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外语教学论文.doc
10页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_外语教学论文摘要:行动研究 ( Action Research ) 是英语教学实践的反思方法,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资料收集、理论研究与分析讨论,使教学行为朝着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向发展根据研究侧重点的差异,本行动研究分为对Pair Work的初步研究和以帮助差生为重点的Pair Work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行动研究;Pair Work;控制性练习;观察法;访谈法 一、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关于Pair Work 英语活动的初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Pair work,即两人一组进行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组织pair work 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成功,但也常有少数同学的会话效率不高或活动失败的现象例如,有的被一方独占话题,双方很少交换“话轮”;有的双方各行其事,“有话而无会”;有的使用母语为中介语,小声低语等当教师请“会话未成功”小组当众会话时,也常常出现两人的对话不能连贯表达,致使会话无法继续进行 (二) 原因假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pair work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预期作用呢?笔者对其试做以下假设: 1. 教师示意不清。
2.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3. 活动安排得不合理,如时间紧、话题枯燥等 4. 其它个人因素,如两人关系、性别及性格差异等三)研究方法 1. 调查问卷的研究过程 针对以上假设,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对会话活动的兴趣:是否喜欢两人一组活动? (2)考查教师示意是否清晰:会话活动前,老师是否示意清楚? (3)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水平的同学一组练习? (4)考查性格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性格的同学一组练习? (5)考查交往差异因素:你喜欢与平时相处怎样的同学一组练习? (6)考查性别差异因素:你希望与什么性别的同学一组练习? (7)自我判断:你认为哪些是两人对话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调查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0人 调查结果: 在90份有效答卷中,77. 5%的学生喜欢做pair work,基本肯定了会话活动的积极意义 对影响会话活动未成功原因的调查结果: (1)有79%的学生很清楚教师下达的任务与要求,可基本排除假设中关于教师示意不清的因素 (2)有68. 9%的学生对性别差异取无所谓态度,因而假设中的性别差异因素也可以排除。
(3)有54%的学生喜欢与外向性格的同学一组会话,因而假设中的性格差异因素存在,但不占主导地位因性格为非可控性因素,可不考虑列为教师课堂活动调整内容 (4)有64.7%的同学愿意找与自己相处关系好的同学一组活动,所以教师在活动编组时,前几次应尽可能地安排两人关系比较好的学生为一组,取得成功后再适当调整 (5)关于学习能力差异因素的调查显示,53. 4%的学生愿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组合,46.1% 的学生愿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组合,没有愿意与比自己水平低的同学组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应采取自由组合、 适当调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的方法 (6)会话活动设计不尽合理的问题也有所反映不少学生感到,有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完成对话任务,有时所讨论的话题很无聊,难以产生兴致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见,在尊重个人意愿自行选择pair work 合作伙伴的前提下,研究的重点应是解决活动设计和水平差异匹配问题为此,笔者采用课堂观察的办法,做了进一步的调查2. 课堂观察的实验过程1)设计方案 根据调查反馈结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第二种假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安排了水平各异的三组学生同时同地进行观察,其座位设置如下: 级别 代号 姓名 学习水平 性格 性别 备注 第一组 ATracy 中 外 女 关系好 BTom高 外 男 第二组 AField高 内 男 同上 BSue高 外 女 第三组 AJoe高 外 男 同上 BLaura低 内 女 2)课堂观察方法 请三名教师作为观察者分别坐在被试之后,持先行设计的观察记录表,记录各组对话所用时间及双方会话的过程。
记录以五秒钟为单位,用符号表示不同的活动如:“——”表示用目标语交谈,“---”表示用汉语交谈,“”表示做无关活动或未交谈 3)访谈方法 在课堂观察实验后,有意识地针对第二、第三种假设设计如下问题:你喜欢与你刚才一同练习的同桌吗? 你在做pair work的过程中有困难吗?如果有,是什么呢?请两名教师担任采访者,安排在课间休息时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是这时被试还对对话活动有清楚的印象;二可避免其他同学过分注意具体的方法是,在每组中随意抽出一名同学到某位教师那里接受采访,而另一同学到另一位教师那里接受同样的采访这样,学生可以在同桌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采访时间约为三分钟同时,在受访者事先无察情况下录音记录,然后及时整理消录课堂观察记录表Observation Sheet 内容/姓名 AB用英语交谈 _____用汉语交谈 — — — 交谈停顿 × 交谈共用时间 S(四)新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课后采访,笔者发现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其一,两个高水平的学生总是理想搭档,可是如何安排低水平学生的搭档呢?在保证搭配的双方关系都比较好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把他们与低水平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呢?其二,如何合理地设计安排课堂活动,以使低水平的学生更多地得到控制性练习(controlled practice)的机会,同时又不使高水平的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学到新东西呢?因此,笔者将如何解决低水平学生的搭配与如何解决活动设计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行动研究的重点。
