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孔爆破工作管理法的思考.doc
7页穿孔工作管理法的考虑 - 露天矿穿孔工作管理法的考虑 〔矿业大学管理班学员 张军〕 [【摘要】:^p ]根据多年工作的经历和管理理论,结合露天铁矿的消费,对露天矿穿孔效率低,中产生大块和根底的原因进展分析^p ,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介绍了露天台阶穿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图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一些做法 [【关键词】:^p ]穿爆工艺 工程管理形式 包干制 前言 穿孔在矿山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露天开采中钻机作业率低,产生过多的大块以及根底甚至底板大面积抬高(小孤岛)等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在一般的文献中也经常介绍出现这些质量事故的原因,但在实际消费中,还有一些详细的甚至是消费组织不合理的人为原因,下面结合承德县建龙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进展系统而必要的分析^p 和讨论 1 问题原因及凿岩要求和炮孔排列 1.1问题的原因 1.1.1 岩石可爆性差 岩石可爆性是影响质量的唯一客观因素对于可爆性差的岩体,要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应该根据客观要求从技术角度采取优化孔网参数、设计合理的参数等措施来保证该部位的质量,通过理论已证明了这点该矿的角闪辉岩岩体中其粗粒辉长岩的可爆性在消费中是相对最差的,为获得和其它岩一样的爆效,中粗粒辉长岩的单耗要比其它矿岩高10~15% ,而其延米量却比其它矿岩低10% 左右。
1.1.2孔网参数不合理 露天开采中,台阶坡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凸凹不平的决定是否残留根底的是药包的底盘抵抗线Wd ,而决定矿岩破碎程度的是药包的平均抵抗线 Wa,而决定平安性的将是药包的最小抵抗线 Wm,如图1所示在爆区前排孔布孔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Wd 、Wa 、Wm 三抵抗线相对平衡的原那么,否那么必会造成炮孔药量设计不能兼顾质量与平安而作出取舍一般的做法是把确保平安放在第一位,但难免会出现质量事故 1.1.3 炮孔装药构造及类型不合理 装药高度过小是造成台阶上部大块过多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爆区前排孔上部存在额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理论说明,直孔相对于斜孔而言,采用传统的连续柱状装药构造时,产生外表大块的可能性大得多,因此为降低外表大块,通过改变其装药构造,将孔内药柱分为上下两段,中间隔以间隔器或惰性物质(岩砂等),可在保持单耗不变以致稍许减少的情况下,进步装药高度,增大台阶上部爆炸力量,从而减少了大块的产出采用间隔器〔空气间隔〕,其效果优于惰性物质间隔,且高度易于控制,空气层的高度可占整个装药高度的15 ~25%,上下两段药柱重量比以1:3为宜,当孔内分两段装药时,最好采用孔内微差起爆,延迟顺序原那么上是先下后上和先硬后软。
理论证明在进展中粗粒角闪辉岩地段时,因该部位雨季水孔较多,即使在用排水器抽水以后,也应该采用底部空气或水间隔装药构造,以防底部因局部回水而失效引起质量问题,同时为了克制岩体底部的阻抗较大,改善底部装药质量,防止出现根底,在孔底部装高密度(乳化),在孔上部装低密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雨季水孔底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在不增加单耗的情况下进步装药高度,当然,装药高度也不应过高,应保证有一定的堵塞长度以防冲炮在坚硬岩体中,应使用高密度和高爆速的,在比拟松软的岩体内,应采用低密度低爆速 1.2 凿岩要求和钻孔排列 1.2.1凿岩要求 靠近边坡进展凿岩时按预裂进展凿岩,其它的按大孔距小抵抗线多排孔进展根据底盘抵抗线大小,合理控制钻孔超深,头一排孔的密集系数和最后一排孔的装药高度在对爆区后排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孔网参数不宜过大或偏小,孔网面积偏大其中心部位往往容易产生大块而其底部较易产生球冠体状的根底;在单耗根本不变的情况下,孔网参数偏小将使药柱重心下降,上部更容易出现大块而穿孔本钱将随之增加;二是孔网参数的均匀程度,这也是影响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理论证明,在保证每孔负担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小抵抗线(排距)加大孔距的方法增大炮孔密集系数,实现宽孔距,能显著改善矿岩破碎质量,降低根底和大块的产出率,特别是对难爆矿岩更是如此。
1.2.2 炮孔排列采用三角形排列〔如图2〕 承德县建龙理论说明,采用浅孔钻(KQ一200,孔径210mm)在中粗粒角闪辉岩部位穿孔组织爆区时,一般排距不宜超过5m,单孔负担面积不宜超过35m2否那么很容易产生外表大块和底部根底甚至二层台等问题,在穿直孔组织爆区时,在台阶坡面较缓的情况下,辅以阿特拉斯潜孔钻或国产小浅孔钻在第一排穿斜孔,防止了因底盘抵抗线过大而产生挡墙、根底等质量问题 从能量均匀分布的观点来看等边三角形排列更为理想,但为了使两端边界有整齐的岩面,三角形排列一般都要补孔 1.2.3堵塞与起爆 孔口堵塞长度为2——5m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同排同段,排间微差跳段使用雷管.连线方式为分区簇联,火雷管一次点火起爆 钻孔布置平面图1、预裂孔2、缓冲孔3、主爆孔 2 台阶参数确实定 2.1参数确实定方法 2.1.1合理的参数是获得理想的效果的关键 因受采场地质条件和矿体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选取参数时多用工程类比法和实验法承德县建龙理论说明,采用浅孔钻(KQ一200,孔径210mm)在中粗粒角闪辉岩部位穿孔组织爆区时: 〔1〕、最大合理孔距5- 6m 〔2〕、最正确破碎抵抗线4 - 4.5m 〔4〕、炮孔的深度 9-15m 〔5〕、炮孔装药系数 70% 〔6〕、装药构造:柱状反向连续装药或分段间隔装药〔如图3〕 隔离边坡预裂主要参数〔适于f=8——10的矿岩〕 〔1〕孔径:102mm 〔2〕孔距:1——1.4m 〔3) 最小抵抗线 0.8-1.0m 〔4〕孔的密集系数 1.3-1.4 (5〕孔的深度 12-15m (6〕不耦合系数 2-5 (7) 线装密度 0.7——1.4kg/m (8)装药构造:空气间隔反向装药 〔如图3〕3 管理形式的建立和施行 3.1管理形式的建立 在此之前穿爆工程管理应该说是一种“跳跃式”的弹性形式,如同压板,压一压,跳一跳,它的弊端在于: 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失去了主动权,让问题牵着鼻子走,因此问题的解决仅仅局限于外表现象,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途径。
二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以一种战略目光从全局出发,从而导致痼疾循环往复,得不到根治 三是瞻前顾后、忧虑重重,旧存的体制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犹如顽瘤,要改变必然有痛苦前怕狼后怕虎的弹性管理,只会使管理踏步不前以致倒退,因此我们必须有超前的意识和思维,学习先进管理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才能跟上开展的步伐,所以弃旧迎新才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建立一种“点、面、块”相结合的管理形式 所为的点是从根底工作抓起也就是根底管理,根底管理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根底教育、班组建立和自主管理活动等工作 所为面是目的责任本钱和全面预算管理,穿爆工作有其特殊性,管理薄弱是其共性,我们应该本着面以点为根底,点促面来开展的认识搞好两者关系 所谓块既内部承包责任制,有了坚实的点和完善的面,内部承包的运行机制才能得以正常施行,否那么它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或者流于一种形式或成为一种包袱在块的问题上,要摒弃“肉烂在锅里”的保守观念也不能给其 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