,企业收人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个人收人迅速上升这种情况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个人收人占 GDP 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53.2%骤升到1995 年的 76.4%但是由于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力,造成税收大量流失,也使东部地区的税负显得较轻五)税收优惠政策差异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区域性不平等的局面一方面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东部,尤其是“特区”。

      另一方面从中西部来看,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东部地区享受过多的优惠性政策,使得这一地区税负比起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反而更轻,中西部虽然也有优惠政策,但与税收收人联系不紧,加上这些地区税源少、财政困难,使得优惠政策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对中西部的税收优惠缺乏针对性,没有从中西部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较差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明确税收优惠是为了“造血”而不是“输血”,因而效果并不明显三、若干对策与建议(一)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实现“中性税收”消费型增值税允许购人固定资产中所含的增值税税金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降低了重工业企业的增值税负,有利于缓解东、西部增值税负差异同时,还有利于鼓励投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更新在实行上,可以以西部地区为试点,率先实施增值税转型,取得经验再在全国范围推广,推行上的时间差对于凸现西部优势非常重要二)革企业所得税,为纳税人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 2(X)0 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 23%,所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却只占全国企业所得税的 18.4%造成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税负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两种企业所得税税制并存,我国对外资企业给予的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使内外资企业税负极不均衡。

      因此,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将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向国民待遇靠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项措施的实施,可以阻止大量的假合资、假外资,使企业和个人无法通过税法的漏洞逃避纳税,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内资企业的竞争能力三)按照分税制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应结合地区经济基础、投资环境和税收特点等方面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分成比例,西部地区共享税比例可略高于东部地区同时适当下放一部分立法权和解释权,如可以由省级税务部门根据本地资源优势,灵活制定资源税征收范围、单位税额、减免税等,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此外,改变运用“基数法”来编制税收计划的形式,而应以经济增长或税收增长为依据来安排税收计划四)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个人收人核算体系,改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度和分类所得税制度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 加 2 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人超r000 亿元,超过消费税,成为第四大税种但这 1000 亿元仅占税收的五 6%,与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人 30%左右柑郎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北京,90%以上的个人所得悦收人来自工薪阶层;在深圳,最大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是两位个体工商户,而有着庞大资产的私营业主、公司老总则排名再后;在浙江,对 2.3 万私营业主“摸底”,查补个人所得税 9.5 亿元。

      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还远远不够,因而造成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经济区域税负较轻的局面,应切实加强管理几防止税款的流失五)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西部倾斜力度要从区域倾斜转向产业优惠为主,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里买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增加西部投资,优先在西部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从“输血”变为“造血”,缩刁、地区差异,均衡经济发展参考文献:【l】潘贤掌,黄耀军.我国各地税负差异及其形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田经济研究,1998,(11).【2】武利华.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的实证研究团.财经研究,2000,(10)【3】罗明华.西部地区宏观税负分析[J].贵拼肘经学院学报,200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