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人工湿地植物选配技术导则.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职**
  • 文档编号:351076359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5.08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工湿地植物选配技术导则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现状调查 3 6 植物选择 5 7 植物配置 7 8 植物养护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人工湿地植物推荐名录、种植要求 11 人工湿地植物选配技术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人工湿地植物选配技术的总体要求,以及现状调查、植物选择、植物配置与植物养护的具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生境修复、景观提升和水质净化等为主导功能或具有复合功能的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配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4708 湿地分类 CJ/T 512 园林植物筛选通用技术要求HJ4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LY/T 1820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SL 58 水文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主导功能型人工湿地 dominant functional constructed wetland由人工建造或以人工建造为主,以优先实现或提升生态、景观和环境等特定功能目标的湿地。

      3.2复合功能型人工湿地 composite functional constructed wetland由人工建造或以人工建造为主,以实现或提升生态、景观和环境等多种功能目标的湿地 3.3人工湿地植物选择 selection of plant in constructed wetland为实现人工湿地预期功能目标,而进行的植物选择过程 93.4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disposition of plant in constructed wetland对选择的人工湿地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使其功能优化的过程 3.5生境修复 biotope remediation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结构和功能,使退化状态得以改善,并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6绿 期 green period指植物从返青到枯萎的持续天数 3.7生长型 growth form亲缘上常常无关的一组分类群通过进化而产生的形态上可比的类型,是对一种特定生境中特定生活式样的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3.8先锋植物 pioneer plant指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 3.9生活型 life form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位,凡是在外貌上具有相同(似)适应特征的归为同一类生活型。

      4 总体要求4.0.1 人工湿地植物选配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安全、健康适生和功能优先原则,宜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4.0.2 根据人工湿地功能类型,人工湿地可分为主导功能型人工湿地和复合功能型人工湿地;主导功能型人工湿地可分为生境修复型人工湿地、景观提升型人工湿地和水质净化型人工湿地等 4.0.3 人工湿地植物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物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还应根据人工湿地功能要求、工艺流程、光照、水深、流速和水温等条件选配适合当地生长的种类 4.0.4 人工湿地植物选配宜按照现状调查、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的顺序依次开展 4.0.5 人工湿地植物应根据生态因子相似程度,宜优先在人工湿地周边区域可安全调运和常规栽培的地理范围内选配植物种类 4.0.6 人工湿地植物应选配抗逆性强、生命力旺盛和生长势好的植物,宜选配年生长期长、常绿或冬季半枯萎的植物 4.0.7 人工湿地植物应优先选配乡土植物种类,不应对生态安全构成侵害;可优先选配所在区域人工湿地适生的保护性物种 5 现状调查5.1 湿地概况5.1.1 人工湿地现状调查范围包括人工湿地场地及对其有影响的相邻区域 5.1.2 植物选配前应调查明确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防洪和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5.1.3 新建人工湿地工程植物选配前应调查工艺类别、近远期建设规模、地形地势、附属设施建设等基本建设情况;已建人工湿地工程植物选配前除以上信息外,还应调查人工湿地进出水水量、水质、水温和流速等信息5.1.4 人工湿地调查方法可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调查和监测等方法,应优先收集生态环境、水文、建设等部门的资料和监测数据;在资料缺失情况下,还应采取现场调查和监测的方式,在具有不同代表性的时段和区域设置监测样点5.2 适生环境5.2.1 适生环境调查信息应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生境要素信息5.2.2 基础地理信息应包括经纬度、海拔等;经纬度和海拔可现场通过 GPS 仪器测量5.2.3 生境要素信息应包括地理形态、水文、水质、底质沉积物和驳岸状况等自然条件和工程状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地理形态调查项目包括湿地类型、几何特征、驳岸形态和其他人造工程形态b)水文水动力调查项目包括水面宽度、水深和流速c) 水质调查项目包括常规监测指标和选测项目,其中常规监测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等d) 底质沉积物调查包括底质组成、沉积物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e)驳岸状况调查项目包括驳岸类型、质量及其植被覆盖。

