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一种七现”说之误.doc

4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91891182
  • 上传时间:2022-08-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一种七现”说之误(林国良)论“一种七现”说之误 ——以印顺法师《摄大乘论讲记》 为中心作者: 林国良 【摘要】“一种七现”说主要由现代印顺法师等人提出本文主要分析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的有关说法印顺认为无著的《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等著作反映的是“一种七现”思想,即第八识不是现行识,只是种子识但印顺也承认, 《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等反映的是“八识现行”说思想,即第八识是现行识本文据理分析,指出与大圆镜智相应的第八识也必然是现行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既然圣位第八识是现行识,凡位第八识,据《瑜伽论》等说,也是现行识,那么,为何《摄论》等说是种识?进一步对《讲记》作深入分析,实际上,印顺并没有提出《摄论》第八识是种识的决定性论据,他所作的论证,都是在自己设定的概念中打转再对《摄论》作深入分析,该论实际上也包含第八识是现行识的证据,所以,严格地说, 《摄论》的论述侧重于第八识是种识的一面,但并不限定其是种识再从圣言量的立场分析,圣者所见第八识,是现行识还是种识,应该所见一致既然《瑜伽论》 《显扬论》说第八识是现行识,那就没有道理到《摄论》等又说是种识所以,断言《摄论》第八识是种识,是没有道理的。

      而为使“一种七现”说更为圆满,印顺据真谛之说,提出第七末那识与第八阿赖耶识是一识,阿赖耶识是种识,末那是其现行识,而此说之论证更是谬误众多从唯识教法演变来看, 《瑜伽论》详说法相,也奠定了唯识论基本原理 《摄论》等则是强化唯识论的特色,强调“一切即是识” 最后,《大乘百法明门论》 和《唯识三十颂》进一步完善唯识教法,构建了完善而精致的唯识论体系就圣言量立场看,圣者证到的实相应该没有差异,至于唯识教法的演变, 不是圣者所证不同, 而是在弘扬唯识教法过程中,圣者在作不断调整,以适应不同人群,并使唯识教法越趋完善 “一种七现” 说,主要是现代的印顺法师、 牟宗三 [1]等人所主张 “一种七现” ,意谓前七识既有种子也有现行,而第八识只是种识,没有现行识与之相反的是 “八识现行”说,该说认为第八识也有现行识所以,两种观点差异的核心就是:第八识只是种识,还是有现行识?本文以下主要对印顺法师的《摄大乘论讲记》 (以下简称《讲记》 )中的相关观点进行分析 《讲记》中,印顺认为,无著、世亲的《大乘庄严经论》 (以下简称《庄严论》 )、《摄大乘论》(以下简称《摄论》 )、《中边分别论》 (真谛译,玄奘译的是《辩中边论》,二论都简称《中边论》 )体现的是“一种七现”思想。

      印顺并认为,此说反映的是唯识古义,是唯识学的正统主张 [2] 但笔者以为,印顺的此种说法是有问题的,第八识有现行识,既有教证,也有理证从理证看,与大圆镜智相应的第八识就是现行识;从教证看,印顺也承认, 《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 (《瑜伽师地论》以下简称《瑜伽论》 )和《显扬圣教论》 (以下简称《显扬论》 )是“八识现行”说[3] 既有《瑜伽论》说“八识现行” ,那么,“一种七现”是否“是唯识学的正统主张” 就大有问题 进而,如果对《讲记》所提供的论据进行深入分析,那么, “一种七现”说本身能否成立又成了问题 一、唯识典籍中的第八现行识 1. 从大圆镜智看第八现行识第八识有现行识,这可从大圆镜智得到明证还是从《摄论》说起, 《摄论》说:“法身由几自在而得自在?略由五种 五、由圆镜、平等、观察、成所作智自在,由转识蕴依故 ”[4] 由此可见,《摄论》也说到了转八识成四智,但《摄论》没有对四智作具体论述,因此,说《摄论》的四智不异于其他唯识经典的四智,应不为过那么,四智或大圆镜智有什么性能?《大乘庄严经论》 :大圆镜智 “了知一切境界, 障永盡故[5] 世亲《摄大乘论释》 :“此中大圆镜智者,谓无忘失法,所知境界虽不现前,亦能记了。

