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鳜鱼养殖技术要点.docx
8页Word鳜鱼养殖技术要点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长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盖骨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章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二)生活习性 鳜鱼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中,喜爱栖息于清洁、透亮 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常钻入地窖石缝中或草丛内,夜间喜出来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草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厘米以下的鳜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等,25厘米以上则喜食较大型鱼类鳊、鲤等,也喜食扁而瘦长的餐条鱼 (三)繁殖习性 鳜鱼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鱼两年达性成熟,雄鱼一年可达性成熟成熟的亲鱼在江河、湖泊、水库中都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环境中产卵,受精卵随水漂流孵化 二、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性成熟的亲鱼须经过强化培育,培育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重点放在秋季和春季。
强化培育中要留意两点:一是要有充分的饵料鱼;二是要保证良好的水质,**好定期冲水,制造微流水的环境以保证亲鱼的良好发育特殊应留意的是,在进行亲鱼培育前肯定要确定好养殖对象,一般应选择翘嘴鳜亲鱼进行繁殖,以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亲鱼选择 在自然 水域捕捞或池塘养殖的鳜鱼,经过人工强化培育后,无病无伤的健壮个体均可做为人工繁殖用的亲鱼雄鱼体重要求在1~2公斤,雌鱼体重2~3公斤雌雄鳜鱼的区分为雄鱼下颌长,越过上颌许多,体色较艳丽,斑纹清楚,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鱼下颌短与上颌差不多长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鱼特征为腹部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松软,生殖孔突出红肿,卵透亮 呈黄绿色推断雄鱼是否成熟,主要是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即可证明性腺成熟良好 (三)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季节为5~8月注射药物有HCG、LRH-A和鱼脑垂体,混合或单独注射均可,其中以HCG1000国际单位、LRH-A50微克/公斤剂量雌鱼效果**好,雄鱼剂量减半,均用胸鳍基部一次注射法雌雄比例为1∶1.5在水温25℃时,雌鱼约24小时左右就可发情产卵在产卵池中有肯定的流水刺激更好 (四)人工孵化 孵化方式采纳环道流水孵化。
由于鳜鱼受精卵为无粘性的半浮性卵,且比家鱼卵大,所以流水孵化时流速要相应大些,防止卵的沉积鱼卵孵化出膜的时间与水温亲密相关在环道流水孵化中,水温24~28℃时约需28小时,30℃时约需24小时 三、养殖技术 (一)苗种培育 1.池塘培育 鱼苗池要彻底清整,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毁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依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饲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相宜吃同日龄的鳊、鲂鱼苗6~8天的鳜鱼苗还可吃3~5日龄的四大家鱼苗9~15日龄的鳜鱼苗可吃1厘米长的饵料鱼据生产阅历,培育1尾3厘米长的鳜鱼苗(夏花鱼种),前10天平均每天摄食各种鱼苗40尾,后10天平均摄食略小于自身规格的鱼苗15尾如饵料鱼数量不足,则会导致鳜鱼苗自相残杀因此在培育鳜鱼苗的同时,也要开展饵料鱼苗的培育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可敏捷把握投喂数量和种类,以满意鳜鱼苗的摄食为标准 2.鱼池微流水培育 鳜鱼苗培育要求有较高的溶氧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微流水小水泥池培育,也可利用家鱼人工繁殖中的产卵池、环道等设备,一般小池的面积以20平方米左右为好,每平方米可放鳜鱼苗1000尾左右。
要保证水质清爽,有微流水,使水处于常常的交换状态利用人工繁殖的环道培育鳜鱼苗,因水的交换量大,溶氧丰富,放养密度可加大至每立方米水体3~5万尾因环道流水的水质清爽无污染,操作管理便利,同时病害也少,所以用这种流水方式培育鱼苗的成活率较高 3.网箱培育 在水质较好的水体中,可设置网箱分级培育,可提高鳜鱼苗的成活率一般为了操作便利,可采纳三级网箱培育法:一级网箱目大为50目,规格为2米×1米×1米;二级网箱目大为0.2厘米,规格为5米×1米×1米;三级网箱目大为0.5厘米,规格为10米×1米×1米网箱布均用锦纶或维纶网片,网箱框架采纳浮架式装置放养在一级网箱的鳜鱼苗密度为每箱1~1.5万尾;饲养15天左右,体长可达1.8厘米左右,即可转入二级网箱培育,每箱可放养1000~2000尾;饲养7~10天,体长可达3厘米左右,再转入三级网箱,每箱密度为500~1000尾再培育15天后,即可成为10厘米左右的鱼种了网箱培育鳜鱼的关键是保持清洁的水质和足量适口的饲料鱼 (二)成鱼养殖 1.池塘养殖 (1)鱼池鳜鱼相宜用小池塘养殖,鱼池面积一般为1~3亩,池水深1.5米左右鳜鱼苗种入池前,要彻底清塘,常用药物为生石灰,每亩施150公斤;漂白粉用量为池水呈20毫克/升的浓度即可。
