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践“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反思.doc
3页在实践“以学定教 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反思 李淑琴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以学定教 同案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起始年级的七年级数学教师,我积极主动学习,努力实践着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我在课堂中的一些做法做一下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一、对“以学定教 同案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认识通过学校领导以及外出学习教师的不断讲解,组内相互学习和实践我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君,不悱不发”和“学然后知不足”的教育思想;其次“以学定教”中的自学部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学习具有挑战性和创造力改变过去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听的过多所导致的依赖性和惰性同案协作”部分能切实诚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这种课堂模式可操作性强,八个教学程序易于操作:①出示目标;②学生自学;③组内互导;④展示交流;⑤问题训练;⑥问题检测;⑦学生总结;⑧巩固拓展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课堂时间不够用这可能是我们在探索这一课堂模式普遍面临的问题,按照 “以学定教 同案协作”模式:①揭示目标需1-2分钟;②学生自学5-8分钟;③展示交流的板书或口答需6-10分钟;④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学生质疑8-10分钟,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我们的课堂是45分钟,刚开始,师生都有点手忙脚乱,课时任务无法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程序:①预备铃响后,让课代表把目标抄到黑板上,并领学生读一遍,使学生一开始就紧张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这样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长期的揭示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在指导自学阶段,特别关注哪些自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教他们怎样自学,进一步的细化自学要求,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③在当堂训练阶段,部分基础、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我利用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④精心设计课堂训练题,由于学生情况不一样,设计题组具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的实际2、这一模式对大面积提高中等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优等生和差生针对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和当堂训练阶段,我都是以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所以影响这种课堂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是最后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每次先由他们来解决,他们解决不了,再让中等学生解决,中等学生解决不了最后由优等生来概括总结实行“兵教兵,将教兵”的战略,但问题是,有些差生基础太差,不学不练,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如果经常性的反复刺激他们,可能会加速他们的自卑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退学或辍学、留级,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经常放学后留班上最差的学生在校单独,查缺补漏,把第二天自学内容前移,第二天再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乐,逐步提高数学兴趣另外,让自学成绩好的同学围住一个差生,每天帮助他们,落实当天的基础内容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
对优等生的培养,我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多让他们做拓展延伸题,来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以学定教 同案协作”是我们的教学原则我相信,在全校老师的团结协作和不断探索改进下,把“以学定教 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使这一模式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