      [6] 这就是说,大圆镜智有能缘作用,能了知一切境界,这意味着大圆镜智是现行, 因为只有现行才有能缘作用,种子是没有能缘作用的,例如眼识种子不缘青黄赤白,眼识现行才能缘青黄赤白此外, 《佛地经论》说: “四智心品虽有多分,然皆无漏现量所摄 ” [7] 四智都是无漏现量,这也意味着,四智不可能是种子状态,而必须是现行状态,因为只有现行,才能区分现量或比量综上所说,大圆镜智有能缘作用,是无漏现量,这样,大圆镜智就必定是现行进一步问:四智是什么?或者说, 大圆镜智是什么? 《佛地经论》说:“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有几心法共相应耶?有二十一谓五遍行、五各别境、十一唯善 ”[8] 所以,四智心品就是:第八识与二十一个心所组成了大圆镜智心品,第七识与二十一个心所组成了平等性智心品,第六识与二十一个心所组成了妙观察智心品,前五识与二十一个心所组成了成所作智心品 四智心品之所以只有二十一心所, 因为在无漏位,烦恼心所、随烦恼心所、不定心所的种子都被断除,所以不会再有现行生起这样,能与八识同时生起的就只有五个遍行心所、五个别境心所和十一个善心所四智心品的智,实际就是别境心所中的慧,但此时(即佛位)的慧是无漏慧。

      而之所以称它们为四智心品,是因为在凡夫位,识强智劣,所以分别称之为第八识心品、第七识心品等;到了佛位,智强识劣,所以分别称之为大圆镜智心品、平等性智心品等最后,在大圆镜智心品中的第八识,由于大圆镜智必定是现行,所以其中的第八无垢识也必定是现行由此可见,第八识是有现行的进而要问:既然第八识有现行,佛位的第八识就是现行,那么,凡夫位的第八识是否只能是种识呢?事实上也并非如此 2.从《瑜伽论》看第八现行识《瑜伽论》的阿赖耶识就是凡夫位的第八识 《瑜伽论》说: “谓若略说阿赖耶识,由于二种所缘境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故 ” [9] 由此分析:一、第八阿赖耶识有所缘境,所以其本身是能缘识, 也就是现行识 据理而言,“识谓了别”,第八识既然是识,当然应有能缘(认识)作用,具体而言,第八识的认识对象(即“所缘境” ),包括“内执受”和“外无分别器” ,“内执受”,据《瑜伽论》下文,即种子和根身; “外无分别器” ,即器世间所以,第八识的认识对象就是种子、根身和器世间其次, “内执受”,表明第八识还有执受作用,能执受种子与根身,这也意味着第八识是现行识,因为只有现行识具有执受作用,种子不能有执受作用。

      种子就是潜在功能,没有任何(能缘、执受等)现实作用;如果种子也能产生现实作用, 那就与现行没有区别了这样的话,我们闭上眼睛,也会看到各种东西;睡着时,耳中也会听到各种声音;不吃东西时,口中依然五味杂陈,因为诸识种子永远都在,没有缺席之时如果说,种子虽在,还是要具备因缘才能产生上述感知和认识,那就是诸识种子生起诸识现行,而不是诸识种子本身就能发挥诸识作用另外,《瑜伽论》还说阿赖耶识有相应心所: “谓阿赖耶识与五遍行心相应所恒共相应,谓作意、触、受、想、思 ”[10] (卷五十一)这进一步表明《瑜伽论》的第八识是现行识,因为如果是种子识,既然阿赖耶识中有一切心所的种子,那就应该与一切心所相应,现在既然不与其他心所相应,只与五遍行心所相应,说明阿赖耶识不是种识,而是现行识综上所说,无论是理证还是教证,无论是无漏还是有漏,第八识都有现行识再从教证来看, 《瑜伽师地论》 ,汉地认为是弥勒所说,无著所传;藏地认为是无著所著;印顺自己的观点是,“<</span> 本地分 > 是弥勒说的,<</span> 抉择分 > 是无著造的 ”进而,无著还造了《显扬圣教论》 ,以显扬《瑜伽师地论》之要义。

