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世新生.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88847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4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世新生    李 建 高 阳 李 灵(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及学科,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尝试完善地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以实现我国教育事业伟大发展为最高出发点,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探讨Keys: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历史溯源 进展 趋势1.引言提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得不提到其主要理论依托——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心理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具体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学生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相当高,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数据表明大力推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然需要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2.1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国家,其研究与应用至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若要研究国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沿革,必然要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特曼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面向弱智儿童的心理教育学校,提出了“教育治疗”的观点,力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矫治弱智儿童的行为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始转向改善学校的心理环境这个时期,学校教育所包含的这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2]2)扩大化、专业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这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对美国的学校心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级学校开始运用更多非治疗性的方法来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化和扩大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学校心理健康的专业化和扩大化也开始发展3)综合服务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步入70年代,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来自WwW.lw5u.Com]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学校自己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断增加以及这些服务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建立了大量的校本医务所(School based Clinic),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以心理健康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举措在美国掀起了校本医务所(School based Clinic)的潮流[3]4)生态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目前,美国的师范院校已开始增加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美国学者西维尔(Sylvia,2000)指出:“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一直在尝试对学生进行生态化的干预,然而,我们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在观念上并没有转变过来要建立一个生态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不难看出,生态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2.2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受西方国家影响,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而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一般认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4]1)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学者(如叶广俊、骆伯巍、陈家麟、范慧琴等)和机构(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

      1986年,班华教授第一次提出了“心育”概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期间既有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反思,也有对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经验的介绍这为以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2)尝试、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20世纪80年[来自www.lW5u.Com]代中后期,北京、天津、浙江、江苏、上海、辽宁等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就开始率先开展具有心理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等方式处理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学习方法、考试压力、人际交往、青春期问题等方面的困扰随后几年中,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江苏、河北、辽宁、天津、浙江、四川、广西、山西等地,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初具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学校,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尝试意义重大,对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3)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更加密切,党和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研究者们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规模扩大,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行展开。

      这些都极其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4)推进、繁荣期——20世纪末至今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加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初具规模,大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建构”等问题的研究,细化到学习困难成因的分析、学习焦虑的解决、青春期情感问题的疏导等据统计,到2004年底,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刊物或教材约有300余种,而到2012年底已经翻了一番另外、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得到极大加强,2002年至今大量一线教师接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这些都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5]3.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3.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约有 70% 的学校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和教育机构及各级学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3.1.1 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国家教育部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大了对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力度。

      与此相应,大部分省、市、地区都成立了由领导、专家和富师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委员会3.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近20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成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最为热门的一个领域,而且成效显著例如,张玉堂(2009)对兰州市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科研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途径、开展形式到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3.1.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开始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这些措施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北京市2000年就对1500名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培训:上海市从1999年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并核发“资格证书”,其他如吉林、辽宁、四川、河北、江苏、等地也都培训了一批专兼职教师3.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和反思3.2.1 课程化严重,缺乏全面渗透课程化是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门如同数学、语文一样的学科,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

      这样,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由于科任教师缺乏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而继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始目的难以实现学生只靠背概念,完成作业,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7]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全面渗透性,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学观念中,渗透到所有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思维中3.2.2 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关系混淆很多学校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心理健康部门,实际上可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要求,没有专业的心理学人才执掌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甚至与德育工作混为一谈,这种心理形同虚设就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负责人员对心理健康的了解程度不够,一方面是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或是德育工作者感到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收到好的效果,便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者工作水平的提高3.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目前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大多是以科普化后的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体系的,向学生讲授知觉、焦虑、抑郁症等等,而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种种需要却难以顾及。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成长环境应该包括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灵活多样、切实具体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则主要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建立4.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思考4.1 实施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分层次确定重点的多层教育体系这就要求丰富教师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以及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4.1.1丰富教师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丰富的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教师的发展心理学知识水平越高,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越全面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方面需要革新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要有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加强知识储备4.1.2 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和帮助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的了解还不够准确,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水平,都是一些个人经验式的、非科学性的认识。

      因此教师亟待增进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理解4.2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从消极模式转向积极模式,是心理学把研究对象从特殊转向普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4.2.1 增强学生的福乐体验福乐(flow)是由积极心理学权威西卡森特米哈伊(Mihalyi Csikszent)提出的一个概念,福乐就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此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情绪状态在人的意识中会不断地出现,就会像水流一样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是体验这种情绪的良好途径4.2.2 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不良个性特征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不可缺少物质基础,积极健康的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要条件,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必然,因此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4.3构建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尽管国家已有开展心理健康的指导方针,但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所以说,在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严重滞后构建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同时,还需要改革当前中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一个能够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