一般在清塘10天后药性消逝在桶中盛池水后放进几尾鱼,如24小时无特别,则可进行放养 (2)放养依据养殖条件的优劣和技术水平凹凸,一般每亩放养3.3厘米的鳜鱼夏花鱼种1000~1500尾 (3)饵料鱼鳜鱼的自然 食性是摄食活鱼,饵料鱼的来源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购买家鱼水花密养,随时投喂;二是培育和收集野杂鱼苗,每亩养鳜池应搭配饵料鱼培育池3亩左右,可放入鲤鱼、鲫鱼或一些繁殖时间较早、繁殖量较大的野杂鱼类,繁殖大批鱼苗供鳜鱼摄食;三是为了节约鱼池,可直接在鳜鱼池中投放一些麦穗鱼、餐条鱼等小型鱼类,繁殖次数较多,可满意鳜鱼的需求 (4)投饲把体重0.5克(体长约3厘米)的鳜鱼苗养至500克的商品鱼,需消耗饵料鱼约5000尾(约3公斤)要依据鱼的生长状况及天气状况准时投放饵料鱼,**好是3~5天投放一次,使池塘中的饵料鱼保持肯定的密度在饵料来源充分的状况下,应尽量投一些饵料鱼,让鳜鱼有充分的食料,吃不完的饲料鱼,在捕捞时与鳜鱼同时捕起出售 (5)管理主要是早晚巡塘,观看鳜鱼的摄食状况、生长状况及水质状况 要保持良好的水质,使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每两个星期换水一次,同时在水质变浓时要准时冲水。
夏季天气酷热时肯定要使用增氧机增氧为了避开水质过肥,可在水中培育肯定的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此外还要留意防逃防盗,进出水口都要用筛绢网布包牢,防止鱼苗随水逃走在成鱼阶段和即将起捕之时,要派人值班,以防盗鱼大事发生 2.网箱养殖 养殖鳜鱼的网箱面积一般以20平方米左右为好,太大了不便管理,太小了水质易变坏网目大小为2.5~3厘米网箱应设置在具有微流水的环境中,以水库的水质**好放养的鳜鱼种一般在10厘米左右,放养的规格要整齐全都,不然会发生大吃小的现象一般在4月份放养每平方米放养15尾左右,到11月份起捕,可获得每尾重0.5公斤以上的鳜鱼 网箱养鳜**重要的是解决好饵料鱼的问题据北京市养殖阅历,所投放的饵料鱼重量与所获鳜鱼产量的比例关系约为3∶1,就是说每投喂1.5公斤的鲜活饵料鱼,可产0.5公斤的鳜鱼饵料鱼的种类,可因地制宜地投喂鳊、鲫、罗非鱼苗等,也可掺入少量的活蚯蚓饵料鱼的投放应实行少吃多餐法,每天投喂3次(即早、中、晚各一次) 网箱养鳜的密度大,肯定要加强管理,要勤洗箱、勤消毒,至少每星期洗刷一次洗箱时,先将鳜鱼转至备用网箱,彻底清除网箱中的杂物及剩饵,要刷掉网箱上的青苔,以防堵塞网眼。
每月用生石灰消毒网箱一次在管理上还应随时留意网片有无破洞,如有应准时缝补为了预防水老鼠及其他敌害咬破网片,可在网箱外面再挂一道胶丝网,拦住敌害的通道 四、疾病及其防治 (一)水霉病 在鳜鱼繁殖过程中,假如受精卵的孵化用水混有污物,会使鱼卵受损,从而感染上水霉菌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肉眼观看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像,严峻时会造成大批死亡 在鳜鱼的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过程中,因操作、运输不当使鱼体受伤,易发生此病,肉眼观看病鱼体表和擦伤处,有白色絮状物一旦患有此病,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后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对鳜鱼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龙纱绢网过滤,以防杂物进入 (2)用0.01%孔雀石绿溶液泼洒,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或用2%的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 (3)勿选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下塘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4)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者用1%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另外,在捕捞及运输过程中,防止鱼体擦伤 (二)纤毛虫病 这是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车轮虫等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头部。
该病扩散快速,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不愿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白点状物,口不能合上,游动失去平衡,继而死亡该病危害性极大 防治方法: (1)对流水池每天用3%食盐水全池泼一次,停水3~5分钟,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2)对流水池用1.6×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停水3~5分钟,疗效明显;静水池用0.7×10-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夏花下塘时用2%食盐水浸洗病鱼2分钟 (三)锚头鳋和中华鳋病 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鳜鱼体表,使鱼体消瘦,失去游泳及捕食力量中华鳋主要寄生在鳃部,破坏鳃组织,影响呼吸力量这种鳋类主要是危害鳜鱼种,危害较大,1尾5厘米的幼鱼体上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