      既然印顺自己也承认, 《瑜伽论》和《显扬论》的第八识都是现行识,那么,到了《摄论》等论中,无著就一改往说,认为第八识只能是种识?这真是无著《摄论》等论的思想,还是后人的谬解? 二、“一种七现”说无决定性论据 1. 《讲记》对“一种七现”说之论证《讲记》有多处说到了《摄论》是“一种七现”思想,现先举一段主要的说法: “心是一切种子心识:从种子现起的,是染末那与六识心、意、识,不是平列的八识,是一种七转这不但在这心、意、识的分解中是这样,所知相中说阿赖耶识为种子,生起身者(染意)及能受的七识安立义识段,说阿赖耶是义识(因) ,所依(意)及意识是见识十种分别中的显识分别,也是所依意与六识总之,从种生起(即转识,转即是现起)的现识,只有七识,本识是七识的种子,是七识波浪内在的统一它与转识有着不同,这不同,像整个的海水与起灭的波浪,却不可对立的平谈八识现行摄论、庄严与成唯识论的基本不同,就在这里 ”[11] 此段文字中,开始是个断言,断言第八本识只能是种识;最后是对“一种七现”模式的描述,用水与波浪来比喻第八种识与前七识的关系;中间则是对本识是种识的论证那就看看他的论证上述论证主要文字如下:“所知相中说阿赖耶识为种子,生起身者(染意)及能受的七识。

      安立义识段,说阿赖耶是义识(因) ,所依(意)及意识是见识十种分别中的显识分别,也是所依意与六识 ” 现据理分析:第一, 《摄论》说“阿赖耶识为种子” ,《讲记》想以此为论据,证明《摄论》的阿赖耶识只是种识但实际上《瑜伽论》也有同样说法: “谓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故,二为彼所依故为种子者,谓所有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一切皆用阿赖耶识为种子故 ”此文中也有“阿赖耶识为种子” ,但印顺也明确说《瑜伽论》不是“一种七现”模式第二, 《摄论》说“阿赖耶是义识” ,由此生起包括见识和相识等十一识 《讲记》想以此为据,证明阿赖耶识只是种识但实际上这并不说明问题,因为现行阿赖耶识中也有一切法种子, 也可生起一切法 第三,《摄论》说到“十种分别中的显识分别” ,即《摄论》将第八识称为“根本分别” ,将眼识等称为“显相分别” ,《讲记》大概想说,这就是第八识与其他识的不同,其他识是现行识,第八识是种识但即使在“八识现行”说中,第八识作为本识,与诸转识也是有所不同,所以,这仍不能成为第八识只是种识的决定性论据 《讲记》还有一些地方说到了“一种七现”,下文对此还将作进一步分析 2.《摄论》论述第八识能所初看之下, 《摄论》一些处似乎是在说阿赖耶识是种识,如:“阿赖耶识用异熟识一切种子为其自性,能摄三界一切自体,一切趣等。

      ”[12]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 ”[13] “非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识同处俱转,而阿赖耶识一切种尽,非阿赖耶识一切种增” [14] 但全面分析,《摄论》说的第八识,实际上还是有能有所首先,《摄论》说了安立三相: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此中安立阿赖耶识自相者,谓依一切杂染品法所有熏习为彼生因,由能摄持种子相应此中安立阿赖耶识因相者,谓即如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