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W****
  • 文档编号:150822730
  • 上传时间:2020-11-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87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DREAM,,Welcome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深入认识,3,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建立 2、新民主主义社会特征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过渡性 5、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构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1)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证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新中国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 (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适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这样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来了4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而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中国应当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的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讲过,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当时的设想是:,5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构想,(1)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新民主主义建设要经历相当长的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工业化 (2)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行私营企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3)关于过渡的方式和步骤,设想在条件具备的时候,由国家发布一道命令,宣布对私营企业实行国有化,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和平的有代价的一举消灭的办法10,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物质基础 经济条件 政治保证 国际因素,,1.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近代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到 1952 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还比较低,但这时我国社会化生产力已有一定规模,这说明我国已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国营经济包括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运用政权的威力所没收的官僚资本和陆续收回的外国资本企业这就使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80% ,占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80% 的官僚资本变成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国营经济日益壮大的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也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经济条件。

      这些先进生产力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3.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物质基础,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苏联迅速恢复了经济,特别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在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的形势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封锁禁运;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对我国恢复经济和“一五”计划建设给予了援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都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1956年周恩来审察一汽,1956年毛泽东审察一汽,过度完成的标志,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征,是民主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无产阶级专政.从政治性质上看,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政治形式上看,它是民主共和政体.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部分.,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相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民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6,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建国初期农村出现了欣欣向容的景象,新中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在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市场一片繁荣,,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和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完全符合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3)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方面,土地改革后,广大个体农民为避免重新两极分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存在着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手工业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也必须将个体和分散的农业、手工业引导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上来,把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21,四、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是走历史必由之路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第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首先,资本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一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因素二是农民小商品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上的,所以农民具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其次,社会主义因素占据领导地位: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二是工人阶级领导权、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第二,两种因素斗争及其结果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2,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3,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从而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3,,,五、深入认识,以上事实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度性,它是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的正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度的性质,毛泽东认为,过度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度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再次作出深入的论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占居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

      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