二、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如何帮助差生更好地进行Pair Work?(一)问题再现 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分析及课堂观察发现,学习能力高低的匹配与课堂活动安排远远大于其它因素(性格、关系因素等)对于Pair Work的影响很显然,两个高水平的同学是最理想搭配那么,如何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活动呢?在新学期初始,笔者把行为研究的重点确定为:如何帮助差生更好地进行Pair Work? (二)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时间与资料收集方法这些解决方案具体如下:1. 重点安排差生座位 依据:由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座位的安排是教师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教育者认为优差搭配是最佳方式,如研究者李民(1998)认为“Pair Work 宜将优差生适当搭配,以利活动的顺利展开,同时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差生究竟在与哪类同学的练习中更能获益呢? 方法:首先确认差生,然后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为其配置优、中、差不同学习能力的三位同学进行Pair Work,并确认差生与他们的个人关系都很好通过课堂观察效果,以寻找最佳搭配。
2. 练习前合理设计任务 依据: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在Pair Work中感到有困难之处是单词不会说、句子不熟练等在Pair Work前的机械性对话练习可以帮助差生熟练地掌握句型,以增强信心,为向高一级的交际性操练过渡打基础Littlewood(1983)所提出的两阶段教学的第一阶段,即交际前活动(pre-communicative activity),包括“结构操练”和“亚交际活动”中,教师对对话活动的控制是由强到弱的,而学生的创造性作用是由弱到强的教师应充分考虑任务对于学生的适用性,其中包括任务的主题是否与所学课文的主题相关联,以及执行任务的学生语言输出可能出现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等问题(庞继贤、吴薇薇, 2000) 方法:在课下请学生参与设计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话题要有信息沟,任务要有难易之分在课上,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有难度的任务,因势利导,以文字形式提示学生会话中会遇到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会话前给予必要的相关内容导入,以增加学生的信心,给他们较充裕的时间表达他们感兴趣和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3. 练习中实施分层次教学 依据:由于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为了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现象,有许多教育研究者提出了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
例如:孙泓、田卫生(1998)总结了教学分层的思想,包括目标分层、讲授分层、操练分层与提问分层,对于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很有启迪意义又例如:在操练分层中要求A 层(优生)能自创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表演或自己组织语言;C 层(差生)能熟读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方法:在分层的基础上,降低对C层,即差生的要求在练习时,教师不要当旁观者,而要主动参与,对差生投入更多的激情和关怀,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4. 练习后多给差生表现机会 依据: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在Pair Work 完成后,教师一般只请举手的同学进行表演由于差生很少举手,所以基本上没有表演的机会为了调动每个差生的积极性,Lescano (1995)认为对于差生目前已能达到的程度,教师应给予毫不吝啬的表扬,教师带有肯定色彩的、甚至略带夸张的表扬会激励差生去实现下一个目标 方法:在验收Pair Work效果的时候,多给差生一些表现机会如果差生能主动举手,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他们不举手,则选择一些简单的任务请他们完成引导全班同学用掌声等手段激励差生积极进行参与5. 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依据:合作学习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法。
它是指学生在一个能力各异的小组里一起学习这个思想来源于大教育家杜威的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以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Stevens (1994)提出的“合作性整合阅读”主张两个阅读水平不同的人一组进行活动,包括彼此读给对方听,彼此讲故事等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境况下,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利他行为以及学生对他人的喜欢,增强学生的自尊及对学习的态度等 方法:请优生自愿选一名关系好的差生,提供友谊帮助,从而在班里树立起互帮互学的风气同时,对差生的进步予以承认与奖励,强调共同学习取得成绩的重要性 (三)方案实施与效果1. 首先定位差生 按照Lescano(1995)的定义分类,差生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有障碍的人(learning-disabled);另一种是由于原来学习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兴趣不足或由于转换到了新环境等原因而导致的学习较差在这个行动研究中的Anne与 Alice就是属于后者,他们是后转入这个进度较快的班级的,由于原来所在班级的进度慢,他们的词汇量相对较少,所以会话练习时,他们的表现明显比新班级中的同学落后。
2. 重点安排差生座位 在Pair Work开展前,指定差生Anne 分别与好、中、差不同学生搭配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表提供的信息,这三组Pair Work用英语交流的有效时间见下图(有效时间是三次活动的平均值,每次活动难度相当,同时记录三组不同表现): 可以看出,Anne学期末的有效交流时间要比学期初的长,这与控制性练习的增加、分层次教学等其它解决方案的作用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