      5.2.4 人工湿地地理几何特征可由无人机航拍和结构解析判识,驳岸形态可根据断面形态类型的顶部形态和表面形态判识5.2.5 人工湿地应分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三季调查水文状况,水面宽度可采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水深可依据 SL58 采用超声波测深仪、铅鱼、测深杆或测深锤测量;流速测量可采用流速仪法和浮标法等方法测量5.2.6 人工湿地可采用水质分析仪现场监测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浊度;COD、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等监测所涉及的样品采样和保存条件参照 HJ493,分析方法参照 GB3838 规定的方法5.2.7 人工湿地底质沉积物粒径体积调查时宜采用底质采集框收集样品,经不同孔径筛网获得不同粒径级别样品,使用体积法测量不同粒径级别样品的体积,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比例;底质类型分级见表 1表1 底质类型分级表 底质类型 粒径大小(mm) 样品级别 巨砾 >256 9 中巨砾 128-256 8 中砾 64-128 7 大卵砾 32-64 6 中卵砾 16-32 5 卵石 8-16 4 砾石 4-8 3 砂砾 2-4 2 砂子 0.06-2 1 黏土与细泥 <0.06 0 5.2.8 人工湿地沉积物性质调查时宜采用彼得逊采泥器或柱状采泥器收集,水深较浅可直接采用小铁铲收集表层 5 cm 或 10 cm 的沉积物;每个断面收集 3 次混合而成样品,剔除样品中的碎石、贝壳及动植物残体等异物,用聚乙烯密封袋或不锈钢盒保存,低温条件下运回实验室分析。

      5.2.9 人工湿地驳岸类型和植被状况采用现场调查打分评价,调查打分表参见表 2表2 驳岸调查打分表 时间 地点 经纬度 记录人 驳岸质量 好 较好 一般 差 评分 16-20 11-15 6-10 0-5 构建形式 原土夯实,种植植被,自然式 砌石、杉木桩、箱砌块等生态驳岸和复合类型 阶梯式、退台式半自然驳岸 直立式人工驳岸 分值M1: 驳岸稳定性 很稳定,无明显侵蚀痕迹,受损率5%以内 比较稳定,有冲刷侵蚀,受损率30% 以内 稳定性一般, 有局部塌方, 面积不超过 30% 稳定性差,有明显塌方,面积在30%以上 分值M2: 生境连通度 坡度缓,植被层坡度缓,植被层次坡度较大,水坡度较大,无水次丰富,水陆交换频繁 较丰富,有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生生物栖息生境缺失,有人工洞穴 生生物栖息环境,缺少水陆交换空间 分值M3: 植被丰富度 50%以上面积有植被覆盖,群落类型多样、结构丰富、适应性强 25-50% 面积有植被覆盖,群落类型和结构单一、适应性强 25%以下面积有植被覆盖, 群落类型和结构单一、适应性差 几乎无植被覆盖 分值M4: 游憩安全性 有护栏或植被隔离和游憩场地,设置警示标志,安全性高 有防护和游憩场地, 缺少 无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 分值M5: 总分值M M=M1+M2+M3+M4+M5 5.3 植被调查5.3.1 植被调查包括现有植被调查和历史植被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湿地植被的面积与分布、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

      5.3.2 人工湿地植被面积与分布调查,宜利用卫星影像、航空照片、地形图等资料,结合野外勘察确定,并在区域平面图上加以标识 5.3.3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调查应列出植物名录,指出本地种、归化种、入侵种及各级保护物种,应包括特有种、罕见种、濒危种、指示种等5.3.4 人工湿地植被类型调查宜以群丛为基本单位调查,指出群落的优势种、共建种、伴生种等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特点 5.3.5 人工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历史植被调查),宜以现有资料为主,充分搜集以往研究成果、文献,结合走访、调查,了解湿地植被利用和受破坏情况5.3.6 人工湿地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可按照 LY/T 1820 的规定执行;栽培植物调查方法可按照 CJ/T 512 的规定执行5.3.7 应在人工湿地概况、适生环境和植被调查基础上评估湿地植物基本现状,明确本地湿地适生植物、生境受损程度、主要污染物及影响植物配置的其他因子6 植物选择6.1 生境修复型人工湿地植物选择6.1.1 生境修复型人工湿地应选择对受损湿地恢复和当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良好作用的乡土植物和归化植物,不得选用外来入侵植物6.1.2 生境修复型人工湿地应恢复湿地类型和生境的多样性,根据生态系统恢复阶段、水生植被演替规律和植物生长型,选择适应不同生境的先锋种、途中种和优势种。

      6.1.3 植物所处演替序列阶段的确定应综合物种的生物学习性特性、生态学特征及其在群落中功能地位来判断 6.1.4 生境修复型人工湿地应考虑本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宜选择为土著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植物种类 6.1.5 生境修复型人工湿地宜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适生植物,慎用恶性生长的漂浮植物 6.2 景观提升型人工湿地植物选择6.2.1 景观提升型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可根据湿地植物观赏特性划分为观花、观叶、观果、观干等,应依照特性营建不同的景观空间 6.2.2 湿地植物应根据不同的植物形态,如球型、伞型、垂枝型、纺锤型等,营建不同的景观效果 6.2.3 景观提升型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应考虑多种植物形态的协调性;形状极为特殊的植物,可孤植或列植 6.2.4 植物选择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